11.29 政策助力,中小旅遊企業融資環境趨完善


政策助力,中小旅遊企業融資環境趨完善

國家多個部門及地方近期密集部署一系列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重點聚焦降低融資成本、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減稅降費等領域。業界人士指出,隨著政策的落實見效,旅遊類中小企業有望獲得較好的投資發展環境。同時,對於中小企業的融資、降稅措施逐步落實,將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的活力。

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聯合印發的《關於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旅遊類中小企業主要指從業人員300人以下,營業收入10000萬元以下的企業。按照營收及從業人員的標準劃分,結合今年10月底在線旅遊平臺攜程所發佈的數據,圍繞旅遊業六大要素,我國旅遊類企業約32000多家,除少數領域,市場較為分散,超過80%都是中小企業。

“旅遊類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包含股權及債權兩方面。”聚元資本高級投資經理胡琮彬分析,股權方面,旅遊中小企業主要通過各級旅遊產業引導基金、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等方式進行融資。其中,在產業基金方面,在基金業協會備案的文旅產業基金共計893家(全國共約12萬家已備案私募基金);天使投資與創投方面,根據投中數據的統計,2019年至今,全國共發生交易事件13911起,其中旅遊行業僅佔133起,不到1%;旅遊行業融資數量僅為60個,融資金額214.44億元,其中種子輪/天使輪項目共16個,融資金額2.56億元;PRE-A/A/A+輪次共18個,融資金額24.79億元;PRE-B/B/B+項目共3個,融資金額7.48億元。以上數據與其他行業相比,處於中等偏下的水準。債權方面,由於旅遊類中小企業大多存在小規模、輕資產、現金流不穩定等問題,導致許多中小企業難以獲得銀行貸款以及授信。

政策助力,中小旅遊企業融資環境趨完善

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難題,不僅僅是旅遊類中小企業,而且這個問題是長期存在的。為此,國務院及相關部委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舉措。除此之外,各地發力加碼中小企業支持政策,其中創新融資渠道、提升其專業化能力正成為新一輪施策重點。

如廣東發佈新修訂的《廣東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突出強化了“融資促進”“權益保護”等內容。內蒙古自治區精心組織安排,強化《中小企業促進法》和《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對中小企業工作的引領作用,把學習宣貫促進法和自治區中小企業促進條例融入全區中小企業重點工作、重要措施、重大活動中,目前,共招募裝備製造業、現代農牧業、旅遊、健康等產業1069戶企業參加,分4輪進行了320場次的“一對一”線上洽談。山西明確將充分利用“互聯網+”方式促進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化能力和水平。深圳市印發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改制上市和併購重組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勵和支持政府性基金和民間資本加大對改制上市及新三板掛牌企業的股權投資。海南明確要求,建立有利於推動企業上市的培育服務體系,並且要求推動直接融資工具創新,逐步擴大民營企業集合票據、集合債券、集合信託和短期融資券發行規模。

“中小旅企因其特殊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在推動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的工作中扮演全產業黏合劑的正面角色。儘管中小旅企的融資現狀仍不樂觀,但我們堅信在中央頒佈一系列利好政策的積極影響下,中小旅企的融資環境必將持續改善。”美國布蘭戴斯大學社會政策與管理學院博士田莉說。

“國家及相關部門應該不斷優化旅遊景區外部融資環境,建立健全為景區服務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建立完善的景區信用擔保體系,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設立發達的中小型景區專項基金體系,拓展其他融資方式和渠道,加快建立和完善景區徵信系統等。”大地風景文旅集團事業十三部總經理王仕源表示,中小企業也可適度採用新型的融資模式,例如依託於互聯網的眾籌模式,利用“互聯網+”平臺可以減少信息的不對稱性,面向廣大網民,分擔融資風險,是被限制的民間資本快速進入景區新的投資渠道,是一種創新的“金融脫媒”方式。

政策助力,中小旅遊企業融資環境趨完善

除此之外,還有專家認為,對企業而言,關鍵在於如何在既有條件下提升盈利能力。這不僅需要企業採取合理安排資產負債機構、降低槓桿率、完善財務制度和治理體制等措施,也需要更加迅速地適應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對企業的經營作出調整,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來提升盈利能力。

中景藝(北京)旅遊文化有限公司戰略發展及法務風控業務負責人說,中小旅企需要更加清醒地看待資本市場的力量,更加果斷地穩抓零工經濟的風口;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也需要勇於突破陳舊監管思維、改革創新金融工具,以專業化合規管理提升服務水平。只要旅遊類中小企業堅持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司治理體系,秉持全面規範管理的工作態度,最終將有利於資本市場正確識別和判斷中小旅企的發展價值,幫助中小旅企積極向各類融資渠道的准入門檻靠攏,讓中小旅企早日實現第二曲線式的可持續增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建議,地方政府和正規金融機構有必要結合廣大中小旅企的主體特徵和業務特點,大力擴充抵質押品的認定範圍,依法許可中小旅企的商標域名、軟件專利、IP版權等無形資產以及其核心創始團隊的人力資本實施抵押融資,並將創始團隊人員在央行個人徵信系統的備案情況與該企業實施的融資風控打通聯動監管,創新設計適合輕資產文旅企業長期發展的融資機制和金融產品。各地或可藉助已設立的國資背景的文旅產業基金或由政府出面新設立相應的中小旅企融資擔保引導發展基金,以此作為相關前置風險控制和資產評估認定的工作抓手,配合各級金融監管機構共同建立更加穩妥的中小旅企融資風險預警機制。同時,中小旅企若能夠把行業一線產生的原創設計和技術研發成果及時納入日常合規管理的工作範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無形資產的內容,提升企業資產的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