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電紙書會成為下一個硬件風口嗎?為何?

劉奔跑Studio


近一年多時間裡,海信A5、口袋閱、小米墨案、小米多看、得到等電紙書產品相繼發佈。在這些產品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信息,Linux系統將不再是電紙書的首選項,相反,安卓系統開始在電紙書中頻繁出現。這可能會是一個趨勢,搭載安卓系統的電紙書,除了在電子書資源上能與Kindle抗衡,在內容服務上也可以帶來更多優勢。另外,目前出現的幾款安卓系統電紙書硬件堆料的性價比也明顯比Kindle更高。

但這並不意味著電紙書會成為下一個硬件風口。我們先來總結一下電紙書有哪些優勢:輕便,易攜帶;有很多免費書籍;相比手機和平板,電紙書的墨水屏更適合看書,不累眼;相比手機和平板,電紙書沒有多餘的功能,可以讓讀者專注讀書這一件事,可以培養閱讀習慣等等。

這些真的是優勢嗎?我們回想一下早一批電紙書品牌,索尼、盛大文學、京東、掌閱、漢王,這些品牌推出的電紙書哪個不符合以上標準呢!但是現在,它們有的是半死不活,有的是直接退出了電紙書市場。再看當下的電紙書市場,各家廠商們都在吹噓技術和硬件難度,而版權分發卻很少提及。然而,版權分發才是電紙書的關鍵點,Kindle之所以能火這麼久,主要就是因為版權資源足夠豐富。(注意,版權資源和內容資源是兩碼事)

從國產品牌推出的電紙書來看我們也可以總結一個信息,在國內,電紙書定位是網絡文學閱讀器。我們再想一問題,看網絡文學的人大多都用什麼設備?答案是手機。當年盛大文學和掌閱都沒能把網絡文學+電紙書這條路走通,從它們的案例來看,國內的網絡文學讀者們基本沒有用閱讀器讀書的習慣,所以我覺得今天小米多看、得到、海信這些新入局者也很難打開風口。

專門網


所謂的硬件風口,我想應該是此硬件的出現,能進一步方便人們的生活、工作或者學習,能明顯改變人們的使用習慣,在市場上形成新的熱點。比如蘋果創造的平板電腦改變了人們的使用習慣,人們可以用平板看電影、玩遊戲或者處理一些簡單的文字工作,這些都是平板比手機強的地方,因此開發出了一個新的市場。

而電紙書產品的出現已經有十幾年了,最早的有亞馬遜的kindle,國內的有漢王等,但我們看到,已經過去了十幾年了,其中也逐漸有掌閱、小米多看、得到等多個品牌的電紙書產品逐漸發佈,電紙書市場比以前熱鬧了不少,但要說風口,似乎還差不少。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是電紙書在技術上一直沒有明顯的突破。電紙書採用的是e-ink電子墨水技術,具有超級省電和自然紙張觀看的效果,這也是電紙書與手機屏幕相比最大的優勢。但這麼多年來,技術一直沒有大的突破,依舊是黑白屏,刷新頻率慢,翻頁閃爍。想用電紙書看一些大頁面的彩色PDF文檔一直是個奢望。

二是電紙書的功能單一性既是優勢,也是劣勢。買電紙書的人一開始都想象著買回來以後就可以忘情的看書了,但時間一長就會發現電紙書能實現的功能手機都能實現,只是屏幕有點累眼,多帶一個電紙書真是麻煩。時間長了,可能就把電紙書扔到一邊了。

三是電紙書畢竟不能代替實體書。看實體書的那種紙張的觸摸感、墨香的陶醉感、一本本一摞摞的滿足感都是看電子書籍不能代替的。

因此,我認為也許以後電紙書用的人能更多一些,但除非是有大的技術進步,電紙書沒有風口。






eightwater


電紙書是否能成為風口,主要看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

1、從技術上講,ePaper技術推向市場已經十餘年了,當時成就了漢王科技,最終巨大的庫存也害了漢王科技,當時所有人都以為這是個風口,今天看來當年的玩家已不知蹤影。ePaper技術一直沒有突破,目前上市的產品依舊為黑白屏,刷新頻率慢,翻頁閃爍的問題也沒有解決,產品核心功能沒有任何新意。

2、市場層面,國人大部分沒有讀書習慣,年讀書量世界排名靠後,圖書市場規模逐漸萎縮,電紙書只是改變了讀書介質,和紙質書相比在價格和便利性上有自己的優勢,大家不讀書不是因為買不起,攜帶不便,而是不想讀,沒那習慣,這不是電紙書產品能改變的,面對萎縮的市場電紙書難有作為,所謂風口根本談不上。


飛在風上


不會,亞馬遜的,好多年了也沒發展起來。


雲峰互聯網


不會的,風口這個詞否定了電紙書這個行業,因為這是小眾的產品。電紙書的優勢不說了,劣勢是讓我們的東西又多了一個,這問題就大了,它的功能手機和電腦都可以實現,為什麼要買它呢?墨水屏?墨水屏的手機都有了好吧。有人說功能單一,更專注。我只能說不專注的人看幾分鐘電紙書依然會刷微信看小視頻去。這東西出現這幾年逼格也沒那麼高了,我不看好這個行業。


自卑與自傲之間


會的


用戶100656180837


不會的。


理性密碼


不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