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抖音:培訓機構的流量必爭之地

隨著抖音病毒式的傳播,活躍用戶日益增長,現如今已經滲透到各個年齡階段,幾乎開始呈現一個全民抖音的狀態。各大行業也深知“用戶在哪裡,營銷就在哪裡”這一道理,紛紛將目光瞄準抖音,期待其能為自己帶來流量。那麼作為培訓機構,自然不能錯過這一波紅利。

但是,培訓機構為什麼要選擇抖音呢?



我們先來看下面兩組數據:從圖一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2019年第二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已經開始呈現下降的趨勢。不僅僅如此,圖二中的用戶每日人均的使用時長增長也放緩了,幾近趨於飽和。


抖音:培訓機構的流量必爭之地

圖1


抖音:培訓機構的流量必爭之地

圖2


移動互聯網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存量時代,在下半場的用戶時間爭奪戰中,移動互聯網觸到了天花板。


作為昔日的流量霸主,百度首當其衝;而微信對用戶體驗的極度追求,也導致其在商業化方面的探索十分“剋制”。

面對各大廣告主對流量的渴求,除了微信公號的私域廣告,在公域流量的變現上,微信大約在2017年才開放朋友圈廣告,2018年增加至兩屏(用戶單日最多可收到2條朋友圈廣告),到今年5月份才剛剛開到三屏。

朋友圈看似是“公域流量”,但在用戶心智中,“我的朋友圈”更像是一塊私域空間,除了奢侈品、明星代言等具備較高觀賞性的廣告形式外,用戶的耐受度並不高。如何平衡用戶體驗和流量的商業變現,微信一直在謹慎探索。

百度的“下滑”、騰訊的“剋制”,已經無法滿足對流量有無限渴求的教育公司。

但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下圖以看出:在用戶使用時長的增量中,短視頻這一塊貢獻了65%增量,用戶的泛娛樂休閒時間正在向短視頻轉移,短視頻在互聯網下半場的用戶爭奪戰中已經佔據了高點。

抖音:培訓機構的流量必爭之地


同時:從2019年7月移動視頻日均活躍用戶規模(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躍用戶數量)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抖音的DAU已經達到了3.2億。這什麼概念呢?這相當於每天有3.2億的人在使用抖音,也就是我們周圍每4個人裡面都會有一個人比較頻繁的使用抖音。抖音,作為商業化更加激進的頭條系產品,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抖音:培訓機構的流量必爭之地


教培機構抖音競爭力兩大法寶


除了流量紅利,對於教育廣告主來說,抖音另外兩大競爭力法寶還在於:效果廣告的高投產比、下沉市場的龐大新增用戶。

一方面,效果廣告的本質是衝動消費,短時間內刺激用戶的購買慾望從而促成轉化,抖音全沉浸式的瀏覽體驗,賦予廣告主更好的表現形式。

教育培訓服務的決策成本整體偏高、週期長,短視頻將“看不見”的教育服務“實體化”呈現,以沉浸、高頻、豐富的感官刺激直擊目標用戶,對於極其在意轉化效率的教育企業來說,幫助很大。

另一方面, “互聯網下半場”的生力軍來自下沉市場,迅速崛起的下沉消費力量,正是抖音的主力用戶,這恰恰契中了當前在線教育從一二線紅海往三四線藍海轉移的大趨勢。


“就今年暑假的招生來看,抖音對公司整體獲客的貢獻佔到百分之六十。”一位在線教育獨角獸公司的市場負責人介紹,“2018年,抖音的投產比反超微信朋友圈——同等投放消耗的前提下,抖音帶來了五六千的單量,而微信大概在四千單左右。”

因此我們基本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隨著百度流量下滑、微信運營成本提高、獲客難,抖音崛起成為流量的窪地,並且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流量湧入。

現在做抖音晚嗎?


雖然當前已經有不少機構加入到抖音運營的大潮中,且一些機構已經取得不錯的成績。


但是在實際短視頻生態服務平臺“熱門素材”排名中,“教育”類內容被排在了第25位,這表明教育類短視頻內容製作遠不如其他內容多是個不爭的事實。然而,全國有近50萬家教培機構,有近300萬校長,有近2.4億K12學生,上升空間巨大。


而且,在上文我們也已經提到,截止今年7月份,抖音的DAU已經達到了3.2億,每天有3.2億人在刷抖音。也就是說,你關注到的大V他可能有幾百萬、一千萬的粉絲,但是還有2億多的人沒有關注到他,沒有刷到他的內容,那麼,你就還有2億多的精準用戶可以去觸達、去開發。


所以,從整體來看,抖音在教培領域仍是一片藍海。當下,教育機構選擇抖音獲客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