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以色列迎來第三次大選,您的預判如何?

新文化街男孩



以色列現在實際上是強人政治了。也就是,並不是政黨對於國家政權的管理,而是強勢政治人物來實質上的管理。過去那是沙龍,現在則是內塔尼亞胡。

雖然一年內將舉行三次大選,來打破政治上僵局,似乎是以色列國內政治危機了。實際上我們看到,對於內塔尼亞胡個人來說,卻是一個好事。政黨、政壇如何動盪,他自己的總理職務,大權掌握,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你能說他的失敗嗎?不能吧!而且不用怕明年三月大選再次出現僵局,繼續僵下去就是了,只不過內塔尼亞胡這樣的看守總理長期作下去罷了。還是那句話,他沒有意見,高興的事。

內塔尼亞胡作為以色列的右翼,受到國內基本民眾至少三分之一的堅定支持,應該說那是他的鐵絲。他也就成了利庫德集團這個黨派,理所當然的當家人。由於他奉行的強硬路線,屢屢得手,使他更加有恃無恐。因此不論在對待巴勒斯坦問題,還是中東問題,他都是主導強勢打壓。對加沙地帶民眾反抗,說打擊就打擊;對敘利亞、黎巴嫩內的武裝力量,說轟炸就轟炸,一點都不客氣。這也使他在以色列國內成為無法取代的英雄、統領了。這種強人政治不正常的局面,也使其國內政壇不安,所以搞掉他,在以色列也會有相當的市場,只是取而代之的人不行,並沒有得到支持;也可以說,強勢人物的勢力最低能夠抵抗住這股颱風,刮不動他。特別是在最近,檢查部門已經確認他有罪,就差如何處理了。照理他應該辭職,接受調查。但內塔尼亞胡堅決不服,不僅沒有接受司法調查的意思,而且強硬表達,這是針對自己的政治迫害,否認任何犯罪指控。這和他的好朋友美國大統領很像,否認國會對自己的彈劾罪狀,指責人家是黨派攻擊。 當然,從公佈的內塔尼亞胡的“罪證”看,還真是不能說有很大問題或罪行。基本上是可大可小,彈性問題了。



現在看能夠和內塔尼亞胡有一拼的是藍白黨,而其領導人甘茨本來可以取代他。但是現在看,肯定是不如他那樣殺伐決斷的人,政治上的懦弱必然帶來自己這的退讓,反而使內塔敗中取勝了。甘茨開始打出的旗號,內塔尼亞胡必須辭職沒有問題,但如何實現卻沒有具體辦法。內塔是強人,不會失敗就走,何況他並沒有認為失敗。後來甘茨提出的自己先當總理兩年,然後內塔再當,更是荒唐。人家怎麼可能像過家家那樣,一會兒你當爸爸,再一會兒又讓別人當。最低打動不了對方陣營!結果無論如何商量,面對強人內塔,甘茨只能是次之,甘願當第二的意思。可能名字不大好吧?

下次大選的結果,就是內塔尼亞胡能不能被選掉。如果他仍然存在,那麼就看他的罪行是否能夠撼動他的堅定。如果這些都不能,只能是以色列繼續接受他,讓他幹到他自願離去為止吧。要不,有什麼辦法?


張139558534


以色列是內閣制國家,議會席位最多的政黨可以優先組閣,獲得半數席位支持則組閣成功,成功組閣的黨,黨領自動成為總理,所有閣員都必須是支持內閣執政黨的當選議員。、

目前以色列議會總共有120席,今年5月9日第一次立法選舉(通常議會制的國家,選舉不稱為“大選”,至少人家自己不習慣這麼稱呼,應該叫立法選舉,或議會選舉),現在執政的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利庫德集團和前總參謀長甘茨(Benny Gantz)各獲得35席,都不過半,以色列總統裡夫林(Reuven Rivlin)讓內塔尼亞胡組閣,後者組閣失敗,但裡夫林沒有照慣例給藍白黨一個組閣機會,直接宣佈在9月17日選了第二次。

以色列議會


結果第二次更麻煩:藍白黨33席,利庫德集團32席,裡夫林再“拉偏架”,以“支持利庫德集團的潛在席位更多”為由優先讓內塔尼亞胡組閣,但迫於強大壓力同意“如果內塔尼亞胡不成就一定讓甘茨試試”,結果內塔尼亞胡組閣失敗,但隨後獲得組閣權的甘茨也失敗,最終不得不在短短一年間迎來第三次立法選舉。

以色列最大的問題,是政黨入閣門檻太低:1948-1992年期間只要得票率超過1%的政黨就能入議會,1992-2003為1.5%,2003-2015為2%,此後為3.25%,但仍然偏低,這導致大量小黨入議會,120個議席被10個以上的政黨瓜分,自建國至今沒有任何政黨可以單獨組閣(獲得61席以上席位),只能拉攏小黨。傳統上利庫德集團拉攏對象是一些猶太原教旨保守小黨,而新興的藍白黨雖然也是右翼政黨,卻選擇了和中左翼結盟的道路,從目前來看雙方勢均力敵,但都差一口氣。

這一口氣是曾擔任外長和國防部長的右翼保守派人物利伯曼(Avigdor Lieberman)率領的右翼黨“以色列是我們的家園”(Yisrael Beiteinu):他們在兩次選舉中都拿下8席左右,支持任何一方都可以讓這一方組閣成功。但利伯曼和內塔尼亞胡、甘茨都是老朋友,一直以“不便站隊”為由兩不相幫,如果這種態度不改,再選多少次只怕也沒有太大用處。

自上而下:內塔尼亞胡、甘茨、利伯曼


從目前情況看,利伯曼未來的選擇是關鍵,他選擇站哪頭哪頭就可以組閣——如果他繼續“兩不相幫”,只願意支持一個內塔尼亞胡-甘茨聯合政府,那麼內塔尼亞胡和甘茨恐怕只有好好談談了,這二位畢竟還都是右翼的,要知道內塔尼亞胡都和左翼的佩雷斯(Shimon Peres)“大聯合”過,辦法總是有的。


李厚何


12月11日,木叔朋友圈裡的以色列朋友都在抱怨:一年內竟然要舉行三次議會選舉,這不只是浪費錢,也是很沒面子的一件事。

因為12月11日午夜,以色列議會臨時開會,啟動了第三次議會大選的動議。前兩次都沒組成新政府,當然要再選舉一次。

木叔很理解朋友們的心情,因為一年投三次票如果還不能組成新政府的話,他們對以色列的這個選舉制度就會產生很大疑問。

而且更重要的問題是,真有可能第三次選舉之後,還難以組成新政府。

其實以色列面臨的問題,未來在很多議會制國家都能產生。

比如印度、德國、日本、英國等,都是類似的制度。現在他們沒有產生以色列選舉的這種極端情況,是因為很多政黨還足夠大,一旦這些政黨因為各種問題分裂成很多小黨的話,以色列選舉困境就會出現了。

以色列也不是1948年獨立以來,就一直選舉出問題的。也只是今年才有這種一年選三次的機會。

之前每次基本上都是選舉一次,組閣就能成功。甚至剛獨立的30多年,以色列工黨一枝獨秀,長期執政。後來慢慢的右翼集團實力上升,而且小黨層次不窮,最終導致了今年的局面。

所以,這其實是一個西方議會制普遍性的問題,別的國家目前沒出現這個問題。

只是因為他們處於剛才說的,以色列前期,總有一天會遇到相似問題的。他們應該未雨綢繆吧!

以色列今年4月選舉沒能組閣,9月又進行了一次,還不行。所以根據計劃,明年3月還要大選一次。

這不就是一年內進行三次大選了嗎?

至於為什麼沒能組閣,主要就是剛才說的,黨派太多,選票分散。沒有一個政黨可以單獨過半,也就是拿到以色列議會61個議席,這就說明他們必須要和更多小黨合作才能組閣。

而且不是和一個小黨合作,要和一堆小黨合作才行,因為兩三個黨的選票加一起也不能過半。

這就意味著無論是中左翼還是右翼,再找組閣的夥伴時候,必須要滿足他們的條件,否則這些小黨不和他們在一起組閣。

比如內塔尼亞胡屢次組閣不成功,就是因為他滿足了宗教政黨的利益,允許超正統派猶太教徒服兵役的豁免條款。但是他還想拉一個世俗的政黨加入組閣才能票數過半。結果這個政黨強烈反對給超正統派猶太教徒服兵役的豁免。

這就造成兩次內塔尼亞胡組閣都沒成功的原因。

而中左翼組閣基本不可能,因為所有中左翼政黨票數加一起都不過半,要想組閣必須拉上右翼才行,但沒有什麼右翼政黨願意和中左翼特別是阿拉伯人政黨合作。

這就意味著,中左翼大黨必須要在第三次大選中儘可能單獨獲得更多票數。比如40票左右,中左翼才能執政希望。

不然,即使進行第四次、第五次選舉,未來還是右翼執政的天下。


木春山談天下


本尼·甘茨領導的主要反對黨藍白黨獲得33個議席,試圖結束內塔尼亞胡的統治。

現任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利庫德集團僅獲31席。內塔尼亞胡已四度出任總理。

  本尼·甘茨領導的藍白黨獲得33個議席,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利庫德集團僅獲31席

  目前來看,以藍白黨為首的中左翼勢力和以利庫德集團為首的右翼勢力均未獲組閣所需的半數以上議席,以色列或將再次陷入長期的政治僵局。

  對於內塔尼亞胡而言,這情形比五個月之前更為糟糕。在4月份舉行的議會選舉中,利庫德集團與藍白黨均獲得35個議席,但右翼勢力共贏得議會120席中的65席,作為利庫德集團領導人的內塔尼亞胡最終獲得組閣權。然而,內塔尼亞胡卻未能在規定時間內組建執政聯盟,以色列不得不於本月17日重新舉行議會選舉。再次選舉卻比對手落後一步,這位以色列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領導人政治前景陷入“黑暗”之中。


楊秀蓉說彩


依據以色列法律,被總統選中的人須在28天內完成組閣,內塔尼亞胡組閣失敗後,以色列總統裡夫林授權甘茨必須在20日之前完成組閣。但利伯曼表示,他無意將以色列拖入第三次大選的泥潭中,這一切只能怪以色列政治人物缺乏領導力。利伯曼同時稱,他相信以色列有能力避免再次大選,如果有議員能在接下來的三週內組建聯合政府的話。如果沒有議員完成這一艱鉅任務,那麼第三次大選將在2020年3月自動觸發。


晴天Niu111


預判不了,從小到大,只要考完試就猜我爸會不會揍我,一次都沒猜對過🙈


燼宇


內塔尼亞胡必勝,畢竟以色列敵人環伺,玩不起白左那一套!


285558904


判決如何不知道!

但是這都透漏出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由很多不穩定的因素存在,跟其他地方相比,生在中國是多麼的幸福!


京津冀裝修顧問老劉


影響選情的因素很多,變數很大,實在難以判斷!


細柳若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