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真誠地讚美他人

現實中的我們有時會很苦惱,經常看到別人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辦事。他們在推脫,他們在掩飾。這時候,我們往往對自己的人格魅力產生懷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工作能力。事情真的到了那種無法挽回的地步嗎?

讓我們回憶一下。

你是否曾經用恐嚇、辱罵,甚至是藤條教訓了你的孩子,只因為想讓他按照你的要求做成一件事?你是否曾經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便用解僱的方法去威脅你的員工,讓他們加班到深夜而倍感生活壓力?你是否曾經躲在陰暗的角落裡,用一支手槍對著別人的胸膛,只因為他腕上戴著你最喜歡的手錶?

我想告訴你的是,這些方法太過笨拙了,它們或多或少都會給你帶來無法預想的負面效應。如果你問我: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成功地讓其他人自願去做一件事,我們應該準備些什麼?我可以很認真地告訴你:唯一的辦法就是儘量先去滿足他的需要。

弗洛伊德是奧地利的一位極負盛名的心理學家,他曾說過萬事都起源於兩種動機——“性衝動”以及“獲取重要位置的慾望”。美國的著名哲學家杜威教授也有過類似的見解:人類天性中的本質衝動就是“成為重要人物的慾望”。

既然提到需要,你可能馬上會想到許多。可是我們真正需要什麼呢?哪些是值得我們終生為之奮鬥追求的呢?暫列如下,僅供參考:

1.健康,它是我們生命不息的源泉;

2.食物,它是我們充滿活力的保障;

3.睡眠,它是我們戰勝疲勞的支撐;

4.金錢,它是我們追求幸福的可能;

5.保險,它是我們後顧之憂的解脫;

6.性愛,它是我們享受生活的滿足;

7.自尊,它是我們個性外露的昇華;

8.子女,他們是我們沿承文明的動力。

這些都是最原始、最樸素的需要。可是,經過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對於包括名聲、榮譽以及社會地位在內的自尊感,是最難以滿足的。這其實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說的“獲取重要位置的慾望”,以及杜威所說的“成為重要人物的慾望”。

威廉·詹姆士曾說:人類天性中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渴求”被人重視。請注意他所用的詞彙,他並不是說“希望”、“渴望”或是“願望”。“渴求”反映了人類最真切的願望,它是我們震徹心扉的吶喊!

尋求自尊感的慾望是人類和動物間一項重要的差別。我們可以大膽作一個假設:是否由於想要脫離其他動物所表現出來的平凡,我們的祖先在自尊感的強烈推動下“直立行走”,才有了後來的不斷進化,最終產生了當代文明!

如果你覺得這樣說有點遠了,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林肯。

眾所周知,他曾是一個沒有受過良好教育,在一家雜貨店工作的貧困店員。他每天看著來來往往的顧客,看著他們講究的西服領帶,看著他們手中那些似乎可以鉤住一切的柺杖,感受著那些道貌岸然的商人們對他的不屑一顧,這些強烈地刺激了他的自尊心。於是他把僅有的錢拿出來去買法律書籍,經過仔細研讀以及日後的親身實踐,他終於成為了受人敬仰的領袖。

同樣是這種滿足自尊感的強烈需求激發出狄更斯的創作熱情,使他成為一代文學大師,創作出不朽的名著;激發出洛克菲勒的創業天賦,使他得到一輩子花不完的錢;激勵你所知道的每一個名人完成他們的夢想,用堅毅展示自己的魅力!

不可否認的是,也有一些人將自尊心化作虛榮心,做出了讓後人感到可笑的事。哥倫布曾向皇室懇請被授予“海洋大將”和“印度總督”的頭銜;凱薩琳曾因為信上沒有稱她為“女皇陛下”而拒絕閱讀這些信件;就連雨果也曾想過讓巴黎以他的名字重新命名。

更為可笑的是,有些人竟然為了獲取他人的同情、關注而去裝病,還有一些人為了得到他人尊重,喪盡天良,為非作歹,置他人的生命安全於不顧。這樣的人是可恥的,可是他們不知道他們滑稽的表演正在成為別人心中的疤痕,那些曾有過的尊敬與痛惜,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退去了。

某些心理學專家宣稱:為了在瘋狂的幻覺中尋找現實世界中無法體會的自尊感,許多人精神分裂,甚至發瘋!在醫院裡工作的人會發現:患精神病的人數往往要比患其他病的人數的總和還要多。這絕對不是聳人聽聞,你我都處在危險之中,可問題是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們這些。當事情發生之後,說什麼都晚了!

那麼,精神失常的原因是什麼呢?我想沒有人可以準確地回答出來。事實上,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常年的酗酒、吸毒而致使腦細胞受到損傷而生病。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還有一大部分人本來就很正常,他們的驗屍報告表明:他們的腦細胞跟常人一樣健全。但是他們為什麼還會有精神病呢?

帶著這個疑問,我走訪了一家精神病院的醫生,這位醫生由於在精神病研究方面的建樹而獲得了同行業最高的榮譽。他對我說,其實,他也不知道人們為什麼會精神錯亂。他認為很多精神錯亂的人在瘋癲中找到了真實世界中無法被滿足的自尊感。他給我講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有這樣一個病人,她在婚姻上是一個失敗者,她從未獲得過丈夫的疼愛。至於孩子和社會地位對她來說都近乎成為一種奢望了。她的丈夫拒絕和她一起吃飯,還常常強迫她將做好的飯菜端到樓上,送到他的書桌旁獨自享用。

由於現實的殘酷導致她精神失常,最終住進了醫院。現在,她每天生活在幻影之中,認為自己已經嫁入了皇室,堅持要別人叫她史密斯夫人。她還覺得自己生了一個孩子,每次我去看她時,她都說:“醫生,我昨夜生了一個孩子!”

那位醫生跟我說他其實是不願意去救助這些病人的,他感到患精神病的人都比以往過得更快樂。他們可以隨手籤張100萬元的支票給你,或者給你寫封介紹信,塞給你讓你去見美國總統。他們在幻想中完成了對自尊感的征服,這對他們而言已經足夠了!

所以,如果真有人對自尊感如此渴望以致發瘋,那麼真摯的讚美是否能使那些正常人為你創造奇蹟呢?當你面對夥伴感到悲傷憂鬱時,當你面對上司感到失落盲從時,當你面對人生感到困惑迷茫時,想想這些吧!那是你的精神食糧,是你鼓足勇氣解決困難的妙計!

司華伯的年薪超過百萬美元。然而,他沒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沒有觸類旁通的天賦。僅僅憑著能夠妥善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就讓他笑傲職場。我問他是如何做到的,他給了我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

請記住,這個答案就是:

“對於我所面對的人,我有激發他們潛能的力量,那是我具有的最大的寶藏。具體地說,讚賞和鼓勵是我充分發展每一個人才能的方法!”

如果我們在小時候就能夠把它背下來,如果它能成為我們一生交際的指路燈,那麼它完全能夠解決我們現在的處境,使我們與眾不同。接著他又說:“世界上最容易使人萎靡不振的是領導對於下屬工作的否定。我從來不批評任何人,我只是適當加以鼓勵。我總是稱讚他們,對於他們的過錯,我經常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問我喜歡什麼的話,那就是真誠地去讚揚別人。”

這是司華伯所做的,也正是他和一般人的不同之處。一般人不喜歡一件事的時候,經常會指手畫腳、吹毛求疵。而真正喜歡一件事的時候,他們往往像害羞的小姑娘,把感覺放在心裡加以珍藏。

人的一生會與不同人進行交往,無論他們的地位多麼崇高,他們都樂於被人讚美,只有讚美能使他們獲得激情,將創造力釋放而成就偉大的事業。

當你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你可能會想:這是老套、恭維、阿諛、拍馬屁,我嘗試過一萬遍了,可是一點也沒有用……這些對那些受過教育的人來說一點用也沒有,他們的素質是天然的屏障,讓你自討沒趣!

說得對,拍馬屁當然是騙不了明白人的,那是極其膚淺、自私和虛偽的,註定要失敗。可是當你出於真心去讚揚他們時,就會像是興奮劑,完全使他們樂於接受。

許多人無法感悟愛情的真諦,他們孤獨地過完一生,而第文尼兄弟卻是例外,他們一個與著名的歌劇明星結婚,另一位則與擁有數百萬家產的艾頓喜結連理。你會很好奇他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吧!

《自由》雜誌曾這樣報道:妮格雷是一位藝術家,她善於識別男人。對於他們兄弟,她表示:“他們瞭解讚美的藝術,他們比其他人都要成功。”讚美的藝術到了今天似乎已經被人忽視了,但它的確重要。讚美與諂媚可以被輕易地識別出來——讚美是出於真誠,而諂媚源於虛偽,一個是無私的,一個是自私的。

為了滿足別人的自尊感,我們需要用心底最真實的情感去褒獎他們,那與小人的恭維與諂媚相去甚遠。那是一種藝術,一種新的方法,能拉近與人的距離。

喬治五世為自己寫了六條格言,掛在白金漢宮的牆上,其中的一條是“我不接受卑賤的讚美”。我曾經看到過一句話,很適合放在這裡:“獻媚是告訴別人,他貪得無厭!”如果我們所要做的只是恭維、諂媚,那麼任何人都可以學會,都可以成為人際學的專家了。

當我們不是思考某種確定目標的問題時,我們常常會用95%的時間去考慮自己。如果我們用更多的時間去想想別人,我們就不必編那些謊話去恭維別人,而這些謊話是註定在開始的時候就要被戳穿的。

愛默生說:“凡是我遇到的人,只要有勝過我的地方,我就一定去研究它,學以致用。”他的見解非常正確,發人深省,這是值得我們重視的。讓我們多去想想別人的優點,把對人的恭維諂媚忘掉,給予人由衷誠懇的讚賞。那樣,他們才會對你所講的話語加倍珍視。即使你忘記了你所說的話,他們依然會把你的話記在心裡。

真誠地讚美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