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當年日本居然害怕清朝,說大清要橫行萬國稱雄東洋

1880年,近代日本陸軍締造者,山縣有朋把所著的《鄰邦兵備略》呈進給明治天皇,散佈所謂“清國威脅論”,他認為清國若是仿效歐洲的徵兵法,改革兵制,“終將橫行於萬 國 , 又乞止是稱雄於東洋耶 ”。

當年日本居然害怕清朝,說大清要橫行萬國稱雄東洋

山縣有朋在1888年的《軍事意見書》中又寫道“如果時至中國改革兵制,整頓兵備之日,則難保無有向我顯示大國之威之舉。當今中國之狀況,派遣青壯軍官留學歐洲,大舉興辦武備學堂,購求兵器軍艦,一為改革兵制,一為擴張軍備,馬不停蹄,掀起東洋之波瀾者,又豈止英、俄兩邦耶。東洋情勢錯綜複雜,不可以常道論之,如我兵備不充分,又何能排除萬難,安然屹立於波瀾之中耶。”

山縣有朋擔任過日本的內閣總理,居然說清朝要橫行萬國,稱雄世界。清朝在日本人眼裡有這麼厲害嗎?說清朝稱雄世界純屬神話,說清朝威脅日本這是日本軍國主義擴軍備戰的最好的理由。

當年日本居然害怕清朝,說大清要橫行萬國稱雄東洋

甲午戰爭之前,清朝的國際地位還是挺高的,經過30多年的洋務運動,清國的近代工業開始建立,左宗棠收復新疆,鎮南關大捷打敗法國,同治中興,士氣大振,在國際上重振聲望。西方報紙甚至認為當時世界真正的強國只有四個——英法俄和大清帝國。英國權威人士評論說:“亞洲現在是在三大強國的手中——俄國、英國和中國。”

當年日本居然害怕清朝,說大清要橫行萬國稱雄東洋

山縣有朋在其進呈《鄰邦兵備略表》時,已深感清朝百萬常備軍是日本獨立的威脅,山縣提出:“鄰邦兵備之強一者可喜一者可懼,以之為亞細亞東方之強援固足以為喜,若與之開釁則亦不得不戒慎恐懼……,鄰邦兵備愈堅,則本邦之兵備亦不可疏忽。”

當時的清朝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遠在日本之上,當時清朝的年財政收入是8000萬兩,日本是5000萬兩。從兵力上來說,日本陸軍全國僅有10萬人,而清朝有百萬常備軍。清軍的野戰火炮和要塞火炮數量超過了1000門,包括連日本人都沒有見過的德國製造的克虜伯大炮,還有強大的北洋海軍。1891年英國武備報評選清朝海軍實力為世界第8,日本是第16名。

當年日本居然害怕清朝,說大清要橫行萬國稱雄東洋

1886年,日本海軍省第一局長、海軍大學校校長伊東祐亨接待來訪的清朝北洋水師艦隊,他在參觀了“定遠”艦後感慨地說:“如果現在和清國開戰,沒有勝利的可能,只要‘定遠’和‘鎮遠’兩艦就能把全部常備艦隊送到海底。”

當年日本居然害怕清朝,說大清要橫行萬國稱雄東洋

1891 年6 月26 日,在北洋大臣李鴻章親自安排部署下,由丁汝昌親率“定遠”、“鎮遠”、“致遠”、“靖遠”、“經遠”和“來遠”等主要軍艦組成的北洋艦隊正式訪問日本。這次訪問歷時40 余天,依次訪問了馬關、橫濱、長崎。

北洋海軍對日本的刺激有多深,就連小孩子玩遊戲的時候,也都把‘定遠’艦和‘鎮遠’艦作為他玩遊戲的一種靶子,打沉‘定遠’,打沉“鎮遠’。

當年日本居然害怕清朝,說大清要橫行萬國稱雄東洋

清朝的船堅炮利對日本而言,成為擴軍備戰的動力,因為日本的目標從豐臣秀吉到山縣有朋都是一致的,就是以佔領中國為目標的大陸政策。日本明治天皇登基伊始,即頒行詔書宣稱“開拓萬里之波濤,宣佈國威於四方”,野心勃勃稱霸世界昭然若揭。

1887年2月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第二局局長小川又次,完成《征討清國策》案,計劃武力攻取中國沿海地區並劃歸日本版圖,然後進一步肢解中國,達到控制中國的目的。1890年,山縣有朋出任日本首相,提出“保衛利益線”理論,標誌著近代日本“大陸政策”(即由遼東半島入侵中國,進而佔領整個亞洲地區的政策)的正式出臺。

當年日本居然害怕清朝,說大清要橫行萬國稱雄東洋

清朝與日本的國運之戰已經不可避免。

日本摩拳擦掌磨刀霍霍,精心準備幾十年就是要實現其侵華的野心,與之相反,清朝能認識到日本野心的志士仁人太少了,兩江總督沈葆禎、臺灣巡撫劉銘傳等少數人看出“倭人不可輕視”,統治集團的大部分人都“不以倭人為意”。日本天皇省吃儉用節衣縮食,動員全國人為買軍艦捐款。慈禧太后歌舞昇平,有錢過生日沒錢買軍艦。清朝還以為現在的日本不過是蕞爾小國,不敢造次,可惜你不是唐朝。

日本挑戰清朝先從臺灣開始,1874年5月7日,日本侵略中國臺灣,結果反而是清朝給侵略者日本“撫卹”“補償”。1879年,日本佔領清朝屬國琉球,將琉球改為日本“沖繩縣”,清朝還是妥協默認。1882年7月19日,朝鮮爆發了反對日本滲透侵略的“壬午兵變”,清朝還是退讓,結果日本取得了在朝鮮的駐軍權。

當年日本居然害怕清朝,說大清要橫行萬國稱雄東洋

日本初露鋒芒,試探大清的底線,這個時候的日本根本沒法與大清實力相比,清朝完全有實力消滅日本的野心萌芽,而不是刺激膨脹。

日本派出大量間諜到中國來刺探,瞭解清朝的實際情況,最終看到了清朝外強中乾的本質,時任外務卿井上馨就曾講得十分明白:“中國之不足懼,人人皆知,無須多論。”

當年日本居然害怕清朝,說大清要橫行萬國稱雄東洋

日本著名間諜荒尾精在《覆命書》中寫道:“清國上下腐敗已達極點,綱紀鬆弛,官吏逞私,祖宗基業殆盡傾頹。清日兩國唇齒相依,在列強虎視眈眈下,若萬一清國成為他國蠶食對象,我國命運亦不可料。因此,清國之憂即日本之憂也,莫如為使歐洲不致侵入,我國先主動制定統轄清國之方略,先發制人征服這個腐朽的政府,改造清國,才能團結中華對抗西方。”

當年日本居然害怕清朝,說大清要橫行萬國稱雄東洋

另一個日本間諜宗方小太郎《中國大勢之傾向》一文中認為,“根據鄙見,我日本人多數對清國過於重視,徒然在兵器、軍艦、財力、兵數等之統計比較上斷定成敗,而不知在精神上早已制其全勝矣,即使清日不戰,早則10年,遲則30年,清國必將支離破碎呈現一大變化!”原因就是:“大清之敗,乃敗於全民腐敗,而非一人之過。”結論就是“天朝(指日本)加兵之日,亦是勝利即來之時”。

1885年的時候,李鴻章預言說,大約10年左右,日本富強必有可觀,此中土之遠患,而非目前之所憂。李鴻章看到日本很快崛起,是清朝的大患,但是沒有相對的策略,只是一味的妥協退讓,甲午戰爭時還想要“避戰保船”,結果船也沒保住,戰也失敗了。

當年日本居然害怕清朝,說大清要橫行萬國稱雄東洋

清朝對日本瞭解的太膚淺,對自己感覺太良好。 英國人赫德,在給本國政府所寫關於清朝輿情報告中寫道:“現在中國除了千分之一的極少數人以外,其餘999人都相信大中國可以打垮小日本。”

禮部侍郎志銳就說,“統歐亞各洲而論,日本最為小弱”,“如清國一戰掃平日本,則可因此刷新格局,振奮精神,以圖自強,從此昂首邁向強國之路”。

當年日本居然害怕清朝,說大清要橫行萬國稱雄東洋

朝野上下社會輿論一片樂觀,上海的《申報》連篇累牘地刊發社論,鼓吹“以中國幅員之廣,人民之眾,餉糧之厚,兵卒之多,與倭國相較,雖三尺童子亦知其非我敵”。

現實是殘酷的,甲午戰敗,日本軍國主義徹底擊碎了清朝士大夫的“ 天 朝 大 國 ” 迷 夢。正如梁啟超所說:“吾國四千餘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敗北、割臺灣、償二百兆以後始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