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上海聶氏家族與恆豐紗廠

在上海的豪門望族中,聶氏家族算得上是出類拔萃的一族了,聶家的中堅人物聶緝槼曾在上海做道臺(相當於上海市長),後來感於官場險惡,立下規矩:“聶家子孫再也不要做官。”此話一出,造就了近代上海紡織業的一段輝煌。


上海聶氏家族與恆豐紗廠

恆豐紡織新局

在如今的許昌路、楊樹浦路、遼陽路和霍山路一帶,都還能隨處發現聶家以前的企業和他們的居所,一些當地的老工人、老街坊們也依稀記得起點點滴滴的陳年舊事。坐落在楊樹浦華盛路(今許昌路)3號聶家的骨幹企業恆豐紗廠(解放後改為第三絲織廠,後來又數度改名),老廠房都還完整地保存著,無疑是本世紀初最大的私營棉紡廠,聶緝槼的三公子聶雲臺(其傑)就是靠著恆豐紗廠的名聲,坐上了上海總商會會長的位子。


上海聶氏家族與恆豐紗廠

聶雲臺

恆豐紗廠的原址是上李鴻章領導創辦的上海機器織布局,是中國第一家官商合辦的規模最大的近代化紡織廠,誰知兩年後一場大火將廠子燒得精光,聶緝槼那時在上海做道臺,就幫著李鴻章、盛宣懷他們善後,一年後重建了紡織廠,改名華新紡織總局,這家廠規模、設備和人員都在中國遙遙領先,也是官商合辦性質,聶家在企業內附了不少股份,有過賺錢的年頭,但也常常虧損,盛宣懷當時說:“上海華洋商人,皆聚於楊樹浦一隅,互相傾軋,無不虧本。”實際情況當然不止這些,楊樹浦紗廠多、競爭激烈固然是一個因素,家廠不分、管理混亂則是根本原因。

直到1905年,由聶家三公子聶雲臺出任總經理後,情況才有了根本性的好轉,紗廠開始連年盈利,使聶家有了實力可連年購買該廠的股票。到了1909年,聶家將整個廠子盤下,儘管此舉是借了不少錢,但畢竟廠子成了聶家的獨資企業,於是原先的華新紡織新局就改成了恆豐紡織新局即恆豐紗廠。


上海聶氏家族與恆豐紗廠

聶雖未像穆藕初那樣受過高等教育,留過洋,但由於長期隨父居住上海,很早便接觸到各種西學知識,耳濡目染,刻苦鑽研,通過自學,也掌握了近代紡織工業所需要的專門知識,且富有實踐經驗,“投身入車間,努力研究技術,先從動力傳動入手,漸漸得到紡織之原理”。1912年時,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電氣處為推廣營業,獎勵各廠使用電氣動力,並廉價出售馬達,聶雲臺看準時機斷然決定採用電動機,使恆豐成為華資紡織廠採用電氣動力的第一家。工部局為表彰他的帶頭精神,特批准恆豐用電價格打九折,以利推廣。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上海的民族工業有了大發展,紡織業更是迎來了黃金時代。最難得的是,聶雲臺接手恆豐廠後,即表現出與父輩紳商們衙門式辦企業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念和經營作風,首先廢除紗廠中盛行的工頭制,同時他十分注意技術創新和經營管理之道,吸收國外先進經驗。聶雲臺為此進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和技術革新,主要是引進先進技術,培訓技術人員,甚至將許多技術人員送至國外培訓。當時報紙稱讚他:“以恆豐紗廠之餘利,設免費學額獎勵士子留學。亦大教育家大慈善家也。”1917年聶雲臺與黃炎培等人發起成立了中華職業教育社,任臨時幹事之職。聶在廠內辦技術培訓班,共8期,請外籍專家講授新技術、新方法,還與南通一家工業學校聯手,培養技術工人,被他送出國培養深造的前後有數十人。這些早期受訓的紡織界技術人才,許多人後來成了紡織界的精英和領導幹部。

在紗廠最興旺發達的時候,擁有4.44萬枚紡錠,3046名職工,電力動力總量達219.8萬瓦,每年出產棉紗3.78萬包,棉布30.3萬匹,資本額達108萬兩。這在當時,已是了不得的家當了,因為華新紡織新局開辦時才45萬兩資本,而榮氏家族的申新紗廠那時才剛剛起步。可以想見,隨著恆豐紗廠的利潤逐年增加,聶雲臺自然水漲船高,號稱“紡織界泰斗”,又四處出擊,發起創辦華商紗廠聯合會、上海紗布交易所、大中華紗廠、華豐紡織廠、中國鐵工廠等等,不是擔任會長就是常務理事,成為上海實業界首屈一指的人物。

1920年8月,上海總商會改選,42歲的聶雲臺被推選為上海總商會會長。這時的上海總商會不僅是一個商人自行發起的經濟組織,而是蛻變為一個積極參與社會變革的政治組織了,聶雲臺的當選,則是近代上海新興商人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的標誌。他躊躇滿志,頻頻在各種場合出頭露面,發表談話,說:“人類處世,歷一時代有一時代相應之生活,”要把握住今後三十年中“新思潮發展”的歷史契機,振奮精神,奮起直追,不要再錯失時機。


上海聶氏家族與恆豐紗廠

聶氏全家福

可是好景不長。1923年後,因外國資本捲土重來,恆豐紗廠遭受危機,生產陷入低谷,加上聶家在其他企業的排場鋪得太大,致使聶家企業困難重重,光一個大中華紗廠就損失將近200萬兩。聶雲臺又樂善好施,當時去法國勤工儉學的人中,就有好幾位得到他的資助,蔡和森就從聶家獲得數千元贊助。由於資金鍊的斷裂,聶雲臺在工商界和家族中的地位大為降低,他的總商會會長職位也被他人取代。聶雲臺不得不退居幕後,雖擔任董事長一職,恆豐紗廠的實際經營權移交到六弟聶潞生手裡。聶潞生不負重望,經營頗有起色,1925年該廠資本達規銀108萬兩,1929年達到150多萬兩,1933年有紗錠55152枚,布機612臺,工人3995人。聶潞生以盈利建立了恆豐三廠,該廠設計新穎,裝有空調設備,在當時堪稱一流。恆豐紗廠的商標品牌有云鶴、富貴、馬、牛和老人等。恆豐紗廠是個家族式的大企業,聶家不少人都在廠裡工作,最好笑的是聶家近百口人,都聚居在離廠不遠的遼陽路花園住宅裡,迄今那中西合璧的五幢紅磚房子保存完好,只是變成了七十二家房客的模樣。

林子大了,什麼鳥兒都有,有人見財眼開,就挖空心思來敲他們的竹槓,有一幫白相人以大亨張嘯林出面,以淞滬警備司令部為靠山,鬧上法庭,結果聶潞生應付自如,使事情不了了之,可見聶氏家族的確長袖善舞。抗戰爆發後,恆豐各廠均被日軍佔據,成為日本軍營工廠。在日軍的淫威下,恆豐紗廠被迫與日本大康紗廠合組恆豐紡織株式會社,中日資本各半,總額為500萬日元。該廠主要生產軍毯和軍襪。1945年恆豐紗廠被國民黨政府接收,後仍發還聶家經營,這時的聶雲臺因為戰時與日本人的這段關係,有口難言,遂將企業交獨生子聶光坤打理。聶光坤一直經營著這家家族企業,直到1949年後公私合營。公私合營後,恆豐紗廠改為絲織廠,聶光坤從棉紡織專家變成了絲織專家,仍舊擔任經理,同時還翻譯出版了一些相關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