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廈門瞄準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產業 為“三高”企業成長播撒甘露

廈門瞄準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產業

為“三高”企業成長播撒甘露

厦门瞄准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产业 为“三高”企业成长播撒甘露

廈門宏發電聲股份有限公司東林廠區內,採用集中供料系統的成型注塑車間整潔有序,只需要8人操作和管理即可保障設備的高效運行。經濟日報 記者 薛志偉 攝

福建廈門市通過實施精準有力的惠企政策、豐富多元的金融服務,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著力發展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與健康、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等新興產業,推動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成長為現代化國際化一流企業。

福建廈門,一座高素質、高顏值的海濱花園城市,一直走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如今,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成為廈門產業的發展方向。

最新數據顯示,廈門市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26家,佔福建省42.8%。全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71.2%,平板顯示、計算機和通信、軟件信息等8條產業鏈產值或營收超千億元。近年來,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與健康、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都保持年均兩位數遞增,全市稅收增量的一半以上來自新經濟新業態。

今年7月29日,廈門市委、市政府首次召開全市“三高”企業發展大會,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在會上表示,力爭用5年左右乃至更長的時間,推動廈門中小微企業成長為“三高”企業,推動“三高”企業成長為現代化國際化一流企業。

“如果把‘三高’企業比作充滿生機活力之樹,那麼企業做強做大所需要的土地、資本、人才和服務等要素,就是讓企業長成參天大樹的陽光、土壤、水和空氣。我們要通過‘精準滴灌’和貼心服務,切實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讓‘三高’企業這片樹林枝繁葉茂。”胡昌升說。

精準滴灌

形成集成電路全產業鏈

集成電路俗稱“芯片”,被喻為“現代工業的糧草”。經過多年深耕,“廈門芯”捷報頻傳。廈門聯芯成為我國大陸地區已投產的技術水平最先進、良品率最高的12英寸晶圓廠;意行半導體自主研發出國內首套24GHz毫米波雷達芯片,成功投入量產,填補了國內空白;雲知聲研發的全球首款面向物聯網的AI芯片實現量產……

截至目前,廈門已匯聚了集成電路企業170多家,其中包括聯芯、三安、紫光、通富、士蘭等眾多行業龍頭企業,基本形成了涵蓋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封測、裝備與材料以及上下游配套應用在內的全產業鏈。

2013年以前,廈門的集成電路產業還處於荒漠狀態。僅僅幾年時間,廈門的集成電路產業便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躍升,產業競爭力逐步增強。

這離不開稅務部門的“精準滴灌”。隨著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的落地、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提高等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切實減輕了集成電路企業的資金壓力,助力企業輕裝上陣。

坐落於廈門翔安區的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廈門)有限公司是廈門集成電路產業的“領頭羊”。該公司財務經理楊冠謙表示:“集成電路設備較為昂貴,公司成立以來採購設備導致大量增值稅進項未及時得到抵扣,資金負擔較重。去年1億元增值稅留抵退稅及時到位,節約了不少利息費用,減少了資金借貸成本。”

減下去的是稅負,提上來的是生產力。聯芯成功試產採用28納米High-K/Metal Gate工藝的客戶產品,試產良品率高達98%,標誌著廈門集成電路製造水平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對奠定廈門集成電路產業在全國的戰略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一顆小芯片,撬動大產業。從2015年聯芯集成電路製造項目啟動,廈門集成電路產值連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到2018年廈門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實現產值415億元。

普惠減稅

支持軟件企業自主研發

近幾年,得益於一系列扶持政策,以及國內軟件企業、留學歸國的創業團隊相繼入駐,廈門軟件園從一期、二期到三期的井噴式發展,一步步走來,完成了從“產業孵化搖籃”到科技金融平臺的蛻變。

數據顯示,2018年,廈門市實現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1493.2億元,佔全省軟件收入的一半以上。全市規模超億元的軟件企業120家以上,共有76家上市企業(含新三板)。

廈門吉比特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林佳金表示,得益於減稅降費政策措施,預計今年公司能享受到1000多萬元的企業所得稅減免,這些利好政策極大地提振了公司管理層的信心。公司全年預計投入2.8億元用於研發,以開發更多精品遊戲,不斷推動科技創新與發展。

自主研發能力關乎一個企業成長的高度、行業發展的未來。“小安”是美亞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依託大數據、智能語音和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量身定製、自主研發的智能安保機器人,不僅能與人聊天,還能實時抓取所看到的人臉和畫面,執行安保工作。目前,“小安”已在廈門、福州、合肥等地應用。

美亞柏科財務負責人張乃軍告訴記者,“小安”的產生和應用,不僅是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結果,也是稅務部門減稅降費的成果,預計公司全年能減少增值稅稅額520萬元,相關附加稅減少62萬元。

張乃軍表示,公司將減稅金額投入到研發中,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與安全行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平安城市建設。

龍頭帶動

培育電力電器產業集群

電力電器產業是廈門火炬高新區著力發展的六大主導產業之一。高新區以龍頭項目為聚集內核,以“國家火炬計劃廈門電力電器產業基地”為載體,匯聚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專業配套能力強的企業。

1992年,廈門ABB開關有限公司成為園區引進的第一個世界500強企業項目,此後7家ABB企業、1家分支機構及2個研發技術中心相繼在廈門生根開花。2018年11月,ABB廈門工業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整合了ABB從研發、製造、工程到銷售和服務的全產業鏈業務,帶動廈門產業鏈的完善和技術人才的集聚,吸引了更多上下游配套企業來廈發展,助力廈門打造高端裝備製造基地。

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一批專業的高新技術配套企業紛紛落戶,施耐德信息技術、許繼電力、民翰電氣等企業紮根廈門。如今,廈門電力電器產業主要以生產研發智能輸配電成套設備、控制元器件、電源裝置等產品為主,形成了從低壓、中壓到高壓,從元器件、成套設備製造到專業化工藝加工,上下游緊密關聯、產品功能互補、資源互補的產業集群。

立足“三高”企業不同產業類型、發展週期特點,廈門市用足、用活政策,建立快捷高效的稅企溝通機制,助力企業長足發展。國家稅務總局廈門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張曙東告訴記者,稅務部門將持續強化稅收政策服務,降低“三高”企業稅費負擔,著力為“三高”企業等市場主體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一流稅收營商環境。

“精準有力的惠企政策,豐富多元的金融服務,如同企業茁壯成長的活水甘露。”胡昌升表示,力爭到2023年,產值或營收翻番的“三高”企業超過1000家,境內外新上市“三高”企業達到30家以上。(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 薛志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