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廉勤人物│脫貧戰場的“奔跑者” ——記全市“2019十大廉勤人物”敦福林

廉勤人物│脫貧戰場的“奔跑者” ——記全市“2019十大廉勤人物”敦福林


敦福林很忙。即便是從昭化區委黨校常務副校長的崗位上退居二線,他還是忙。


這不,2017年5月,他職務變動後還沒來得及歇口氣,又被選派到黃龍鄉太平村任“第一書記”,從常務副校長到第一書記,他沒有失落,始終保持初心,以“奔跑者”的姿態,盡心盡力為群眾解憂排難,成為群眾交口稱讚的“好書記”。


1

村幹部的“排頭兵”

敦福林坦言,脫貧摘帽壓力大,脫產上班對村幹部都是考驗。一些幹部家人不理解,農忙時節打退堂鼓的人越來越多,村社開會也有人溜號。敦福林開會引導:“脫貧攻堅任務重時間緊,需要黨員做表率,再難打的仗,咬咬牙就能挺過去。”


廉勤人物│脫貧戰場的“奔跑者” ——記全市“2019十大廉勤人物”敦福林


但日子久了,還是有人推脫不來,逼急了,就要撂挑子。打鐵必須自身硬。敦福林嚴格要求自己,做給大家看,不僅事事衝在前,從未因私事請過一天假。即便年近九旬的母親骨折住院,他也是晚上回去照顧,第二天一早紅著眼睛驅車到村。


他組織幹部們到柳橋鄉柳橋村、普子村學習集體經濟發展先進經驗,安排新上任的村文書,到黨校培訓,學習辦公軟件、公文處理、檔案管理等知識,想盡辦法提升幹部隊伍的能力。


幾年來,他帶領這支“硬隊伍”,建房拆舊、庭院建設、修繕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太平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

貧困戶的“好大哥”


貧困戶朱某一度令村社幹部頭痛。他佔兩處宅基地,修新房不拆舊。幹部去做工作總是找不到人,敦福林守在他家門口,等他回家。


面對朱某的抱怨,敦福林耐心地聽著。去的次數多了,兩人逐漸熟絡,敦福林就開始給他講政策要求,慢慢結下了感情,後來,朱某乾脆叫敦福林“大哥”。


一天清早,朱某到村上辦事,見敦福林桌旁一摞方便麵盒,他才知道,為了不耽誤工作、不給群眾添麻煩,敦福林每天早晚都吃方便麵解決。


朱某徹底感動了,村上但凡有大掃除、修路、維護水管等公益活動,他變成了最積極的那一個。

3

全村人的“主心骨”


貧困戶陳永明家養了三千隻雞,搭著暖棚正在育苗,家中還養了幾十頭豬。老兩口忙得不可開交。說起敦福林,他們連連稱讚:“敦書記是好乾部!”


廉勤人物│脫貧戰場的“奔跑者” ——記全市“2019十大廉勤人物”敦福林


陳永明左手殘疾,做不了重活,日子過得緊巴巴。看著別家日子越來越好,老兩口互相埋怨,拌嘴拌了大半輩子。敦福林多次登門勸說,讓他們放下成見,把精力放在生產上。如今,陳永明的日子越過越好,年均純收入過萬元。


貧困戶鮮某因為社保信息填寫錯誤,媳婦住院花費十多萬元無法報銷,敦福林前後跑了十多次。修繕一新的黨群活動中心、寬敞便捷的村社道路、整潔明亮的聚居點、三個集體經濟項目初見效益……他儼然成為太平村的一員,家家戶戶有大事都找他商量;誰家辦紅白喜事,請到了敦福林,主人家心裡才踏實。


三社群眾給敦書記送了一面錦旗,上面寫了兩句話:“情繫百姓解民憂,政策到位辦實事”。原來的三社,一條凹凸不平的窄土路用了幾十年,一到雨季就泥濘不堪。敦福林四處籌措資金,守在施工現場,經過兩個月的連續奮戰,一條寬闊平整的水泥路竣工了。


廉勤人物│脫貧戰場的“奔跑者” ——記全市“2019十大廉勤人物”敦福林


讓群眾能自我造血,讓村經濟持續發展,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是這個年近60歲老黨員的願望,他希望一直奔跑下去,讓太平村更加美麗富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