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智慧海、寶雲閣、佛香閣…19世紀末期的珍貴老照片


賴阿芳於1879 年拍攝的寶雲閣。銅亭重207噸,因為全部為銅質地,1860 年逃過一劫,照片中只能看到銅亭的頂部,下部則被圍擋。

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森於1873 年前後從佛香閣遺址上 向下拍攝的寶雲閣,當時的寶雲閣雖然未被英法聯軍焚燬,但由於近十多年沒有人管理,顯得十分雜亂。

為托馬斯·查爾德於1870—1880 年拍攝的寶雲閣,照片中銅亭後面為五方閣遺址,當時的寶雲閣已經多年無人管理,雜草叢生。

智慧海是萬壽山頂最高處的一座佛殿,完全由石磚發券砌成,因是不用樑柱承重的無樑佛殿,俗稱“無樑殿”,建於清乾隆年間。智慧海建築外層全部用精美的五色、綠色琉璃瓦裝飾,頂部少量採用紫色、藍色琉璃瓦蓋頂,這樣的組合使得整座建築色彩鮮豔、富麗堂皇,加上千餘尊琉璃佛,更顯得神聖輝煌。圖為英法聯軍隨軍攝影師費利斯·比託於清漪園被毀前一天拍攝的眾香界及智慧海。

賴阿芳於1879 年站在佛香閣遺址上拍的眾香界及智慧海。

托馬斯·查爾德拍攝的清漪園後山毀後殘跡。

法國人羅伯特·德·賽瑪耶伯爵於1882 年前後拍攝的後山四大部洲,此時的香巖宗印之閣已經被毀,遺址尚可看清。在照片的左上角是善現寺,此時善現寺的東配樓和三摩普印大殿都還在,慈禧重修頤和園後三摩普印大殿無存。

托馬斯·查爾德於1877 年拍攝的清漪園後山賅春園。賅春園位於萬壽山後山,建成於乾隆二十三年。從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賅春園和味閒齋保存完好,還可見賅春園的圍牆、宮門、蘊真賞愜大殿、清可軒書齋、留雲閣等,竹鴻被賅春園宮門所遮擋。味閒齋可見大殿屋頂,賅春園和味閒齋之間的鐘亭也清晰可見。由此可知,賅春園和味閒齋在1860 年逃過了一劫。

俄國人阿道夫·伊拉莫維奇·鮑耶爾斯基於1873年拍攝的清漪園石舫基座。

焚燬後的石舫,石舫後面是荇橋,旁邊是寄瀾堂。照片拍攝於19 世紀70年代初。

19 世紀80 年代前後重修頤和園前的石舫,此時的石舫已經多年無人管理,石舫基座上長滿了雜草,昆明湖的湖水也已經乾涸。

圖文摘自《西洋鏡下的三山五園》,中國攝影出版社2017 年10 月第1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