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智慧海、宝云阁、佛香阁…19世纪末期的珍贵老照片


赖阿芳于1879 年拍摄的宝云阁。铜亭重207吨,因为全部为铜质地,1860 年逃过一劫,照片中只能看到铜亭的顶部,下部则被围挡。

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森于1873 年前后从佛香阁遗址上 向下拍摄的宝云阁,当时的宝云阁虽然未被英法联军焚毁,但由于近十多年没有人管理,显得十分杂乱。

为托马斯·查尔德于1870—1880 年拍摄的宝云阁,照片中铜亭后面为五方阁遗址,当时的宝云阁已经多年无人管理,杂草丛生。

智慧海是万寿山顶最高处的一座佛殿,完全由石砖发券砌成,因是不用梁柱承重的无梁佛殿,俗称“无梁殿”,建于清乾隆年间。智慧海建筑外层全部用精美的五色、绿色琉璃瓦装饰,顶部少量采用紫色、蓝色琉璃瓦盖顶,这样的组合使得整座建筑色彩鲜艳、富丽堂皇,加上千余尊琉璃佛,更显得神圣辉煌。图为英法联军随军摄影师费利斯·比托于清漪园被毁前一天拍摄的众香界及智慧海。

赖阿芳于1879 年站在佛香阁遗址上拍的众香界及智慧海。

托马斯·查尔德拍摄的清漪园后山毁后残迹。

法国人罗伯特·德·赛玛耶伯爵于1882 年前后拍摄的后山四大部洲,此时的香岩宗印之阁已经被毁,遗址尚可看清。在照片的左上角是善现寺,此时善现寺的东配楼和三摩普印大殿都还在,慈禧重修颐和园后三摩普印大殿无存。

托马斯·查尔德于1877 年拍摄的清漪园后山赅春园。赅春园位于万寿山后山,建成于乾隆二十三年。从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赅春园和味闲斋保存完好,还可见赅春园的围墙、宫门、蕴真赏惬大殿、清可轩书斋、留云阁等,竹鸿被赅春园宫门所遮挡。味闲斋可见大殿屋顶,赅春园和味闲斋之间的钟亭也清晰可见。由此可知,赅春园和味闲斋在1860 年逃过了一劫。

俄国人阿道夫·伊拉莫维奇·鲍耶尔斯基于1873年拍摄的清漪园石舫基座。

焚毁后的石舫,石舫后面是荇桥,旁边是寄澜堂。照片拍摄于19 世纪70年代初。

19 世纪80 年代前后重修颐和园前的石舫,此时的石舫已经多年无人管理,石舫基座上长满了杂草,昆明湖的湖水也已经干涸。

图文摘自《西洋镜下的三山五园》,中国摄影出版社2017 年10 月第1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