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山東發佈2020年“新高考”實施方案 告別文理分科 迎來四大變化

本報12月16日訊(記者 張展銘)近日,省招考委正式發佈《山東省2020年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夏季考試和錄取工作實施方案》,這標誌著2020年“新高考”進入實質性落地實施階段。今天上午,省教育廳就此舉行2020年“新高考”實施方案新聞通氣會,明年我省“新高考”實行“3+3”模式,語文、數學、外語(筆試)考試時間安排在6月7日全天和6月8日下午。普通類不再劃定本科、專科錄取控制分數線,而是採取分段劃線的辦法,根據考生高考總成績,劃定普通類一段線、二段線。

考試安排

6月8日上午不安排考試“6選3”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記者從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高中階段學校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人員均可報名參加2020年高考,包括取得高中階段學校的畢業證書、結業證書或普通高中教育同等學力認定證明的人員。具有普通高中完整學習經歷但學業水平合格考試有不合格科目的學生,可以獲得學校頒發的結業證書,以同等學力身份報名參加高考。

我省明年夏季高考實行“3+3”模式,考試科目包括國家統一考試語文、數學、外語(含筆試和聽力)等3科,以及考生從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科中任選的3科。語文、數學、外語(筆試)考試時間安排在6月7日全天和6月8日下午;外語(聽力)考試實行兩次考試,均安排在1月8日上午,外語聽力考試成績取兩次中的高分計入外語科目成績。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時間安排在6月9日、10日。

省教育廳副廳長關延平表示,實行學業水平“6選3”等級考試,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優勢選擇考試科目,充分尊重了學生的選擇權,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而外語(聽力)考試安排在1月8日上午,主要考慮是避開夏季雷電等惡劣天氣,有利於降低考試風險,維護考試安全和考生利益。

根據本次改革試點工作要求,統一高考取消了文綜、理綜考試科目,6月8日上午沒有安排考試,這是基於全國高考的統一性採取的臨時性措施。目前,全國只有6個試點省份取消了文綜、理綜考試科目,其餘省份仍於6月8日上午組織文綜、理綜考試。國家將根據改革範圍的逐步擴大,統一調整全國高考時間。

成績認定

高考成績滿分仍為750分“6選3”轉換為等級分

在實行“新高考”後,高考總成績是否有變化呢?記者瞭解到,2020年,高考成績仍為750分,語文、數學、外語3科使用原始分數,每科滿分均為150分;考生自選3科原始分滿分均為100分,轉換為等級分計入總成績,轉換後每科滿分均為100分。

實行等級分數轉換,是為解決等級考試選考科目不同、試題不均衡、分數不等值等問題,造成3科考試成績不能直接相加而採取的制度設計。“我們在有關省份試點的基礎上改進優化,採用等比例轉換法則和‘一分一段’形式,轉換分數連續排列,保證考生每科成績轉換後位次不變和較好的成績區分度,確保成績轉換的公平公正。”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副院長張志剛告訴記者。

我省將每門等級考試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績從高到低劃分為A、B+、B、C+、C、D+、D、E共8個等級區間,參照正態分佈原則,確定各等級區間人數所佔比例分別為3%、7%、16%、24%、24%、16%、7%、3%。等級考試科目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時,將A至E等級區間內的考生原始成績,依照等比例轉換法則,分別轉換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個分數區間,得到考生的等級成績,並計入總分參與錄取。

那麼,在實施“新高考”後,考生考試後的位次是如何得到的?同分考生投檔規則又是什麼呢?據介紹,明年高考結束後,我省會按照所有考生的高考總成績,由高到低排序確定考生的位次。高考總成績相同時,依次按語文數學總成績、語文或數學單科最高成績、外語單科成績、等級考試選考科目單科最高成績、等級考試選考科目單科次高成績順序排序,成績高者位次在前。考生總成績、語文數學總成績及各單科成績均相同時為同分同位次。

而當各類各批次實行平行志願的專業,考生高考總成績相同時,則依次按語文數學總成績、語文或數學單科最高成績、外語單科成績、等級考試選考科目單科最高成績、等級考試選考科目單科次高成績由高到低順序投檔;如仍相同,則比較考生志願順序,順序在前者優先投檔。志願順序相同的考生全部投檔。

批次劃線

夏季高考報考科類分3類普通類不再劃本、專科線

記者還了解到,我省夏季高考報考科類分普通類、藝術類和體育類3類。普通類錄取批次分為提前批、特殊類型批和常規批3個批次;藝術類分為本科提前批、本科批、專科批3個批次;體育類分為提前批和常規批2個批次。普通類不再劃定本科、專科錄取控制分數線,而是採取分段劃線的辦法,根據考生高考總成績,劃定普通類一段線、二段線。其中,一段線按照普通類本科招生計劃數的1:1.2劃定;二段線按照普通類本、專科招生計劃總數和生源情況劃定,為考生參與錄取的最低控制線;特殊類型招生控制線按普通類本科計劃的1:0.5劃定。

藝術類繼續劃定本科、專科文化控制線。其中,本科文化控制線以普通類一段線為基數,按教育部規定的各專業類別的比例劃定;專科文化控制線與普通類二段線相同。體育類不再劃定本科、專科文化錄取控制分數線,而是根據考生綜合成績劃定體育類一段線、二段線。其中,體育類一段線,按照體育類本科招生計劃數的1:1.2劃定;體育類二段線,按照體育類本、專科招生計劃總數和生源情況劃定,作為高校錄取體育類考生的最低控制線。

志願填報

實行“專業(專業類)+學校”普通類最多不超過96個志願

而在志願填報方面,我省夏季高考志願設置採取“專業(專業類)+學校”方式,1個“專業(專業類)+學校”為1個志願。普通類填報志願最多不超過96個,藝術和體育類填報志願最多不超過60個。改革後,採用“專業(專業類)學校”志願填報方式,將增強考生錄取專業與興趣特長的匹配度,避免大量考生因被調劑錄取造成不符合專業意願的狀況。

據介紹,普通類常規批將志願填報數量設置為96個,是根據我省實際,參考浙江、上海的經驗做法,經過多次論證,廣泛徵求各方意見建議,綜合考慮確定的。主要考慮是:原高考的志願填報數量為12個院校志願(每個院校志願內可填報6個專業志願1個專業服從調劑志願),共72個專業志願。改革後,以“專業(專業類)學校”為志願單位,取消了專業服從調劑,應該適當擴大考生志願數量,將專業志願數量設置為96個,與改革前相比相當於增加了4個院校志願(24個專業志願)。

96個專業志願是允許填報的最大志願數量,考生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依據高考成績、專業遴選等情況綜合考慮填報,可以填滿所有可填志願,也可只選擇填報其中部分志願。隨著改革實施,可參考的數據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準確,估計多數考生不需要全部填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