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搬出幸福生活

搬出幸福生活

東興社區移民安置點社區工廠內,易地搬遷群眾在加工服裝。

12月3日,走進商南縣城關街道辦東興社區移民安置區的陝西天魅之裳服飾有限公司的社區工廠,遠遠就能聽見車間裡傳出的電動縫紉機的“踏踏”聲。廠房內幾十臺整齊排列的縫紉機同時被女工們熟練地操作著,服裝加工流水線有條不紊地運行。該社區工廠就近吸納東興社區的82名易地搬遷貧困婦女就業,讓她們過上了“樓上居住、樓下上班”的全新生活,在這“踏踏踏”的縫紉機聲裡演繹出農村脫貧攻堅最靚麗的風景。
今年以來,商南縣圍繞穩得住、能脫貧目標,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鞏固提升工作。
商南縣做好產業項目規劃佈局,將產業項目向集中安置點傾斜。結合縣域主導產業,立足安置點實際,大力發展茶葉、獼猴桃、香菇、肉兔等種養產業項目;依託園區景區資源,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產業,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支持特色農產品品牌培育,大力發展電商、倉儲物流等新型產業。利用安置點人口聚集效應,積極引導搬遷群眾發展餐飲、家政、服務等產業,分類打造特色鮮明的產業脫貧模式。
大力興建移民社區工廠,充分利用安置區現有的閒置資源和資產,通過新建、擴建或改建的辦法,積極吸引各類市場主體在安置區興辦中小企業、社區工廠、扶貧車間等,讓搬遷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充分利用蘇陝對口協作等機遇,用足用好用活招商、扶貧等相關政策,引進勞動密集型產業入駐社區工廠,吸納搬遷群眾就業。


按照“小型保基本、中型保功能、大型全覆蓋”的原則,重點完善安置點醫療、教育、託老及文化、商貿、殯葬、公墓等配套設施,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戶口、入學、就醫、農業補貼、養老保險、低保等政策銜接工作,使搬遷群眾遇事有人管、就近可保障,公平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切實增強搬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健全自治、德治相結合的社區治理機制,結合搬遷群眾特點和發展需要,合理設置工作機構,強化就業培訓、產業發展、社會事務治安管理等職能。舉辦各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搬遷群眾生活方式的適應性培訓,推進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建設,不斷提高社區文明程度。建立以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移民搬遷小區物業服務體系,設立小區物業管理服務公司,為搬遷群眾提供安全保衛、環境保潔、水電管理等基本物業服務。
嚴格執行“一戶一宅,搬新騰舊”政策,穩妥有序開展易地扶貧搬遷舊宅騰退工作,切實做到應拆盡拆、應復盡復,節約資源。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的原則,實施騰退復墾複綠。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項目優先納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跨區域交易,增值收益在優先保障償還易地扶貧搬遷貸款和扶持搬遷群眾後續發展的基礎上,可用於支持脫貧攻堅。(來源:商洛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