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探访狮山水上村:这里有老渔民的故事,还有你的童年回忆

一条船、一家人、一辈子。"是很多传统渔民一生真实的写照。在狮山小塘,过去也有这样的水上人家故事。

沿着狮山小塘旧街一直走,顺着基围边,看到海鲜坊,走下斜坡,便来到了北江边。水上村的故事大概就是从这里开始。

放眼望去,或整齐停靠、或随意飘浮的渔船,零零星星,装点着北江。沿着江边步入村里,只见老渔民在门前修补着渔具,老婆婆在一旁喂着母鸡,耳边偶尔传来水上的运沙船发出的鸣笛声,这里,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和安详。

探访狮山水上村:这里有老渔民的故事,还有你的童年回忆

水上村,这里的村民几代人都在北江边以打渔或跑水运为生,以船为家,是名副其实的"水上人家",靠着一只渔船或货船养活了一家子。如今,大部分渔民都已上陆定居,只剩下为数不多的渔民还在坚持着出江打渔。我们走近了这些老船户,听他们讲述记忆中的水上村,从前那片繁忙的景象,似乎又再次重现。

水上村老渔民的故事

眼前这位皮肤黝黑、身板硬朗的老渔民,叫邓叔。年过七旬的他,有着和大多数渔民一样的特征:粗犷、质朴、勇敢。邓叔6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去打渔,现在依然在操守着旧业,可以说,他一辈子都在打渔。而说起过去,邓叔淡泊又感慨。

探访狮山水上村:这里有老渔民的故事,还有你的童年回忆

"烧柴、煮饭、睡觉……以前什么都是在船上搞掂(完成)。"邓叔回忆说,每次洪水来的时候,就捡回那些被水冲上岸边的柴木,晒干后就能烧火煮饭。

打渔时,邓叔试过满载而归,偶尔也会毫无收获,收入的不稳定带给了他们家生活的艰辛。很多时候,他们一个月才会买一次猪肉来煲汤,平时基本以吃野菜为主。

探访狮山水上村:这里有老渔民的故事,还有你的童年回忆

"我们常年在水上漂泊,遇到大风大浪是常有的事,当遇到台风时就更厉害,渔船都会被掀翻,迎着风说话可能也会发不出声音。"邓叔说,尽管条件如此恶劣,但为了生计,他们通常都会靠着自己多年来的经验来判断水上的情况,继续前行。

探访狮山水上村:这里有老渔民的故事,还有你的童年回忆

所幸的是,1988年,邓叔一家住进了岸边的房子,告别了以船为家的生活。而对比起过去打渔所获得的收入,现在也有所改善。休渔期时,邓叔一家也会饲养些母鸡来帮补生活。

探访狮山水上村:这里有老渔民的故事,还有你的童年回忆

"北江的鱼是最好吃的,没什么污染。"艰辛之余,水上村的渔民,关于捕鱼这事儿,当然也有许多趣事。据另一位老渔民陈叔介绍,以前在江里还能打捞到"金边挞沙鱼"(又叫龙利鱼)。一般的挞沙鱼裙边是黑色的,唯独产于这一带河边的挞沙鱼边裙独特,呈金黄色,肉质细嫩、骨刺少、味道鲜而清香。"但是现在几乎已经看不到了,以前能卖到几百块一斤。"陈叔说。

探访狮山水上村:这里有老渔民的故事,还有你的童年回忆

"那时候,北江的水很清,一眼可以看到底,只有三四米深,货运船都不能通过。"陈叔回忆说,以前没有风扇,渔民们常常在北江游泳消暑。

探访狮山水上村:这里有老渔民的故事,还有你的童年回忆

如今,65岁的陈叔虽然已经搬离了水上村,也没有时常去打渔,但他还会每天都回来村里看看,和村里的人喝喝茶、聊聊天。"这里有自己曾经生活过的足迹,始终觉得忘不了,念旧。"

水上村的童年回忆

水上村,除了有渔民的故事,也留存着当地很多小朋友的童年回忆。一位在水上村度过童年的热心网友告诉我们,以前每年的6、7月份,北江都会发大水,因此江边的水上村就会遭遇水浸。洪水大时,基本浸过了房屋的一楼,居民只能把电器、炉具等家当搬上二楼继续生活,出行基本靠小艇。

等到水开始退时,很多居民家里便会留下了不少被冲进屋的鱼虾蟹。相信很多小朋友在扫屋的时候,就玩过捉鱼。

探访狮山水上村:这里有老渔民的故事,还有你的童年回忆

探访狮山水上村:这里有老渔民的故事,还有你的童年回忆

1997年,北江洪水准备退去的时候,水上村村民在村中的照片

当年,也有很多小朋友会在金沙海鲜棚的空地玩踢球,常常会把球不小心踢到水里去,又从水里把球捞起来继续踢。

探访狮山水上村:这里有老渔民的故事,还有你的童年回忆

1996年,水上村足球队队员第一次穿上新球衣时的合影。而踢球的地方,就是现在海鲜坊的停车场。

编者手记

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水上村的渔民生活场景逐渐成为人们回忆中的一部分。那些如今还在坚守的渔民,笔者在跟他们交谈的过程中发现,其虽然生活艰辛,但大多天性乐观,这或许是这份职业所给予他们的独有的性情。

探访狮山水上村:这里有老渔民的故事,还有你的童年回忆

水上村的往事,和"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曾经是这里的渔民,还是在这度过了难忘特别的童年,欢迎你留言与我们分享噢。

衷心感谢给我们讲水上村往事的老渔民陈叔、邓叔以及其他热心网友。如果你知道狮山其他往事,或者你认识知道这些故事的人,恳请你告诉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有机会听一听、看一看这些过往。(因历史久远等原因,本文所写可能会有疏漏。欢迎各位留言指正补充,谢谢!)

来源:佛山新闻网黎小文,通讯员热心网友、穿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