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消逝在AI洪流中的人類佈局-迷你中國流


AI對職業高手的影響,遠比廣大的業餘愛好者深得多,至少在佈局上如此。


AI引爆了黑白二連星佈局的流行,相反的一些過去廣為人知的"人類佈局"卻逐步銷聲匿跡,"中國流"、"星無憂角"等等過去的主流佈局已經幾乎為棋手所棄用。


更有"人味"的Master在網上橫掃職業高手時,所使用的佈局仍是人類所熟悉的身影,隨著功力越發深厚,佈局似乎也越發"返璞歸真",從以人類為師到不循人類軌跡,自學成才的Alpha Zero猶如武學大宗師,飛花摘葉皆可傷人已臻化境,最簡易的二連星佈局、最粗暴的點三三正是標誌出神入化的無上境界。


2017年烏鎮第二次人機大戰三番棋毫無懸念的以柯潔英雄之淚告終,次日時唐陳羋週五冠齊聚一堂,試圖以王重陽的"天罡北斗陣",內功傳接合力抗拒內力外功皆已登峰造極的不世之狗。結局無功而返眾所周知,阿法狗的地位無可撼動,但此役卻無意中終結了人類一個不算古老的佈局。

消逝在AI洪流中的人類佈局-迷你中國流


迷你中國流的起源不在本文的範疇,經過近二三十年的演變,可謂枝繁葉茂。


圖一:"各種"迷你中國流

消逝在AI洪流中的人類佈局-迷你中國流

"正宗"的迷你中國流如上圖所示,但A位有以B位代之、C位有以D位代之、E位有以F位代之,到了近十年B位已經取代A位成為主流。人們不再拘泥於"原版"的迷你中國流,求新求變讓佈局更加多元化。


迷你中國流的"成形",關鍵在不動如山的黑白三角,且第5手黑圓圈飛掛白三角時,白圓圈以飛締相應。


圖二:2017/05/26烏鎮巔峰對局阿法狗執白勝時唐陳羋周前20手

消逝在AI洪流中的人類佈局-迷你中國流

當五冠第5手飛掛左下星位時,阿法狗第6手在右下角低掛黑棋小目。


圖三:第二次人機大戰前,人類棋手破壞迷你中國流成形的應手

消逝在AI洪流中的人類佈局-迷你中國流

此前白棋欲破壞黑棋形成迷你中國流不外以ABC一間高夾、一間低夾、二間高夾黑棋5,或者DE高掛黑棋小目。不知五冠當時遇到阿法狗耳目一新的低掛是何感想?


圖四:第二次人機大戰後,針對阿法狗新手人類的應對

消逝在AI洪流中的人類佈局-迷你中國流

在阿法狗引發6位低掛的熱潮之後,棋手爭相仿效。綜合此後人類黑棋第7手的應法不外乎A位雙飛、BCD夾擊6位,與E尖F小飛,其中以A位雙飛燕及B位夾擊為主流。


換個角度,之前人類未下出6位,是否意味人類擔憂這些反擊,但顯然AI認為這些反擊並不可懼。


後阿法狗時代人類對局序盤時雙飛燕的比例大幅增加,說明棋手對雙飛燕認知的改變與點三三一樣打破窠臼。既然無懼此時左下星位遭雙飛燕夾擊,6位的下法就更順理成章了,迷你中國流無異胎死腹中。亦即隨著6位低掛的廣為流行,迷你中國流已難見蹤跡。2018年各種迷你中國流的實戰僅剩個位數,2019迄今不見蹤跡,當然另一個主因是黑棋更愛下二連星與星大跳守角等AI流。所以與其說迷你中國流被AI所淘汰,不如說是被棋手所棄用。


國內第一人柯潔第一個世界冠軍及第一個國內冠軍與迷你中國流的緣分匪淺。


圖五:2015/01/14第二屆百靈杯決賽五番棋第5局,柯潔執白勝邱峻前20手。

消逝在AI洪流中的人類佈局-迷你中國流

這是個次序不同的迷你中國流佈局,與2016/05/16圍甲第5輪古靈益與古力對局中的迷你中國流佈局前19手只是手順不同而已。


圖六:2014/10/24第16屆阿含桐山杯決賽柯潔執白勝唐韋星前12手。

消逝在AI洪流中的人類佈局-迷你中國流

上述兩盤棋也反應了當時拆五的迷你中國流比拆四更受棋手歡迎。

流行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人類活動模式,棋手的佈局就跟時裝一樣趕流行。只是這波AI潮流來勢兇猛,流行力道又急又強,有創造力也不乏破壞力。AI初期以人類佈局橫掃職業高手,足見佈局之初區區數子並非最後勝負關鍵之所在,後阿法狗時代人類佈局奈何要執著於那無可理解的勝率之差?千篇一律的模仿與圍棋的豐富多變、奧妙無窮背道而馳。

沒有"九陽神功"的內力,卻妄圖學習"乾坤大挪移"的招法,照貓畫虎的人類是否終究徒勞?最重要的終結了棋盤的“故事”,是否減弱了圍棋對人們的吸引力?

或許那一天迷你中國流又會"復古"成為時尚?

備註:本文依據自2008年後所蒐集的中韓職業高手棋譜庫。


消逝在AI洪流中的人類佈局-迷你中國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