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康熙帝為何要對輔國大臣鰲拜動手!真正的原因你知道嗎?

嗨,我是愛講故事的小亮,說起鹿鼎記你們最先想起的人有誰呢?有聰明機靈的韋小寶,還有無雙姐妹,古靈精怪的公主,天地會的總舵主陳近南,韋小寶的七個老婆.......實在是有太多經典角色了。那裡面的大反派首輔大臣鰲拜相信大家一定印象深刻,他權欲滔天,把持朝政,預謀造反.....裡面列數了他100條罪狀實在是人人得爾誅之,那鰲拜為什麼會從一個首輔大臣變成大清的罪人呢?還是少年的的康熙又一定要誅殺他呢?那就要從頭說起了。

康熙帝為何要對輔國大臣鰲拜動手!真正的原因你知道嗎?

多隆與鰲拜

鰲拜(?-1669年,滿語:Oboi),清初權臣,出身瓜爾佳氏,蘇完部族長索爾果之孫,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之侄,生年不可考,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三代元勳,康熙帝早年輔政大臣之一。以戰功封公爵。鰲拜前半生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晚年則操握權柄、結黨營私。

康熙帝為何要對輔國大臣鰲拜動手!真正的原因你知道嗎?

鰲拜生平簡介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八,年輕的福臨去世。順治立下遺詔,指定由皇三子玄燁嗣位(即康熙帝),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順治死後,四位輔政大臣曾經在順治靈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輔佐小皇帝玄燁。雖然這一盟誓意義重大,但事實證明四大臣並不能抱成一團,忠心輔主。

位居四輔臣之首的索尼是四朝元老,位望隆重,但已年老多病,畏事避禍,在很多事情上往往疏於過問。蘇克薩哈屬正白旗,原本依附多爾袞。多爾袞死後,朝局一變,蘇克薩哈出來告發剛剛死去的多爾袞,因此受到順治重用,在四輔臣中名列第二。正由於蘇克薩哈是從多爾袞那邊分化出來的,索尼等人都瞧不起他。鰲拜與蘇克薩哈雖是姻親,二人卻常常因政見不合而發生爭論,宛如仇敵。列名第三的遏必隆出自名門,但為人庸懦,遇事無主見,又屬鑲黃旗,常常附和鰲拜。鰲拜雖居四輔臣之末位,但由於資格老,軍功高,常常氣勢奪人,卻得以擅權自重,日益驕橫,開始走上專權的道路。


由於歷史的原因及某些政見不同,輔臣中兩黃旗的索尼(正黃旗)、遏必隆、鰲拜(鑲黃旗),與正白旗蘇克薩哈的關係日漸緊張。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鰲拜居功自傲,權力慾逐步滋長,他聯合遏必隆,擴展鑲黃旗實力,擅殺朝中與自己存有積怨的滿臣,專橫跋扈的作風愈來愈顯著。

四輔臣於輔政期間做了不少有益的事,然而對處理滿漢關係,卻採取保守、倒退方針,在恢復祖制、首崇滿洲的旗號下,歧視漢官,使後者的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當時,反清復明的戰火尚未完全平息,經濟凋敝,百廢待興。因滿臣還缺乏治理經驗,又不能與漢官密切合作,以致大大妨礙了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而一些投機分子逐步取得輔臣信任,為非作歹,更加重了問題的嚴重性。玄燁親政前夕,已是“學校廢弛而文教日衰”,“風俗僭越而禮制日廢”,地方、朝中弊端叢生。

玄燁年齡還小,對此自然難以應付,但政治經驗豐富的孝莊,卻不露聲色地密切注視事態發展,在繼續任用輔臣的同時,採取了一些防患於未然的措施。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初八日,稟照祖母慈諭,12歲的玄燁舉行大婚典禮,索尼的兒子內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正位中宮,遏必隆之女落選,成為皇妃。

在為孫兒擇立皇后時,孝莊捨去遏必隆之女,選中赫舍里氏,旨在防範鰲拜借鑲黃旗之女成為皇后之機,進一步擴大實力,同時也是針對主幼臣驕的情況,對清朝元老索尼及其家族予以榮寵的籠絡措施。

孝莊此舉還改變了皇太極和福臨時期,皇后莫不出自蒙古博爾濟吉特氏的慣例。這並不意味著忽視滿蒙貴族聯姻政策,而是從鞏固皇權、安定政局的現實需要出發,反映出這位傑出女性的戰略眼光與靈活策略。

玄燁大婚標誌少年皇帝正在步入青年,其親理政事已為期不遠。換言之,孝莊是以此為孫兒早日親政制造輿論,打下基礎。

當鰲拜得知玄燁選後的結果時,因希冀落空,“心懷妒忌”,氣惱萬分,竟與遏必隆一起入宮“奏阻”。這恰恰證明孝莊此步棋的巧妙:既分化了四輔臣,使索尼同鰲拜之間出現芥蒂,又促使索尼更為效忠皇室,增加了皇室的力量。不過,從其後情況看,孝莊這時對鰲拜還未完全失去信任,仍希望他在輔臣任內能夠善始善終。

康熙五年(1666年),發生圈換土地事件。鰲拜在索尼、遏必隆支持下,將清朝入關初期圈佔土地時分配給鑲黃旗與正白旗的土地,強行互換,並再次圈佔大量土地,致使廣大農民流離失所,加劇了滿漢民族矛盾。三輔臣還不顧玄燁的反對,矯詔將反對此舉的大學士管戶部事務蘇納海(正白旗)等三名大臣處死,造成一大冤案。這一事件說明,鰲拜並未領會孝莊的包容苦心,在擅權亂政路上愈走愈遠。因此,孝莊也相應採取了進一步措施。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日,玄燁“躬親大政”,輔臣“仍行佐理”。孝莊特為孫兒收權安排一過渡階段,以使他在實踐中逐步提高;同時也讓輔臣有個適應過程,將他們因交權而產生的失落感,減少到最低程度,從而保證此次權力交接穩妥進行。

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康熙六年六月索尼去世後,鰲拜成為首席輔臣,遏必隆對他亦步亦趨,蘇克薩哈更加孤立。玄燁親政伊始,蘇克薩哈請求“往守先帝陵寢”,以期迫使鰲拜、遏必隆也辭去輔政。鰲拜為清除異已,獨掌輔政大權,竟羅織蘇克薩哈的“罪狀”,企圖將他置於死地。儘管玄燁堅決反對,但鰲拜等不肯罷休,一連七日強奏,竟將蘇克薩哈及子孫全部處死,並籍沒家產。

蘇克薩哈被清除後,鰲拜的權勢進一步擴大。他飛揚跋扈,“欺君擅權”,“文武各官盡出門下”,甚至在“御前呵叱部院大臣,攔截章奏”。玄燁去海子(南苑)狩獵時,讓隨行的鰲拜奏聞祖母,鰲拜“乃不遵旨,反雲皇上自奏”,全然不把玄燁放在眼中。他的種種行徑,已構成對皇權的嚴重威脅。至此,孝莊終於作出決斷,支持並指點孫兒擬定清除鰲拜集團的全盤部署。

此前,玄燁已開始廣泛求言,製造輿論,通過各種舉措,糾正輔臣的種種失誤與施政弊端,這使朝中人心振奮,玄燁威望日增,鰲拜逐漸孤立。與之同時,玄燁在身邊聚集起一批年輕的滿族貴族成員,索額圖即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索額圖為索尼之子,孝莊選中他的侄女赫舍里氏做皇后,加深了索尼家族與清皇室的關係,也加強了正黃旗對皇室的向心力,並影響到鑲黃旗。索額圖對玄燁十分忠誠,在清除鰲拜集團的過程中,成為玄燁得力的助手。

鰲拜集團附者甚眾,盤根錯節,已控制中央機構各要害部門。為最大限度地減少動盪,孝莊幫助玄燁制定了“擒賊先擒王”,迅速打擊主要黨羽,震懾其他成員,穩妥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據此,玄燁命索額圖秘密組織起一支善於撲擊的少年衛隊,又於行動前,有意將鰲拜的部分黨羽遣往外地,以分散其力量。可以肯定,玄燁還採取了其它一些周密部署。


康熙帝為何要對輔國大臣鰲拜動手!真正的原因你知道嗎?

少年擒鰲拜

康熙決定不露聲色,於是挑選一批身強力壯的親貴子弟,在宮內整日練習布庫為戲。鰲拜見了,以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樂,不僅不以為意,心中反暗自高興。康熙八年(1669)五月,康熙先將鰲拜的親信派往各地,離開京城,又以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的衛戍權。然後他召鰲拜入宮覲見。鰲拜此前常常出入宮廷,不以為奇。這次一召,他就毫無提防地來了。此前,康熙召集身邊練習布庫的少年侍衛說:"你們都是朕的股肱親舊,你們怕朕,還是怕鰲拜?"大家說:"怕皇帝。"康熙於是佈置逮捕鰲拜事宜。等到鰲拜入宮,康熙一聲令下,少年們一擁而上,鰲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

接著,康熙命議政王大臣等審訊鰲拜。大臣們審實後,宣佈鰲拜30條罪狀,應處以革職、立斬。據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當時鰲拜請求覲見康熙,讓康熙看他為救康熙祖父皇太極而留下的傷疤。結果,累累傷痕和對上兩代皇帝的功績,終於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念及鰲拜資深年久,屢立戰功,且無篡弒之跡,遂對他寬大處理,免死禁錮。其黨羽或死或革。不久,鰲拜就在禁所死去, 卒於康熙八年(166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