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同是遊戲穿越,《逆轉次元》距《刀劍神域》有多遠?

​​

同是遊戲穿越,《逆轉次元》距《刀劍神域》有多遠?

題圖 / 逆轉次元:AI崛起

這是新國漫研究所第66期


一個行業的重新崛起和發展,會讓原有的經典產品脫胎換骨,以嶄新的形式呈現在用戶面前,這時我們總愛在這類產品前面加上一個“新”字,比如“新國貨”。

ACGx的這個欄目“新國漫研究所”也是基於二次元行業在中國的迅速崛起為基礎,以每季一部國漫作品為選題,分析它們在內容、產業鏈上的概況。

本期,我們關注的是《逆轉次元:AI崛起》。


《逆轉次元:AI崛起》是由星輝娛樂、雲圖動漫出品,雲圖動漫製作的原創3D動畫,於2019年11月起在騰訊視頻獨家播出,總共12集。同期,還有同名漫畫和網文在持續更新中。星輝娛樂也將為這部動畫進行IP動漫遊戲聯動的探索。

動畫講述的是男主角為了鉅額獎金,進入意識沉浸遊戲被捲入追殺中的故事。動畫開播沒多久,即引來大批動畫觀眾爭議,原因在於動畫開篇的設定——角色進入意識沉浸遊戲世界後無法登出,這個設定同日本著名動畫作品《刀劍神域》類似。

目前《逆轉次元:AI崛起》已經播到第8集,就劇情發展來看,其實動畫內容其實和《刀劍神域》有著極大差別。

同是遊戲穿越,《逆轉次元》距《刀劍神域》有多遠?


融梗與類型套路的延展

在去年《頭號玩家》電影上映時,不少動漫粉絲曾指責《頭號玩家》抄襲《刀劍神域》。實際上這兩部知名作品都是基於押井守的動畫電影《阿瓦隆》的世界觀為基礎進行創作的作品,被動畫化/影視化後獲得的成就,也是兩部作品基於同一體系下進行內容創新被世人認可的證明。

將各種知名影視作品的元素糅合在作品中,這和動畫行業裡作品抄襲分鏡“實錘”其實是截然不同的。對於這個話題,我們可以借鑑國內對於網文“抄襲”的話題進行深入討論。

同是遊戲穿越,《逆轉次元》距《刀劍神域》有多遠?

在網文行業,如何區別致敬、借鑑、抄襲這一話題由來已久。不少熱門作品上映時,原著小說“剽竊”較早前的同類型作品的話題總能引起熱議。今年7月《少年的你》第一次定檔時,圍繞這部電影原著的“抄襲”“洗稿”“調色盤”等問題,網民創作了“融梗”這個新詞。

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融梗即把別人精彩的創意融合進自己的作品中。易中天對《少年的你》這一事件在微博上發文點評:“除非極個別的天才,很少有作家能夠做到絕不借鑑,關鍵在於是笨拙地模仿甚至直接抄襲,還是創造性地用人如己”。

在文化作品領域中,隨著市場的擴大,作品數量、影響力的數倍增長,不少類型題材都形成了套路化的創作模式。比如龍傲天、瑪麗蘇,比如種田流、重生文等等。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如今讀者可以在各種網文作品中看到成熟套路類型的交叉、兼用。

從讀者角度,他們最關注的仍舊是作品的可讀性,即內容對於世界觀的架構、人物的塑造、情節的描述、以及故事的展開等等。而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合理利用套路進行故事創新,其實並不等同於“抄襲”,這些作品實際上是對既有套路類型的承接和延展。

在動畫市場,這一點同樣適用。


挪用套路只是表皮,關鍵還是在於故事的梳理

曾經大熱的機甲類動畫在發展幾十年後,出現了將駕駛員由男換女的《飛躍巔峰》,將機器人和宗教、哲學、心理等元素結合探討社會性話題的《新世紀福音戰士》。萌系動畫裡開創性的“畫女硬說男”角色,甚至反套路的《魔法少女小圓》《獸娘動物園》,都是在成熟動畫類型體系上的再創作。

同是遊戲穿越,《逆轉次元》距《刀劍神域》有多遠?

最近幾年非常流行的異世界穿越動畫,早前有現象級的《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讓無數宅男高喊“蕾姆我老婆”;以無腦搞笑為賣點在流媒體播放平臺大放異彩的《賢者之孫》;本季繼續延續穿越動畫無腦搞笑表現方式,卻在主線內容中埋下“黑深殘”暗線伏筆的《慎重勇者》,這些作品在異世界這個大套路下玩出了新花樣,實現了這一題材在日本動漫市場的內容迭代。

回到《逆轉次元:AI覺醒》這部動畫上來,刀劍粉絲們指出《逆轉次元:AI崛起》開場設定“抄襲”《刀劍神域》,亦有豆瓣網友指出在2001年開始連載的網文《再生勇士》中,也有角色進入VR沉浸類遊戲中無法退出的類似劇情,並不能單純認定《逆轉次元:AI崛起》抄襲《刀劍神域》。

同是遊戲穿越,《逆轉次元》距《刀劍神域》有多遠?

​從人設上來說,《逆轉次元:AI崛起》裡性格逗比隨時開掛的男主角、高武力值御姐人設的女主的組合,這種性格差異設定是動漫作品中常見的男女CP組合模式。在劇情上來說,儘管《逆轉次元:AI崛起》在和《刀劍神域》類似世界觀設定下進行展開,但是其後的劇情發展並未像桐人一樣“是男人就上100層”,和後者完全不同。

在套路化的設定下,如何進行創新的劇情展開才是創作者需要考慮的重點。在國產網絡動畫市場,類似《逆轉次元:AI崛起》這種劇情同意識沉浸遊戲相關聯,即人物“穿越”到遊戲世界的作品其實比較少見,這部動畫裡出現的遊戲背景、角色設定其實都是能討好動畫觀眾的元素。

比較可惜的是,可能是由於單集正片時長10~12分鐘的限制,《逆轉次元:AI崛起》的故事劇情推進較為緩慢。創作者似乎是想要通過動畫討論人類、AI之間的關係,但是在有限的時長下處處埋伏筆,很難提供給觀眾較好的觀看感受。直至第8集中主要角色才集齊,很多關鍵情節只怕很難在第一季最後4集中完成。對這部畫面、打鬥、特效尚可的動畫來說,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將套路設定糅合在一起,《逆轉次元:AI崛起》還未能創作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獨特之路。而作為一部下游衍生開發已經在計劃中的動漫作品來說,這部動畫的故事或許還能繼續進行下去,只不過在國產網絡動畫市場的發展中,觀眾能不能等得下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