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揭祕“盜墓祖師爺”究竟如何判定地底下有古墓的!可別亂學哦


相信咱們的觀眾對古墓有關的話題都有著非常大的興趣,咱們今天劇來聊一聊這盜墓者究竟是怎樣準確找到古墓位置的?當然了,小編說的這些也是從網上整理來的,為的就是給您看一樂!您可別亂學哦,再說了,盜墓可是犯法的哦!


您可能不會想到,所謂的“專業盜墓者”他們可是通過聽雷聲就能辨出墓地哦!《清稗類鈔·盜賊類》中記載:廣州劇盜焦四,駐防也,常於白雲山旁近,以盜墓為業。其徒數十人,有聽雨、聽風、聽雷、現草色、泥痕等術,百不一失。一日,出北郊,時方卓午,雷電交作,焦囑眾人分投四方以察之,謂雖疾雷電,暴風雨,不得稍卻,有所聞見,默記以告。焦乃屹立於嶺巔雷雨之中。少頃,雨霽,東方一人歸,謂大雷時,隱隱覺腳下浮動,似聞地下有聲相應者。焦喜曰:“得之矣。”

揭秘“盜墓祖師爺”究竟如何判定地底下有古墓的!可別亂學哦

不知道您看明白沒,這個焦四不但掌握了一般盜墓人都會的分辨土質、土色的本領,還善於利用一些自然現象,幫他尋找位置。比如“雷電”,焦四在雷雨天出去盜墓,他讓跟他盜墓的人分別站在四個不同的方位,雨過後,東邊的人跑過來說,剛才打雷的時候,聽到他哪個方位的地下有隱隱的聲音相應和。

焦四很高興,說:“我們找到了!”這裡面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有墓葬的地下是空的,當大雷的時候,就容易形成共鳴,聽起來好像是地下有東西和雷聲相應和了。

揭秘“盜墓祖師爺”究竟如何判定地底下有古墓的!可別亂學哦

探好位置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挖洞口了。厲害的盜墓者一個十幾米的洞子挖下去能夠做到地面上沒有土!令人費解的是,就算墓地周圍都是一片平原,全是很平整的土地,周圍幾百米、幾里地也看不到有土堆。

接下來,盜墓者便用泥鏟把墓的形狀“方”出來,也就是所謂的定座標。最後再根據墓的形狀、深度、坑灰、木質這些特點結合起來推測出墓的年代、墓門的位置等等。

揭秘“盜墓祖師爺”究竟如何判定地底下有古墓的!可別亂學哦

一般來說,任何朝代墓內的物品擺放都有其規律。一看形狀是漢墓,東漢或是西漢,那麼心裡就有數了:棺木應該在哪裡、陪葬的物品中陶器在哪裡、金屬器皿在哪裡、兩邊的耳室裡都會有什麼等等。

比如說這漢墓一般都是塌陷的,灌滿了土,一般貴重的陪葬品會放在墓主棺木裡其左肩部和右腳部。

還有些墓,比如明清墓,墓頂會很厚的,這是因為那時的墓大多采用七縱七橫、共十四層的青磚砌起來的,有兩米多厚。這樣就需要在挖洞時避開墓頂。所以,一旦下鏟子提上來會帶有磚灰,那就要找其他地方往下打了。

揭秘“盜墓祖師爺”究竟如何判定地底下有古墓的!可別亂學哦

這個“其他地方”有時可能是靠近墓門,有時可能是靠近墓的後牆,都有可能,完全是根據墓的本身形狀、特點來定的。看完形狀,一想這墓內的棺槨可能是靠近墓門位置,那打洞的時候就靠近墓門,反之就靠近墓牆打。

那您可能要問了,如果這墓太堅固了,這頂上和周圍都不好辦該如何是好?這時候,盜墓者就要再挖一個豎井和一個橫井,直接就到墓的正下方。到墓的正下方以後再繼續垂直向下開一個豎井,然後用工具向上面挖,把墓底挖穿一個小洞,然後通過這個小洞就可以進入墓的內部。這樣,墓的四牆、頂部都沒有破壞,但墓本身已經被盜掘一空了。

揭秘“盜墓祖師爺”究竟如何判定地底下有古墓的!可別亂學哦

但在實際情況中,一般較少採用這種方法,以磚石結構的明墓為例:它的後牆最薄弱,基本上只有兩層磚,所以打豎洞時可以沿著墓後牆打,把兩磚厚的墓牆鑿開並不費什麼事。針對明墓來說,幾乎所有的古盜洞都是開向後牆的。

解放前盜明墓的,很多隻有一個人幹,只有一晚上的時間,穿著老鼠衣、手腳並用,挖洞、進墓、拿東西走人。相當不簡單。那時候一個人沒辦法打豎井,他就離開墓一段距離,然後以一定的角度向下挖,斜著向下,整整好好碰到墓的後牆,然後鑿透、進入,計算的非常精確。

揭秘“盜墓祖師爺”究竟如何判定地底下有古墓的!可別亂學哦

需要說明的是,盜墓者進入墓室的過程嚴重破壞了墓葬結構和遺存之間的共存關係,而不是像考古工作者一樣按堆積順序清理、按墓葬原貌揭露並伴有詳細的科學記錄。因此這種破壞是不可逆的,面對遭盜掘的殘跡永遠無法復原丟失的那部分信息,正是這種盜掘給人類文化遺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因此,盜墓是犯法的哦,您就看一樂,可別學哦,畢竟您想學也學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