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評價電影《誤殺》?

火鍋影話


劇情燒腦有邏輯;節奏緊湊無尿點;立意鮮明層次深。

這是七話在朋友圈推薦《誤殺》時的專用詞,這三句評價看起來有點老套、口水甚至模式化,卻又是最能表達七話觀影感受的形容。它是一部原本很容易出“爛片”的翻拍之作,卻做到媲美甚至超越原作,呈現了國產犯罪片的新魅力。

《誤殺》翻拍自2015年上映的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這部電影精彩的脫罪技巧與守護家人主題,曾受到一致好評。新鮮的劇本創意與印度電影在國內日漸受到追捧的客觀環境,讓《誤殺瞞天記》成為國內影片翻拍的絕佳之選。

但與以往翻拍片“水土不服”的情況不同,《誤殺》雖脫胎於《誤殺瞞天記》,卻完全融入了新的創作環境,給足觀眾驚喜。某種程度上來說,新版《誤殺》商業與藝術的融合更為精妙,更大程度地提高了觀影體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本土化成功,延伸了創意

以往國產翻拍片,劇本打磨很難脫離原版束縛,經常想要接地氣,卻難讓觀眾看到地氣。從《我是證人》到《深夜食堂》、《誰是兇手》,類似翻拍片要麼帶有濃郁的原作地域文化色彩、要麼因情節過度雷同,缺乏匠心感。

這樣的翻拍,最終只能成為量變中的一分子,與質變遙不可及。

而全新的《誤殺》給到觀眾的最大誠意,便是它採取了原作創意,卻改變了細節刻畫,並且顛覆了作品風格,節奏更為緊湊。原版《誤殺瞞天記》有非常濃郁的印度特色,前期鋪墊注重人物設定刻畫,採用了印度電視劇的常見敘述風格。

這樣的敘述方式非常細膩,適合喜愛細水流長的觀眾,但對於追求感官刺激的觀眾來說便顯得冗長了一些。翻拍之後,編劇縮減了前期鋪墊時長,把更多內容放在了誤殺後製造不在場證明、與警方鬥智鬥勇的過程。

但縮減鋪墊並沒有影響故事觀感,因為編劇巧妙地對整個影片的“犯罪”創意進行了延伸並改變鋪墊形式,讓觀眾更理解起來更加直觀。

比如,原版中用男主角為了看電影不願回家、痴迷於電影時會忽略外界變化,以此來渲染人物對懸疑故事的喜愛。這些鏡頭積累之後,為他製造完美不在場證明的熟練,提供了理論支撐。

而新版本中,男主李維傑對電影的痴迷,更多通過他將電影中獲取的知識傳達給其他人而突顯出來的。所以,有了開頭融合《肖申克的救贖》、《活埋》以及希區柯克驚悚風格的“腦補”片段,迅速將觀眾拉入了緊張的觀影體驗之中。

同時,對男主偽造全家不在場證明的手法靈感,新版有了更明確的解析。在電影開局,便讓男主提到了蒙太奇剪輯手法暗示他對理論知識的熟悉,並且在李維傑思索脫罪方法之時,閃現經典懸疑片《控方證人》、《蒙太奇》的片段,加深了觀眾理解。

最終,陳沖飾演的警察局長亦是通過他觀影記錄中的影片《蒙太奇》得到靈感,才破解了李維傑偽造不在場證明的手法。利用經典電影片段渲染作案手段,既能讓觀眾更徹底全面瞭解李維傑計謀形成的方式,又讓人物行為更具合理性。

延伸後的犯罪創意,讓《誤殺》整個節奏更有張力,最終呈現了使觀眾無法分神的緊張效果。這樣的效果,既是懸疑犯罪題材類愛好者最為熱衷的,也同樣是追求感官體驗的普通觀眾能夠融入的,會讓電影有更廣泛的受眾。

風格鮮明,導演柯汶利太加分

劇本沒有照搬原版故事,是《誤殺》成功的基礎,而讓影片觀影效果以最優程度呈現給觀眾,則缺不了製作的鮮明風格。在《誤殺》點映口碑獲贊後,很多人將故事緊湊燒腦的風格歸功於監製陳思誠的把控,畢竟他的《唐探》系列已深入人心。

但,七話認為,真正給《誤殺》加上絢麗色彩的,是導演柯汶利。

這位年輕的新人導演,曾以短片《自由人》獲得某馬最佳短片提名,並一度衝入奧斯卡最佳實景短片獎十強,藝術天分頗為突出。他在電影剪輯藝術與鏡頭語言把控上面有濃郁的個人風格,擁有更為國際化的製作感悟,這是促進《誤殺》觀眾被影片吸引的重要助力。

比如,影片中經常出現男主肖央的大特寫鏡頭,他精湛的眼神演技已經讓觀眾能夠深切感受人物的心境,而鏡頭語言的魅力讓無臺詞的畫面顯得張力十足。加上剪輯與音效的搭配,讓觀眾快速融入人物心境,完全沒有抽離感。

小女兒與陳沖的審訊對手戲,在鏡頭的處理下讓觀眾聯想到了童話中女巫的壓迫感,這恰巧也是這個年齡的小女孩面對這一場景可能會出現的心理活動。陳沖與譚卓兩位母親的對峙鏡頭,為母則剛的兩種不同狀態碰撞,鏡頭處理也相當有張力。

最為搶眼的是墓地挖屍戲份,落雨交織著人物內心的混亂,無聲的場景在慢鏡頭下詮釋下,居然能讓觀眾感受到其中的暗流。這樣的鏡頭魅力,不遜《少年的你》中那場驚豔的探監戲,這些元素讓《誤殺》更為精彩,也拔高了它的藝術層次。

內核昇華,引入深思

直接觀感的優秀背後,《誤殺》還肩負了全新的內核,它在原版“保護家人”主題上,又加深了對社會現狀的思考。七話一直認為,優秀的作品要有它的社會擔當,要有能促進觀眾去思考的有意義內核。

而這一點,原本只要專注懸疑刺激便能獲得成功的《誤殺》,卻也兼顧到了。

我們感動於李維傑為了保護家庭鋌而走險的魄力,也驚歎於他的高智商設計,但同樣能發現他在“成功”後等待救贖的內心。這個故事並不想打造一部簡單的“脫罪”爽片,它讓觀眾看到了“爽片”背後的付出,

以惡制惡,終究難做到風過無痕。

為了製造完美的不在場證明,李維傑一家四口齊心協力,其中包括了正在逐漸形成世界觀的小女兒安安。她是李維傑計謀中最重要的一個“證人”,李維傑利用了小女孩的天真善良,最終引導警方挖出被替換了的羊屍。

故事尾聲中的小女孩看起來仍舊天真爛漫,但為了得到父親買口琴承諾而將70被塗改成100分的試卷,相信不僅刺痛了李維傑一個人的心。以單純的小女孩為軸,更映射出另外三個“大人”的心態,他們的內心早已無法平靜。

而信任維護李維傑的朋友鄰居們,原本尋求“正義”的抗議,被經過有心人推波助瀾演變成暴力,在這之中他們的得到與失去的又是什麼?相信每個觀眾都會有不同的感悟。

故事給了李維傑設計完美犯罪的足夠鋪墊,也同時給了李維傑結局的足夠鋪墊,這個鋪墊是《誤殺》給到觀眾最有質感的一份禮物。


七話影視


這是一部衝著分數去看的電影,看完直呼:人間值得。



值得的原因有三:

第一:偵破懸疑的小緊張代入感極強


電影就在你覺得最平常的市井生活中拉開了序幕。

在你不知不覺的時候悲劇已經釀成。

女子本弱,為母則強。



平時話語不多的阿玉,就是有著母親特有的細膩,也能夠無障礙的跟孩子溝通,所以平平把她媽媽一起拉近了這場尊嚴保衛戰。

可是可是,慌亂之中,憤怒之下,一切變得不可控。

也許女人本就不夠理智,不夠鎮定。亦或是那個不是孩子的孩子太得寸進尺,釀成悲劇。


接下來就是各種鋪墊準備。


該來的總會來的,鎮定鎮定還是鎮定,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警察局長的兒子,這個案件不可能查不出。不愧為警察局長。乾淨利落不拖泥帶水。差一點都就拍手稱快了,可是原來卻站錯了隊。

作為懸疑片來說,相當不錯,或者說沒那麼燒腦,一切剛剛好。

第二:這是懸疑類中最有教育意義的一部


天下的男人都應該向李維傑學習。

我是個沒什麼本事的人,能做的,只有擋在你們前面。

這是2019年度最讓人感動落淚的情話。

其實,女人窮其一生所追求的就是這樣的感動。至於錢差不多夠用就好,至於名和利那就更加可以棄之風雨之中了。

男人,最閃亮的光環就是他的頂天立地的責任感。



另外一個方面的教育意義就是關於家庭教育。






看看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家庭。

雖然你身居要職,叱吒風雲,但是你看看你的孩子。你曾幾時瞭解過他?走進過他?

李維傑是優秀的父親,他用自己的小智慧和一切力量和惡勢力做鬥爭,他想告訴平平,爸爸依然信任他。

他又用自首,告訴小女兒這人世間黑就是黑,百就是白,不可以投機取巧。

這樣的一個家庭,物質上再落魄,他們在精神上都是富有的。

第三:關於人生的反思

整個的案件中,如果李維傑平時的人際關係不好,可能也不會進展的如此順利。

雖然最後他還是自首了,可是他解救了妻子和女兒平平。而且社會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有進步的,在那場暴亂之後。

所以,哪怕再渺小也要做個好人。在某些時候你是可以為這個社會貢獻自己的光和熱的。

真的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強烈推薦!


娛愉在線


非常精彩的一部懸疑作品!

《誤殺》是由柯汶利執導,肖央、譚卓、陳沖、姜皓文、秦沛等出演的一部劇情犯罪片。於2019年12月13日上映。該電影改編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講述了父親為了維護女兒,用電影裡學來的反偵察手法和警察鬥智鬥勇的故事。

《誤殺》改編自法國高分懸疑短片《調音師》,是一部懸疑劇。於是翻拍電影,難免被觀眾拿來比較。

故事背景設立在泰國。從犯罪懸疑的劇情上來說,加入了一些迷影元素,翻拍的效果還是理想的。融入了很多日韓電影精氣神,算是靠譜的改編方式。大量推理細節和線索都被保留,破案解謎的爽感逐步遞進。

《誤殺》對新導演而言,算是一部出色的類型片處女作。劇作遍佈反轉和算計,有意將背景設置在一個警員欺下瞞上、局長濫用職權的環境下。主演姜皓文、肖央簡直是實力派,展露出了每個角色的複雜多面。

我覺得這部電影改編得還算是成功,挺好看的,懸疑劇情很吸引人,感覺每個情節都在反轉,你永遠猜不到下一秒劇情會是什麼。所以這部電影在重新創作的前提下,又不失去原作的精髓,這是最大的亮點。

而且感覺導演就非常善於利用各種風格化的布光製造視覺效果。比如這種特別極端的逆光+構圖,製造出一種虛幻不真實的感覺,但又感覺人物尋找到一個光明的出路。這樣的處理,非常鮮明地表現了罪犯的生活從此陷入黑暗,同時,也營造了一種緊迫的氣氛。

👍整體來說,非常值得觀看!


青蘋果豬小妹


由陳思誠監製,馬來西亞籍新人導演柯汶利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肖央、譚卓、陳沖、姜皓文等主演的電影《誤殺》正在熱映。

影片通過聚焦一樁發生在青少年間的“反殺”案,講述了一場意外的誤殺案件。父親為了保護失手犯案的女兒,上演了一場驚人的瞞天過海大戲,並由此牽扯出兩個家庭之間的情法對決。用犯罪懸疑的強類型手法,進行了一場現實主義題材類型化商業化的全新探索。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電影很好地用人性的弱點和人性的力量支撐起整個故事。影片中,既有情感的部分,又有更深層次的哲理的部分,還有對人性的真實挖掘,這讓觀眾感覺整個電影非常飽滿,也給未來的商業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向。





星彩影視


我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這個影片講的是男主和他的妻子以及他的兩個女兒過著平靜而美好的生活,而這美好被打破了了。女兒洗澡的時候被督察的兒子偷拍,並以這為由威脅女兒和他發生關係。母親哀求他把照片刪了,在這個過程中,女兒因為在搶奪手機過程中失手殺了督察長的兒子,男主知道後為了維護女兒把屍體掩埋,和警察展開了一系列的較量。

這部電影作為改編劇無疑是成功的,他一邊講述了一個經常的故事,一邊告訴我們,他是如何改變普通人的生活和思維,讓人度過災難。而這部劇有很多的細節,如棺材的抓痕,女兒的考卷等,這些細節讓這個故事更容易得到我們的理解和共情。

這部影片的構思十分的巧妙,以男主主人公善良友好的性格,讓很多人都相信了他的辨詞。要想保住一個密碼,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說出來,就想男主一樣,屍體掩埋的位置也沒和妻子說,這是最明智的保護家人的方法。可以說這部電影雖然是翻拍,但卻不輸於原創。尤其是對細節的刻畫,更能夠讓觀眾設身處地的感受男主內心心境想法。非常值得一看。





刺青5254


縱觀12月影視,《誤殺》是個不小的驚喜。

充滿反轉的情節,緊張的敘事節奏,再配上演員出彩的表現,很久沒有看到這樣一部酣暢淋漓,又讓人手心是汗的國產懸疑片,尤其對影迷來說,更能在片中挖掘到更多的樂趣,像是查查近一年所有的觀影記錄,每個豆瓣用戶看到這臺詞,相信你會會心一笑。更沒想到的是這竟然還是一部暗藏的眾多細節和線索的電影,在觀影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導演精心埋設的許多細節伏筆以及彩蛋。

好多人問肖央為什麼自首?不是良心發現,而是自首前覃卓給他小女兒的試卷打了100分,這是小女兒自己改的分數,鏡頭給了一個特寫,數字一的左上角有一道橫著的塗改液痕跡,女兒原本可能考的70分,但為了拿到爸爸承諾的100分禮物,自己改了分數,肖央自首更可能是發現一通瞞天過海之後,女兒竟然學會了或者習慣了撒謊,他不想看到自己的女兒變成利益動物於是以身作則,完成了作為父親形象的救贖,

即便不自首不能過審,那現在這個細節也一定是經過判斷和構思的。





上品影視分享


這部懸疑電影改編得算是成功,還不錯。

電影《誤殺》改編自法國高分懸疑短片《調音師》,是一部懸疑劇。講述了父親為了維護女兒,用電影裡學來的反偵查方法和警察鬥智鬥勇的故事。

我覺得這部電影改編得還算是成功,挺好看的,懸疑劇情很吸引人,感覺每個情節都在反轉,你永遠猜不到下一秒劇情會是什麼。所以這部電影在重新創作的前提下,又不失去原作的精髓,這是最大的亮點。

而且感覺導演就非常善於利用各種風格化的布光製造視覺效果。比如這種特別極端的逆光+構圖,製造出一種虛幻不真實的感覺,但又感覺人物尋找到一個光明的出路。

這樣的處理,非常鮮明地表現了罪犯的生活從此陷入黑暗,同時,也營造了一種緊迫的氣氛。


賈隊長酷剪輯


這部懸疑電影改編得算是成功,還不錯。

電影《誤殺》改編自法國高分懸疑短片《調音師》,是一部懸疑劇。講述了父親為了維護女兒,用電影裡學來的反偵查方法和警察鬥智鬥勇的故事。

我覺得這部電影改編得還算是成功,挺好看的,懸疑劇情很吸引人,感覺每個情節都在反轉,你永遠猜不到下一秒劇情會是什麼。所以這部電影在重新創作的前提下,又不失去原作的精髓,這是最大的亮點。

而且感覺導演就非常善於利用各種風格化的布光製造視覺效果。比如這種特別極端的逆光+構圖,製造出一種虛幻不真實的感覺,但又感覺人物尋找到一個光明的出路。這樣的處理,非常鮮明地表現了罪犯的生活從此陷入黑暗,同時,也營造了一種緊迫的氣氛。


南先森影視推薦


這部電影我還沒有去看過,不過豆瓣評分挺好的。裡面有不錯的演員,當然就有不錯的演技!電影的內容也挺不錯的!值得去看


小黃的逍遙子



從《誤殺》目前的口碑來看,這是一次成功的翻拍

從內容上來說,不僅沒有毀原著,更是在原作的基礎之上做出了合情合理的本土化改編。

很多人說結局是個敗筆,是為了過審。如果《誤殺》在劇情中沒有任何的改動,一點鋪墊都沒有就直接強行自首收尾,那確實是個敗筆。

但是,《誤殺》這部影片結局的自首並不突兀,在影片中有多處的鋪墊隱喻都表明了最後的結局。更何況劇情中也有多處做了本土化處理,有的地方相對原版甚至更勝一籌。

即使這是一次對審查的妥協,它也是一個完美的妥協方案,合乎情理且符合當下普世的價值觀念。他的自首即是對自身罪惡的救贖,也是對家庭的保護,同時闡明行惡事終將受到應有的懲罰。


影片一開始便暗示了故事會和原版有所不同

開局的越獄便是埋下伏筆,不談是否越獄成功,至少監獄是要進去的。(當然這是看完之後反推得到的結論)同時也順帶著插入維傑佈施,高僧帶著羊祝福的場景,喻示他是一個有信仰,行善事之人。


緊接著是家庭關係以及父親形象的調整,更符合當下國內的環境,引起共鳴。

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和子女之間不可避免的產生代溝隔閡。其中一個細節便是餐桌上提起夏令營之事,平平氣言維傑葛朗臺,之後維傑在深夜默默將簽好的同意書放到女兒的房間,那一刻一個深愛著女兒卻不知道如何與之溝通交流的父親形象躍然而出。

成年人的生活其實並不容易,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只不過這些都不好與子女說罷了。


相對原作,素察的侵犯行為更加恐怖,更能引發觀眾的情緒

《誤殺》中,開局就直接利用一起差點戳瞎別人眼睛的事件,將素察的惡少形象以及拉韞的寵溺塑造的更加極端,相對而言也更加符合一些現實的骯髒之處,更能讓人憎恨。

而後夏令營下藥侵犯拍攝事件,倉庫威脅時將其之惡推到頂點。

將聽經改成了拳賽,有一種更勝一籌的感覺

激烈的拳賽有著多重作用,首先便是利用拳賽激烈的搏鬥和倉庫爭鬥交叉剪輯,體現了拳賽的觀賞性以及另一邊的緊張感。

其次是在拳賽的最後解說吞舌現象,為素察之後的活埋做伏筆。


然後是暗示了維傑為了守護家人隱藏真相,拉韞為了找到兒子調查正向,兩人之間激烈的對決。

一千部電影與一千個案件,二者誰能勝出?

最後便是兩個母親之間的對立,一者為了被侵犯的女兒,一者為了被誤殺的兒子。

到底是為了孩子而隱藏真相,還是為了禽獸而追尋真相。

《誤殺》無處不在的羊,這是原作所沒有的

“羊在基督教中的意義為“替罪”。 上帝為了考驗亞拉伯罕對上帝的忠誠,叫他帶著他的獨生子以撒到一個指定的地方,並把以撒殺了作燔祭,獻給上帝。 正當亞伯拉罕要拿刀殺他的兒子時,有個天使加以阻止,說:“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裡有一隻羊,你可用它來‘祭獻’上帝。”於是,亞伯拉罕便把小樹林中的那隻山羊抓來殺了,代替他的兒子獻給燔祭。”

羊第一次出現是在高僧身邊,第二次是維傑推車入水之時的目擊羊,第三次是代替維傑被槍殺,第四次是平平教室中離群被吃的羊,第五次是棺材中的羊,第六次是佛塔下維傑眼前跑過的虛幻的羊。


一隻羊目睹了事實的真相,只因口不能言成了替死羊,而後其屍體又幫助隱藏了真相,最後其靈魂引領維傑走向自我的救贖。

最後一次出現則是結束時的採訪“羊只要能好好的吃草,才不會管是誰在薅他們身上的毛呢?”

而《誤殺》的英文名字是“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譯過來是沒有牧羊人的羊,意譯“烏合之眾”。

是否可以這麼理解,羊代表著群眾,而片中的警察則是牧羊人,當棺材中的羊屍被挖出來時,引發暴亂。暗示著群眾其實並不在意當權者的剝削,只求能夠平平安安的生活,當群眾不能平平安安的生活時,在生命出現危險時也會奮起反抗。

當牧羊人揮起屠刀,羊群也會變成狼群。

維傑最後的自首真的是一次妥協?

是也不全是,相對而言我更覺得這是一種對於人性以及現實更加美好的期許。

吞舌現象,安安的劃桌子都暗示了素察是被活埋在棺材中的。而那一夜,維傑蹲在坑邊抽菸不可能沒聽到棺材裡的絕望掙扎。

而後高僧拒絕維傑的捐助“無相佈施 才是功德無量”,也暗示了維傑有罪之身。


而後,為了脫身,他尋求都彭競爭對手的幫助,暴亂因他而起。而回溯年幼的他,也是因暴亂成為了一個孤兒。

最後在看到女兒安安修改的試卷時,意識到女兒學會了為了達到目的而撒謊,他做了一個錯誤榜樣,他需要去修正這個錯誤。

這個結局,一是對自身罪責的懺悔,二是為女兒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三是終止這場因他而起的暴亂,最後則是站出來承受拉韞夫妻的仇恨,保護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