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走向世界的大連蘋果

從率先拿到美國官方向中國發出的第一張准入證到逐漸佔據國際高端蘋果市場“半壁江山”,擁有百年曆史的大連蘋果給人們所帶來的早已不僅僅只是驚喜。


走向世界的大連蘋果

大連素有“蘋果之鄉”的美稱,早在上世紀50年代,大連蘋果產量就已佔全國蘋果產量的60%,併成為北京國慶招待會上的專用蘋果。改革開放以來,大連蘋果生產通過政府引導、扶持和科技支撐,規模進一步擴大,品質進一步提升,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快。如今,這裡已成為我國重要的蘋果出口基地,大連蘋果的整體區域品牌影響力更是與日俱增。

“嘎啦”喚醒百年記憶

大連天盛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是家集農產品生產、苗木繁育、有機肥生產、倉儲、銷售為一體的省級農業現代化重點龍頭企業。他們不僅通過與國際合作成功繁育出國內第一批M9T337無病毒矮化自砧根多分枝二年生蘋果大苗,而且先後獲得綠色食品認證和歐盟·中國良好農業規範認證,被授權成為“大連蘋果”地理標誌認證產品。“駝峰”牌蘋果榮獲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農產品金獎。

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自2015年起已面向市場銷售矮化蘋果苗木累計達200萬株,涵蓋品種包括富士、國光及歐洲紅王子、嘎啦、瑞德金冠等品種。其中,嘎啦蘋果現在已經搶先上市了。

大連蘋果的集中採摘期在10月中旬,而作為我國中早熟蘋果的主栽品種,嘎拉一般在每年的八九月就成熟上市了。這種蘋果不僅肉質細脆、甜酸適口,而且還有著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作“記憶果”。

據《大連市志》記載,早在1898年,俄國人在旅順、金州等地建立苗圃時,栽種的植物中就有他們帶來的早熟蘋果。1900年,日本人松崎林兵將國光、紅玉、倭錦等蘋果苗木引入大連。1931年,大連蘋果開始大量銷往日本、東南亞和西伯利亞,翌年,進入歐洲市場。這也是大連蘋果第一次走向世界。

新中國成立後,大連蘋果揚眉吐氣,現如今更成了鄉親們增收致富的好幫手。在位於瓦房店北部山區的東馬屯,全村98%的農戶都從事以蘋果生產、加工、銷售為主導的產業,年人均收入15000元以上,蘋果產業占人均收入的90% 以上。東馬屯村黨總支書記孫經中自豪地說,“我們村栽植蘋果已有上百年曆史,早在十年前就獲得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證明商標,現在這些蘋果全部都是不使用農藥和化肥的綠色食品。”


走向世界的大連蘋果

“果王”進京亮相國慶招待會

來到駝山鄉大魏村的大連家棟果品專業合作社,這裡山清水秀,空氣清新。今年剛被評為大連市勞動模範的合作社理事長孫家棟告訴記者,他選擇在這裡創辦合作社,看中的正是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資源優勢和環境優勢。得益於這三大優勢,合作社生產的蘋果果型好、果個均勻、色澤鮮豔、酸甜可口、水分多糖度高、口感純正、果皮中厚而韌、果肉乳黃色、肉質鬆脆、風味酸甜、稍有香氣、口味品質極佳,並且豐產性好、耐貯藏。

“聽說大連蘋果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很出名,還出過‘果王’?”孫家棟聞聽此言,想了想說,“你說的那個‘果王’不在我們瓦房店,不過每年的大連瓦房店國際蘋果節都要搞蘋果優質品種展示大賽,那些獲獎的蘋果肯定不比‘果王’差。”

原來,“果王”並不在這裡,而是在金州區三十里堡的九園。

所謂九園,指的是三十里堡國營農場第九個果園。1958年,這個農場獲得了周恩來總理頒發的“社會主義建設先進獎狀和錦旗”。九園生產的蘋果成為國慶招待會專用蘋果,1969年中共九大召開前夕,九園蘋果又作為特供果品被空運到北京。此後,九園蘋果最高單產1357.5公斤,創下當時蘋果單株產量的世界最高紀錄,時任國家副主席王震為之題詞:“蘋果之王,世界之冠。”

在大連,“蘋果之王”的傳奇還在被不斷地增加著全新的內容。

進入新世紀以來,大連的主要蘋果產區被農業農村部列入《蘋果優勢區域發展規劃(2003-2007年)》和《蘋果優勢區域佈局規劃(2008-2015年)》。大連市出臺了多項蘋果產業扶持政策,通過開展新植果樹補貼、標準園建設、精品果園建設以及農業農村部標準園創建等多項工作,加大基礎設施及生產技術的投入,提升了大連蘋果生產水平。通過推廣蘋果園高光效整形修剪、蘋果套袋、防風網、反光膜、壁蜂授粉、果園生草覆蓋、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多項先進技術,提高了蘋果果實品質。大連蘋果連續三屆參加遼寧省名特優水果評比活動,獲獎數量、級別均為全省首位。

近年來,圍繞蘋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大連市在全國率先從荷蘭引進了世界先進的蘋果矮砧集約栽培技術模式,開展了試驗、示範及推廣工作,建立了蘋果矮砧大苗繁育、寬行密植、立架栽培、果園生草、水肥一體等一整套栽培技術體系,並制定了遼寧省地方標準《蘋果矮化自根砧集約栽培技術規程》,目前已在全市推廣蘋果矮砧集約栽培5000餘畝。2016年在瓦房店駝山鄉建成了集脫毒、組培、工廠化繁育為一體的現代化矮砧蘋果優質苗木繁育基地,為大連蘋果生產由傳統到現代的轉型升級起奠定了重要基礎。同年,大連蘋果在央視進行了專題宣傳報道,起到了良好的品牌宣傳效果。如今,大連市已成為我國重要的蘋果出口生產基地,大連蘋果遠銷歐洲、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漂洋過海”走紅一帶一路

“那位外國檢疫官特別認真,他從不同批次的蘋果中挑了24箱,在狹小的檢疫室裡,用放大鏡對著蘋果挨個查看。直到所有的蘋果都沒發現病蟲害,才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儘管已經時隔好幾年,回憶起大連蘋果首次獲准出口澳大利亞前的“最後一場面試”, 大連天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依然顯得很興奮。

走向世界的大連蘋果

歐美市場的農產品准入,標準非常嚴苛。以前,中國蘋果想擺進這些國家的超市,就跟中國球員進歐洲五大足球聯賽的難度一樣高。檢疫人員從果園一路考察到加工車間,蘋果在樹上怎麼長的,最後用什麼箱子包裝,每個環節都有標準卡著。天立的蘋果都是專業化生產,因為有追溯體系、質量管理體系等標準流程,得以在“考試”中順利通關。

2007年,大連蘋果進入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高端市場,此前在荷蘭鹿特丹港通過了360項藥殘檢驗,這是歐盟農產品最高的綠色門檻;2011年,大連蘋果進入以加拿大為代表的北美市場;2014年,大連蘋果獲准出口澳大利亞,由此進入大洋洲市場,2016年,大連蘋果又搶先進入美國市場……這意味著大連蘋果已經拿到了世界高端果品市場的“通行證”。如今,大連蘋果在國外市場已頗具品牌知名度。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大連蘋果出口至孟加拉、斯里蘭卡、印度和泰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量和品種也在不斷增加。

大連蘋果的主要品種多達幾十種。其中,紅富士年產約40萬噸。2018年,優級富士蘋果產地收購價突破每斤4元大關。這也是近10年來最好的行情。果農們高興地說:“紅富士這回真的走紅了!”

大連蘋果的走紅,不僅得益於自身品質的提升,同時也得益於品牌建設的持續推進。瓦房店東馬屯小國光蘋果榮登全國名優果品區域公用品牌榜,併入選“2016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蘋果區域公用品牌”。連續2年在央視播出“大連蘋果”宣傳廣告,在機場、車站和高速公路兩邊等人流密集區設立廣告牌,在人民日報、遼寧日報等紙媒和人民網等網絡載體進行宣傳。


走向世界的大連蘋果

大連市政府有關部門充分認識到,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國蘋果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地域品牌、企業品牌不斷湧現,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酒香也怕巷子深,沒有品牌的產品很難在市場中立足。打造好大連蘋果這個地域品牌對於提升大連蘋果市場競爭力,保護大連蘋果產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品質是品牌的核心內涵,大連蘋果在整體質量上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他們將依託各級科研院所,引進優新品種,調優蘋果品種結構。加強蘋果標準化生產,加大技術推廣力度,大力實施矮砧集約栽培、果園生草、水肥一體化、有機肥替代化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先進技術,逐步提升大連蘋果質量,為樹立大連蘋果優秀品牌形象奠定堅實基礎。進一步加強大連蘋果品牌的宣傳推廣,打造優秀的區域公共品牌,搭建大連蘋果品牌建設的公共平臺,彙集大連優質蘋果企業品牌,用優異的蘋果品質和多層次的宣傳推廣工作樹立大連蘋果優秀品牌形象,推動大連蘋果產業真正實行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進一步提高產業經濟效益,促進蘋果產業的健康發展。


原文選自龍源期刊網:農產品市場 2019年20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