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實幹家李書福的無畏與“畏懼”

作者說:汽車界“草莽精神”代言人李書福,雖多次冒險做了業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面對房地產、新能源等趨勢難辨領域,李書福卻能以“畏懼”之態待之。

時至今日,李書福成為了國內汽車界自主龍頭掌門人,他帶領著吉利從下線首輛汽車,成長為11個月內銷售超過122萬輛汽車的超大型企業。

在吉利發展的關鍵節點上:未得轉生證就已生產轎車、在自身尚未具規模時蛇吞象式收購沃爾沃,李書福均表現民營企業家的草莽精神。近年來,擅於借力的李書福,成為人們眼中的併購狂人,多次出手都超乎人們意料。然而,在面對房地產、足球、新能源等領域,李書福卻顯現出“狂人”的對立面——審慎。

曾在多領域開花,被贊市場嗅覺強

11月下旬,有消息稱,吉利將收購英國豪華轎車賓利。之後,吉利方便緊急澄清,此事為謠傳,吉利並沒有相關收購計劃。

吉利再度收購豪華品牌雖被證偽,但人們禁不住問,為何但凡海外豪華品牌經營遇到困境,人們都將注意力集中在李書福身上,認為他可能會一擲千金,將其收入靡下?

收購國際知名企業首先要具備一定財力,現如今的吉利,經過22年在汽車行業的發展,已成長為年售車量超過150萬輛,總資產超出3300億元,有著12萬名員工的巨無霸,早已具備收購海外大型項目的能力。除財力外,企業的掌舵人要具備一定魄力,敢於承擔海外收購在文化、技術協同等方面的風險。

以李書福從商以來的履歷看,若論魄力、膽識,中國汽車界恐怕無人能出其右。

在李書福的從商生涯中,汽車只是他涉足過的行業之一,也是他做的最久,成績最突出的行業。1963年出生於浙江台州農村的李書福,在高中畢業之後就開始不斷創業。李書福曾進入過多個產業,開過照相館,提煉過五金,做過裝修,造過電冰箱。有人曾形容,“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有李書福”。

某汽車界內部人士對中車網評價李書福:“從李書福早年在不同行業都獲得過成功來看,他是個對時勢敏銳、市場嗅覺較強的人。一個企業早期的成長,和老闆對市場的敏銳度不可分割。”

市場洞察力過人李書福,在201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排第91位,在2018年底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李書福的無畏不止體現在行動,還體現在言語上,也因此曾被人評價為“汽車狂人”、“汽車瘋子”。他的偏執與瘋狂,雖讓吉利得到市場關注,也曾令他一度引起爭議。

在最初進入汽車行業時,李書福曾說過“汽車不過是四個輪子加兩個沙發”。2001年,福特和通用還在風光之時,李書福就預言他們終會破產。2018年,李書福又對造車新勢力開懟,直言“互聯網造車就是一天到晚瞎忽悠老百姓,造車主要為了在資本市場圈錢。”

吉利研發部一位人員告訴中車網,他們眼中的李書福是個有闖勁,有草莽精神的企業家。更重要的是,他對成就自身事業、造車本身有信仰。這與時下部分新興企業老闆不同,後者經營企業更多為上市圈錢套現。

實幹家李書福的無畏與“畏懼”

吉利早期廠房

二度“先斬後奏” 擠入未被開放行業

除對市場趨勢較敏銳外,李書福得到另一個讚譽便是勇於博取,敢為人先。在國內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李書福有過兩度未經批准,生產彼時受到高度管控的產品。

1984年,李書福和幾個朋友合夥辦了黃岩縣石曲冰箱配件廠,擔任廠長,生產名為“北極花”的電冰箱。彼時,電冰箱還是國家統一配售商品,李書福的電冰箱廠尚屬鄉鎮企業,並未獲得有關部門批准生產。

輾轉過其他行業後,1994年,李書福正式進入摩托車業。那時候李書福的業務做得風生水起,吉利摩托車銷量居國內前列,出口32個國家。李書福曾自述,“吉利那時候小日子過得很安全,現金流很好,也不用貸款,摩托車供不應求。”

生性不安分的李書福不甘心只擁有家摩托車廠,鋌而走險進入當時利潤豐厚,同時也被政府高度保護的汽車行業。1994年,李書福在浙江臨海徵了上百畝地,打著摩托車幌子,偷偷造起汽車。這一次,李書福複製了當年生產電冰箱的作風,得到轎車生產資質前,就已經在1998年時下線“豪情”轎車。

豪情的外形頗為山寨,前臉像奔馳,車身和底盤像夏利。當時的吉利未獲準生證,還屬不入流車企,其造車與國家對汽車產業的嚴密控制背道而馳,外界也都對吉利保持距離。李書福甚至曾對國家計委主任請求:“請國家允許民營企業家做轎車夢。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

在“豪情”的下線儀式上,其邀請的上百位嘉賓幾乎都未臨場。

2001年,人們以為國家會因加入WTO,開放汽車市場,允許民營企業生產轎車,但到2001年9月,在國家經貿委頒佈的《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依然沒有“吉利”的名字。

為此,《中國企業家》雜誌還推出名為“生死李書福”的專題,詳細描述了李書福彼時的艱難處境。2001年11月,吉利豪情登上汽車生產企業產品名錄,吉利成為中國首家獲得轎車生產資格的民營企業。

實幹家李書福的無畏與“畏懼”

被指外形山寨的吉利豪情轎車

負債收購沃爾沃後 多方面實現升級躍遷

李書福的另一“魄力”之舉,便是在吉利年銷量不足50萬輛時押上所有,收購虧損多年的沃爾沃。

李書福對沃爾沃心儀已久,早在 2002年,李書福就在吉利內部透露,計劃把自身基礎做紮實的同時,藉助外部的力量,為吉利實現理想提供支持。吉利那時想要借的力便是沃爾沃。

吉利收購沃爾沃的談判起自2009年初,那時的吉利與現今有不小差距。吉利2008年銷量僅為20.4萬輛,總資產只有101億元。與吉利相比,沃爾沃有約56萬輛整車的生產能力,1家發動機公司及3家零部件公司,在全球有2325個銷售網點,儼然龐然大物。

由於雙方體量的差距,吉利對沃爾沃的收購,也被認為屬“蛇吞象”。為了湊齊18億美元的收購款,李書福向外融資超過60億元。

彼時的沃爾沃雖因虧損被外界視為燙手山芋,對於雙方可喜的是,在被吉利收購後,兩公司都實現良性發展。被吉利收購之一年後,沃爾沃扭虧為盈,此後年均銷量都在增長。2010年至2018年,吉利年銷量實現年均近20%的增速。

人們之所以稱讚李書福主張收購沃爾沃,此後的吉利可謂實現驚險一躍,在供應鏈、管理、技術上均得到提升。某位汽車分析師告訴中車網:“過去吉利的供應體系並不突出,收購沃爾沃後,按照兩方協議,部分沃爾沃供應商可直接向吉利供貨,零部件質量升級,使得吉利整體產品質量提升。”

收購沃爾沃,也讓吉利的管理更貼近國際大型車企。過去國內主機廠在整車開發過程中,由於經驗不足,耗時長、效率低。吉利與沃爾沃合作後,借鑑了沃爾沃的開發流程,降低開發成本,提高了效率。

“在收購沃爾沃前,產品開發管理一直是國內主機廠的弱勢。造汽車和製作軟件一樣,要不斷迭代,需要有一整套管理系統做內容留存,將前幾次出現的紕漏記錄保存,從而在後續的產品開發中避免同樣錯誤。”前述汽車分析師說。

在技術領域,沃爾沃對吉利亦提供過支持,以博越品牌為例,其動力總成、安全技術、外觀設計、生產流程等環節都得到了來自沃爾沃的資源補缺。

前述汽車界內部人士對中車網表示:“吉利在收購沃爾沃後,公司組織管理、車型技術、正向設計研發方面,與過去相比,均有較大幅度提升。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李書福領導的吉利是家擅於學習的企業,不僅如此,他們還能將所學大幅度轉化,推動企業的發展。這背後首選歸功於李書福本人的魄力,其次是他所執掌的吉利執行力。

實幹家李書福的無畏與“畏懼”

吉利“娶到”北歐公主——沃爾沃

併購不斷多方借力 以資本推動企業擴張

李書福“借力”的企業不止沃爾沃。自2008年起,吉利先後收購倫敦出租車公司、澳大利亞變速箱公司DSI、沃爾沃汽車、馬來西亞寶騰汽車、路特斯汽車、美國太力飛行汽車公司。

2018年,吉利收購戴姆勒9.69%股份,成其第一大股東。當年,吉利還與戴姆勒合資組建出行公司。

吉利上述部分收購已見成效。今年前10月,寶騰汽車累計銷量達到7.98萬輛,同比增長46%,位居馬來西亞汽車市場亞軍。其中馬來西亞版博越——寶騰X70,今年前10月共賣出2.4萬輛,多次成為馬來西亞月度SUV銷冠。

對此,上述汽車分析師對中車網表示,對全球範圍內的新興車企來說,想靠產品去佔領國內市場相對困難,對於吉利這樣的企業,若像豐田式靠產品佔據海外市場,可能要花費半個世紀。他猜測李書福也是考慮到豐田式路徑過程太漫長,所以通過收購的方式直接進入海外市場。

“車企只有上規模才會出效益,僅靠國內的市場容量,吉利很難成為家年銷超過300萬的車企,只能去開拓海外市場”,他強調。

併購為吉利帶來的正向變化,使其形成新的能力圈。現如今,吉利在全球共有2萬名研發人員,在倫敦、瑞典哥德堡、德國勞恩海姆均設有研發造型重心,僅國內上海造型重心就有300名人員。今年前11月,吉利銷量達到122萬量,居於自主品牌第一位。

前述汽車界內部人士告訴中車網:“李書福明白,和奔馳、寶馬這些歷史上百年的車企比,吉利的底子太薄,還屬於國際龍頭的小弟。所以,他多次目標明確的收購全球知名車企,想通過尋求資本的幫助實現企業的快速擴張。如果亦步亦趨走奔馳走過的老路,會發展的很慢。”

實幹家李書福的無畏與“畏懼”

吉利旗下各品牌

發展途中不斷捨棄 “狂人”亦有審慎面

曾經踏入多個產業的李書福,並非每一次都取得成功,在攻克汽車準生證、收購沃爾沃等難題時,李書福也在不斷捨棄。

1992年前後,海南房地產風潮正熱,李書福帶著數千萬元資金在海南創業,最終結果卻是投入的資金血本無歸,李書福之後曾對此總結,通過海南投資房地產,得到寶貴教訓——“我只能做實業”。

李書福另一高調涉足,卻再未進入的便是足球業。2001年3月,吉利集團與廣州足協簽定合同,出資1000萬元,成立廣州吉利足球隊。當時,李書福還計劃投資2000萬元,讓足球隊完成衝上甲A的目標,並揚言要“經營廣州足球30年”。然而,在當年甲B聯賽中,廣州隊僅拿到第四名。2001年10月4日,大為不滿的李書福宣佈退出中國足壇。

2001年9月至2002年1月,李書福掀起的“足壇揭黑”運動,抨擊裁判黑哨,將中國足協告上法庭。轟轟烈烈的“揭黑”運動,也讓吉利受到市場關注,當年銷售3萬輛,實現盈虧平衡。儘管過程糟心,結果“吉利”,此後的李書福再未進入足球業。

財經作者吳曉波曾公開評價,當李書福把所有雞蛋都放在“造汽車”這個籃子裡的時候,他就不再是普通的生意人,是在學習做一個企業家了。

受挫之後便謹慎待之,甚至全面放棄,亦是李書福的另一面。李書福尚未大舉冒進,還在審時度勢的也包括新能源汽車。汽車資訊公司So Car創始人張曉亮認為,吉利對新能源的佈局和豐田類似,屬不冒進且較謹慎的狀態。

目前,吉利共有幾何汽車、帝豪PHEV、帝豪EV 500等5款新能源汽車,雖為自主龍頭,在新能源車型數量及銷量方面,吉利遠不及比亞迪和北汽。

在前述吉利研發部門人員看來,李書福在面對國內車企紛紛表態,將不再生產傳統燃油車,全面轉型為新能源汽車生產時,能夠保持冷靜,“沉得住氣”。

“新能源汽車已連續4月銷量下滑,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會逐漸退坡,新能源汽車目前在電池等技術上很難突破,短期還難看到前景。我想這也是李書福對造車新勢力不看好、有微詞的原因”,他說。

曾被視作“偏執狂”、“瘋子”的李書福,並非只知進不知退,對未知、挫折毫無畏懼。在新介入領域失敗後及時回頭,對看不清方向的新趨向審慎處之,亦是“狂人”李書福的另一面。

實幹家李書福的無畏與“畏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