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券商板塊震盪上揚 券業另類“降準”正式落地

券商板塊23日盤中再度上揚,截至發稿,方正證券漲逾8%,西部證券漲約6%,華鑫股份、東吳證券漲幅超2%。

消息面上,12月20日,中國結算髮布了修訂後的《結算備付金管理辦法》。和此前徵求稿相比,正式發佈的《結算備付金管理辦法》變化不大,主要是將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收取比例由20%降至18%,債權類收取比例不變,旨在優化結算備付金收取制度,旨在平衡好交易結算過程中安全、效率、成本之間的關係,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儘可能降低交易結算成本,提高市場效率。

據中航證券分析師測算,此次調整涉及近3000億元資金,能夠為上市券商節省260億左右流動資金,占上市券商貨幣資金類資產(貨幣資金+結算備付金+存出保證金)的 1.57%,利好券商利息收入。

8月份以來,證券行業不斷迎來重磅利好,市場直言“目不暇接”。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證券行業至少迎來九重利好:

一、8月7日,監管宣佈下調轉融通費率80個基點,當時就有券商人士認為,這只是監管針對證券行業釋放一攬子利好的其中一個;

二、8月9日,兩交易所對兩融標的大擴容,滬深兩市兩融標的股票由950只擴大至1600只;同時取消最低維持擔保比例;

三、同樣在8月9日,券商風控指標計算標準出爐,明確新業務計算標準,提升風控指標完備性,這是允許券商加槓桿之舉;

四、9月份,證監會公開“資本市場改革12條”,明確表態要推進創業板改革,加快新三板改革,選擇若干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等等;

五、10月份,證監會明確表示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時點;

六、10月底,證監會宣佈啟動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11月份,全國股轉公司表示,新三板改革已經從“設計圖”轉到“施工圖”;

七、11月8日,證監會表示將擴大股票股指期權試點工作,滬深300股指期權和ETF期權獲批;

八、11月15日,中國結算宣佈結算備付金下調200個BP,證券業迎來“另類降準”;

九、11月29日,監管層表態將以六大舉措推動打造航母級券商。

東莞證券指出,“牛市預期推動券商上漲”這是券商估值提升的表層邏輯,而內在邏輯是經濟面、政策面、資金面、情緒面對市場影響的共振改變了投資者對大市未來走勢的預期,進而改變對券商的業績預期,最後傳到至券商估值變動。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