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農頭工尾”挺起大同項目“骨架”

本報訊(記者 趙龍 胡盈含)冬日的大同,正越發變得“熱”起來。

這“熱”,來自大同經濟開發區的蓬勃發展,更來自一批“農頭工尾”項目的加快建設。

蘿蔔變成蘿蔔乾,總共分幾步?日前,記者走進位於大同經濟開發區食品產業園的大慶市浩宇食品有限公司,在生產車間,看到了神奇一幕:一個個大蘿蔔從倉庫隨著傳送帶進入車間生產線,經清洗、切絲、漂燙、甩幹、烘乾等步驟,成了一條條蘿蔔乾。

“我們建設的5000噸/年果蔬種植、烘乾及加工全產業鏈項目,主要以當地農民種植的蘿蔔為原料,加工成蘿蔔乾,出口韓國和日本。”浩宇食品公司副總經理範海濤告訴記者。

今年,大同區共有果蔬種植、烘乾及加工全產業鏈,中藥材種植、飲片及萃取全產業鏈續建,4.4萬噸/年廢舊輪胎綜合利用,腐竹加工,敬之德醫養結合,果蔬大市場續建,稻旗烤醋加工,稻米及方便食品加工等8個項目納入全市“百項開工建設”重點產業項目。“8個項目總投資16.6億元,全部投產後預計年產值可達6億元、利稅7000萬元。”大同區經濟和發展改革局副局長劉繼龍告訴記者,這些項目主要以食品加工類為主,“農頭工尾”項目佔大多數。

全部8個項目中,5000噸/年果蔬種植、烘乾及加工全產業鏈項目於今年3月初開復工。該項目總投資3.6億元,佔地3.3萬平方米,全部投產後年可消耗蘿蔔1萬噸,產值達1.5億元,可解決就業100餘人。“目前,項目已進入試生產階段,並與祝三鄉、太陽昇鎮等地農民簽訂了原材料種植合同,已收購蘿蔔1萬噸。”範海濤說。

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一批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極。而每一個項目成功落地的背後,無不凝聚著大同區上下只爭朝夕、真抓實幹、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的決心和魄力,無不彰顯著一系列體制機制創新的成效。

今年以來,大同區按照全市重點產業項目“三百行動”安排部署,以項目建設為總抓手,建立制度化、常態化的政企溝通機制,制定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創新實施經濟開發區領導和工作人員全年零休假、業務工作不間斷的工作方式,實行“工作在一線開展,問題在一線解決,幹部在一線成長”的一線工作法;成立服務專班,下設項目施工駐場服務組、手續辦理協調推進組,專職負責,一駐到底,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尤其是我們辦理不動產證、土地規劃許可證等手續時,區裡派專人帶著我們協調辦理,手續很快就下來了。”黑龍江鼎元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楊銘琦說。她口中的“項目”,指的是5000噸/年中藥材種植、飲片及萃取全產業鏈續建項目。該項目由鼎元藥業公司投資3.1億元建設,佔地3.2萬平方米,全部達產後年可生產中藥材飲片、花果茶及萃取物5000噸,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帶動就業100人。

“大同區是全國最大的板藍根種植基地,也是白芍、黃芪、桔梗、月見草等中藥材重要種植區。”劉繼龍告訴記者,鼎元藥業生產的產品,主要將銷往浙江、江西、廣州等地。

除納入全市“百項開工建設”的8個重點產業項目外,大同區還在積極推進笨嘴食品加工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同時,深挖招商潛力,明年將繼續把擴大投資作為穩增長的重要途徑,積極抓好招商引資和社會資本介入;圍繞打造精品園區,實現項目集聚,著力在白酒加工、保鮮粉加工及畜產品深加工項目引進上下功夫,力爭食品產業園再入駐2家企業。

冬日大同,項目建設持續升溫,伴隨一個個重點產業項目的加緊建設、投入生產,更將為大同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支撐、注入新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