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武漢大學抗日戰爭期間在四川樂山的照片

1937年武漢面臨淪陷的境地,武漢大學不得不考慮自身安全問題。1938年初,武大委派法學院院長楊端六和工學院院長邵逸周兩位先期前往四川、雲南、廣西三個地方考察,最終選擇了四川的樂山(2月21日第322次校務會議)。原因是:“一、該處尚無專科以上學校之設立;二、地處成都之南,敘府之偏西。水陸交通,均稱便利;三、生物礦物,產蓄豐富,可資研究,以備開發;四、民情風俗,頗為樸素,而文化程度亦不低於其他大城市;五、公私建築物頗多,其破舊者加以修理,即能通用;六、地方深入內地,不易受敵機之威脅,學生可以安心讀書。”。1938年3月10日,武大第一批自由組合方式的的教職員10餘人啟程入川(經濟特別困難者校方補助15元),1938年3月10日到6月下旬,全校師生計1200餘人抵達樂山。

1938年4月29日,先行到達樂山的師生在樂山文廟復課,暫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嘉定分部”。當年7月,王星拱校長抵達樂山後,正式易名為“國立武漢大學”。樂山文廟作為校本部、圖書館及文學院和法學院的教學地址(也當做第一校舍、總辦公處、圖書館、印刷廠),理學院“落戶”高西門外的李公祠(現白塔街附近),工學院“落戶”三育學校(現樂山師範學院),學生男生宿舍主要在龍神祠(2014年燒燬),女生宿舍則位於現在的白塔街【龍神祠的第二宿舍,叮咚街龍興絲廠的第三男生宿舍,位於露濟寺的第四宿舍,興發街的第五宿舍,白塔街的女生宿舍等】。

1939年8月19日,日機第一次轟炸樂山,炸死武大師生員工15人,炸傷20多人,學校圖書館資料1000餘冊被炸燬。1938年到1943年的5年間,武大學生因病死亡超過110人,武大公墓被學生稱為“第八宿舍”。

這一待就是八年(1938年3月到1946年秋)

【我的圖片非刻意收集,在外網無意發現,有李約瑟1943年5月26日至5月30日在樂山拍攝】


武漢大學抗日戰爭期間在四川樂山的照片

樂山文廟,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抗日戰爭期間在四川樂山的照片

樂山文廟大成殿曾是武大圖書館


武漢大學抗日戰爭期間在四川樂山的照片

文廟


武漢大學抗日戰爭期間在四川樂山的照片

文廟


武漢大學抗日戰爭期間在四川樂山的照片

文廟


武漢大學抗日戰爭期間在四川樂山的照片

文廟


武漢大學抗日戰爭期間在四川樂山的照片

用於植物病理學實驗的小型溫室


武漢大學抗日戰爭期間在四川樂山的照片

用作微生物實驗室外的瞭望塔


武漢大學抗日戰爭期間在四川樂山的照片

李家廟科學研討室


武漢大學抗日戰爭期間在四川樂山的照片

微生物實驗室外的生物學家 高尚蔭(1909-1989)


武漢大學抗日戰爭期間在四川樂山的照片

林春猷、葉嶠(1900—1990)


武漢大學抗日戰爭期間在四川樂山的照片

武漢大學的學生


武漢大學抗日戰爭期間在四川樂山的照片

校長王星拱(中)、教務長朱光潛(右)、理學院代理院長葉嶠(左)


武漢大學抗日戰爭期間在四川樂山的照片

國立武漢大學李家廟 鄔保良、胡幹善、高尚蔭、石聲漢、葉嶠


武漢大學抗日戰爭期間在四川樂山的照片

建國後進入武漢的張資珙和其夫人,重慶南泉鎮


武漢大學抗日戰爭期間在四川樂山的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