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韓國首爾的清朝石碑,矗立已300多年,韓民眾卻將其視為“國恥”

韓國首爾有座清朝石碑,民眾將石碑視為"國恥",政府卻將其保護

朝鮮半島自誕生出王朝開始,便深受中華大地的影響,甚至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其一直作為中原王朝附屬國的存在,朝鮮半島各地名也是深深烙著中華文化的印記,比較深刻的就要說韓國首都了,該地原名叫"漢城",近代因為某些原因而改成了"首爾"。而在韓國首爾境內,存在著這麼一座清朝石碑,石碑全稱是"大清皇帝功德碑",該石碑已經在這裡矗立的300多年,韓國百姓對它是恨之入骨視為"國恥",但當地政府卻將其保護起來。

韓國首爾的清朝石碑,矗立已300多年,韓民眾卻將其視為“國恥”

要說這座石碑的來歷,那就不得不從1636年說起了。當時清朝正和明朝對壘,為了解決後顧之憂,清朝統治者皇太極率軍向朝鮮發動了進攻,並憑藉兵力上的優勢,很快就攻下了朝鮮國都——漢城。當時的朝鮮國王為了活命,於第二年主動投降清朝,並自願追認清朝為宗主國,對此稱臣納貢。清朝使臣於漢江附近接受朝鮮國王投降,並在撤軍之前,要求朝鮮國王在受降之地,建造亭臺樓閣,並立碑歌頌清朝皇帝的豐功偉績。

韓國首爾的清朝石碑,矗立已300多年,韓民眾卻將其視為“國恥”

對於這一要求,朝鮮上下文武大臣都非常牴觸,認為這座石碑就是恥辱,文官之間更是相互推諉,不願為這座石碑提筆攥字。對於這一結果清朝十分不滿,並特地派駐大臣,監督朝鮮國王修建石碑,無奈之下朝鮮只好籌措相關事宜,修建起這座清朝何朝鮮王國之間"友誼的豐碑",並且每年都會有清朝大臣前來查看石碑情況。對於這座石碑,朝鮮民眾將其視為"國恥",認為這是在可以羞辱朝鮮,於是有人開始蓄意破壞,而這一舉動,頓時把朝鮮國王嚇了一跳,畢竟石碑如果受損,那自己的小命該怎麼辦,於是下令在石碑周圍派駐兵士,嚴加看管,而這一直維持到了甲午戰爭。

韓國首爾的清朝石碑,矗立已300多年,韓民眾卻將其視為“國恥”

隨著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日本通過海上登陸瞬間將朝鮮佔領。此前,朝鮮雖然對成為清朝藩屬有些不滿,但心中更加鄙夷做日本藩屬,於是內心中十分期盼清朝獲勝,可最終的結局大家都知道,甲午之戰不僅殲滅了清朝北洋水師,同時將朝鮮整個納入到日本勢力範圍。而對於這座石碑,日本自是看不順眼,於是下令將其推倒掩埋,石碑自此失去蹤跡,直到1913年,才被一些人再次找到得以面世。韓國建國以後,一直將這座功德碑視為羞恥,韓國教育部長更是在53年時,將其稱之為"大韓民族的恥辱",並下令將其掩埋在地下。

韓國首爾的清朝石碑,矗立已300多年,韓民眾卻將其視為“國恥”

而到了1963年,漢江的一場大洪水,再次將這座石碑展露在世人面前。此時韓國政府將其作為民族恥辱的見證者對其施以保護,以便讓韓國後世子民直到這段歷史。最終這塊石碑被遷移到松坡區,並專門為這座石碑修建起一座公園。但這做石碑始終是韓國民眾心中的病灶,從清朝矗立至今,受到不少的蓄意破壞,在2007年更是遭到嚴重毀壞,韓國政府在花費了數月時間後,才將其重新修復完整,但為了顧及到民族主義者的情緒,韓國特意將石碑下雕刻的朝鮮國王跪拜皇太極圖撤走,其理由就是"該圖刻沒什麼文物價值"。

韓國首爾的清朝石碑,矗立已300多年,韓民眾卻將其視為“國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