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讓區域發展更加“百花齊放”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放齊放春滿園。區域協調發展,就似“百花齊放”,可以觸摸。

12月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如何適應新形勢,謀劃區域協調發展新思路,文章對此進行了明確。思路決定出路,區域協調發展在有“好的過去”基礎上必將迎來“好的未來”。

區域協調發展的“百花齊放”已然呈現。東部,創新驅動率先發展;西部,緊抓機遇持續發力;中部,乘勢而上快速崛起;東北,全面振興步伐加快。遠的不說,單說今年,區域協調發展亮點紛呈,地區經濟形成良性互動的局面。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東北地區經濟增速分別為2.5%、5.1%、5.1%,與全國平均增速的差距呈現逐步縮小趨勢。今年前三季度,遼寧經濟增速達到5.7%,已連續7個季度保持在5%以上。

“百花齊放”的形成承載著黨中央對區域協調發展的高度重視。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七大戰略之一,就包括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連續多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一直沒有落下對區域協調發展的研判和部署。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就重重強調,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尤其是今年以來,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紮實推進,由中央層面直接決策出臺的戰略與政策一個接著一個,力度罕見。

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同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對外發布《關於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公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入政策制定和協調推進實施並重的階段;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12月,《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在政策“陽光”照耀下,“百花”越開越豔。

“適應新形勢”的“新思路”已經形成: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完善區域政策體系,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增強其他地區在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邊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

從多方面健全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抓緊實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有關政策措施,形成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場,儘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全面建立生態補償制度,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更充足的“土壤”“陽光”“空氣”“水”,必然支撐區域協調發展“走得更遠”“跑得更快”。

要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沒有區域協調發展,就沒有經濟高質量發展。讓我們鼓足幹勁,齊心協力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構建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持續保持區域協調發展的“春滿園”。(金羊網文/李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