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清代宰相笑柄之最——剛毅

剛毅是滿洲鑲藍旗人,字子良。他原筆帖式出身,擔任滿文翻譯。

剛毅是個不學無術的人,他連漢字都不怎麼熟悉,又高傲自大,自以為是。為此他經常讀錯別字,為人們所恥笑,鬧了很多的笑話,堪稱清代宰相笑柄之最。

光緒二十三年,也就是1897年,當時剛毅擔任刑部尚書,他說了這樣一句話:“皋陶是舜王爺駕前刑部尚書高大人也。”

這句話有三個錯誤:第一,剛毅把“皋”和“高”混為一談讀錯了,況且皋陶姓偃,不姓高,更不姓皋。第二,他把“陶”念做“如”。第三,舜一向被稱為帝,是五帝之一,他卻稱之為王爺。

在清朝的時候,但凡是監獄裡的犯人死了,監管監獄的人就要照例寫報告,一般來說報告上都寫某某瘐死,“瘐死”是一箇舊時法律專有名詞,意思是罪犯病死在牢裡。

當任刑部尚書的剛毅每每看到上報的人寫著“瘐死”,都會把“瘐”字統統改為“瘦”字,然後皺著眉頭對前來傳遞報告的人破口大罵,罵他們不識大字。

原來是因為剛毅不認識這個“瘐”字,理所當然地想到監獄裡面的人吃不飽穿不暖,所以就是被瘦死的。

前來報告的人礙於對面的人是自己的上司,不敢出口糾正剛毅的錯誤,只能在心裡暗暗發笑剛毅胸無點墨。

清代宰相笑柄之最——剛毅

在剛毅擔任軍機大臣期間,有一次他看到地方官員呈給皇上的奏書上寫到“民不聊生”這個成語,由於剛毅不通漢語,所以就把“聊”字念成“耶”字,惹來不少笑話。

一次四川總督在剿番夷的一次戰爭中獲勝,然後他呈給皇上的奏摺上寫著一個成語“追奔逐北”,“奔”是逃跑的意思,“北”是敗北而逃的意思。這個成語是說追逐打擊逃跑的敗軍。

然而剛毅卻不懂這個成語的意思,他看了奏摺之後勃然大怒說:“四川總督怎麼如此不小心,奏摺上怎麼可以寫錯字呢?應該請示皇上懲罰他。”

替他的人詫異不已,紛紛詢問剛毅為什麼要懲罰他,剛毅振振有詞的說:“奏摺中‘追奔逐北‘一句寫錯了,應該寫作‘逐奔追比‘才對。因為番夷逃跑,逐而獲知,緊接著追比過去才能拿回所搶奪去的財物。如果寫作逐北的話,怎麼知道敵人不像東、西、南逃跑,而獨獨向北逃跑呢?”

剛毅的這番說辭惹得他人忍俊不禁,紛紛都鬨堂大笑起來。當時翁同龢也在場,他忍住笑耐心的給剛毅講解“追奔逐北”的意思,但剛毅仍然不懂裝懂,搖頭不以為然。

清代宰相笑柄之最——剛毅

剛毅在任協辦大學士期間,曾向慈禧太后推薦人才,其中有一名是他任江蘇巡撫時的中軍官,叫做龍殿揚。

太后問他此人有何才幹,他想舉一名古人來作比喻,說明龍殿揚的英勇,因知識貧乏,舉不出恰當的人,搜索枯腸,結巴了半天,竟說他好比古代的黃天霸。

其實黃天霸是戲劇中的一個人物,他也是從看戲中知道黃天霸很英勇,很了不起,故拿他來作比喻。

太后知道他沒什麼學識,也不責怪他。

退朝後,大學士榮祿忍不住取笑他說:“你把龍殿揚比作黃天霸,是不是以施世綸自命?施在當時確實很煊赫。可惜現在演這出戏的演員,卻是以下等角色來充數演他的。”

氣得剛毅咬牙切齒,又拿不出話來反駁,幹瞪著雙眼,從此二人的矛盾更深。

皇上的諭旨一般由軍機章京代擬,經軍機大臣審核後,由皇上認可才發出。

剛毅曾在軍機章京所擬的一道諭旨中,添加上“勿蹈積習“四個字,卻把“蹈“字錯寫成“鐵”字。稿件交給協辦大學士王文韶,王見了在“鐵”字的四周密密麻麻點了一圈紅點,旁邊添上楷書“蹈”字,始終未露辭色。

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此事最終還是被人傳揚了出去。

清代宰相笑柄之最——剛毅

剛毅思想守舊,反對戊戌變法,反對一切新事物,他阻撓廢除八股取士,說什麼“此事重大,行之百年,不可遂廢”,就到處散佈“變法者,漢人之利而滿人之害”。

他更反對開制度局,公開宣稱:“開制度局,是廢我軍機也,我寧忤旨而已,必不可開。”

在一次慈禧太后召集樞臣討論比較新舊法利弊的會議上,他認為是攻擊維新派和反對變法的好機會,乃大放厥詞說:“今欲傾我大清天下者,為康有為,而新法皆有為所臆造,今用新法,是用有為,以叛徒執政,實從古所無。”

光緒帝對他的謬論實在忍無可忍,便反駁他說:“法窮當變,歷代名臣名儒,論之已詳,詎為有為臆造?況日本亦以積弱變法,遂致富強。”

剛毅原本就沒看過幾本書,竟武斷地說:“皇上所覽書籍,皆有為所進,即其自著之妖言,古人安有是論?”足見其愚昧無知,令人難以置信。

這樣一個人卻得到慈禧太后的賞識和重用。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剛毅奉旨派往江南、廣東各省搜刮民財,以緩和清朝的財政危機。據記載,他在江南搜刮二百餘萬兩,在廣東更高達四百萬兩。

他中飽私囊的數量也十分驚人,返京時箱籠達數千件,裡面大都是黃金白銀。他此行在江蘇時,曾對江蘇巡撫說:“人家都說我剛愎自用,我只知剛直而已,何謂剛腹,我實在不解。”原來他不認識“愎”字,把“愎”誤認為“腹”。

有一位翰林曾選取他的主要笑料,戲撰七律一首,予以嘲笑。詩曰:

帝降為王虞舜驚,皋陶掩耳怕聞名。

薦賢曾舉黃天霸,遠佞思除翁叔平。

一字誰能爭瘦死,萬民可惜不耶生。

功名鼎盛黃巾起,師兄師弟保大清。

然而剛毅對自己的不學無術,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他時常自豪地對人們說:“求活何必用學問,像我這一生,不屑為學。而今當了宰相,和那些咬文嚼字,而落拓窮途一生都不能自保的人相比,誰更好壞呢?”

這樣的人實在無可救藥,有這種人當宰相,國焉有不亡之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