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多措並舉 答好脫貧攻堅“高陵答卷”

時值寒冬,正是莊稼人享受農閒愜意的時候,但是在西安市高陵區各個街道的群眾卻變農閒為“農忙”,他們或是忙著打理大棚果蔬,增加收入;或忙著除草翻土,為來年春耕做準備;或忙著將曬好的柿餅打包裝箱,銷往全國各地……一個個忙得熱火朝天的場面,讓高陵大地在冬天也迸發著勃勃生機和希望。

12月17日,“‘網眼’看高陵 體驗‘綠福美’——全國主流網絡媒體走進高陵大型採風活動”走進陝西大秦兄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面瞭解高陵區脫貧攻堅的創新做法與典型實效。

多措並舉 答好脫貧攻堅“高陵答卷”

陝西大秦兄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越向媒體介紹企業情況

“目前,我們引導貧困戶屋前屋後種植柿子樹,從前期樹苗的引進、栽培、施肥、管理全稱進行技術指導,服務跟蹤,柿子成熟後我們會進行保底收購,讓貧困戶有一個穩定的收入。” 陝西大秦兄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越向採訪團介紹道。

據其介紹,陝西大秦兄弟種植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7年,建設了電商特色產品示範園,目前示範園佔地150畝。合作社不僅賣當地已有的農產品,還不斷的引進全國各地的新品種,不斷地進行試種,種植成功後負責向農戶推廣,農戶種植成功後他們負責電商銷售,形成了“合作社+農戶+電商”的模式。2017年,該合作社全年銷售了80萬單,帶動200多人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帶動了500多戶農民增收,同時他們還產業幫扶了高陵區27戶貧困戶,為貧困戶種柿子樹、種黑玉米,指導貧困戶學習新技術,優先高價收購貧困的農產品,讓貧困戶有信心創業,從而脫貧致富。


多措並舉 答好脫貧攻堅“高陵答卷”

附近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家住鹿苑街道的村民黨利一邊分揀柿餅一邊笑著說:“平時家裡事情多,走不了太遠的地方掙錢。現在好了,在家門口就能上班,一天下來就有八九十塊錢,有時候加班一天能有100塊,一個月下來,能掙個3000元左右,只要勤快,這好日子肯定不會躲著咱。”

經過70年的接續奮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脫貧攻堅,我國實現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惠及人口最多的減貧進程,取得了重大歷史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9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高陵區委、區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採取一系列精準有效的扶貧措施,讓困難群眾有了看得見的獲得感、幸福感。在脫貧攻堅過程中,高陵堅持以黨建引領,堅持開發式扶貧與保障式兜底並舉、“輸血”與“造血”並重,創新模式,統籌推進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

多措並舉 答好脫貧攻堅“高陵答卷”

家門口工作讓日子越過越紅火

高陵區積極探索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新模式,以產業為紐帶,打破地域限制,成立聯村黨委,以實現資源共享,共同富裕。2018年,高陵區轄區的張家村和南郭村聯合成立張南聯村,並以集體建設經營性用地指標作價入股的方式入市,與西安市源田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源田夢工廠田園綜合體。

多措並舉 答好脫貧攻堅“高陵答卷”

通遠街道何村蔬菜大棚

同時,因地制宜、盤活資源,高陵區通過在設施農業產業上形成規模化效應,實現了以產業帶動村民致富。如今的高陵區通遠街道何村,通過自身大棚蔬菜產業發展,正逐漸成為高陵經濟騰飛的重要產業。

在破解脫貧攻堅工作難題方面,高陵區還採取了眾多創新性舉措。比如,創建重點村包抓機制,對全區8個有10戶以上貧困戶的重點涉貧村實行三級包抓機制,並安排22名區級領導包抓全區86個行政村,推動中省市區四級決策第一時間傳達、第一時間部署、第一時間落實。實施“抱團幫扶”機制,將全區89個幫扶單位統籌整合,組成28個幫扶小分隊,合力破解難題,實現資源共享。全區開展產業就業培訓、道德講堂、道德評議、扶貧脫貧故事宣講等活動,把扶志和扶智工作同步推進,湧現出像杜五四、柳志正、奚元平、胡敏等一批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脫貧戶代表。

與此同時,高陵區還組建了社區志願者服務隊、青年志願服務隊、社會團體志願服務隊、愛心企業志願者服務隊,鼓勵引導社會各界人士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工作。高陵區共有建檔立卡戶327戶586人,截至目前,全區共脫貧236戶446人,戶佔比72%。


華商報記者 郭小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