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任正非說華為上市,就可能活不下來,如何看待這個觀點?

華夏簡史君


嗯,眾所周知,華為是全球未上市的500強公司,華為講究的是讓員工們持股,這樣就能提升戰力!

而對於華為為什麼不上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任正非很早之前就定調:華為50年內不上市!資本市場都是貪婪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上市成就了華為的成功!換言之,如果說華為上市了,那麼華為很難保持像現在的競爭力乃至活不下去!此事一經爆出,就在網絡上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華為估值幾何?

按照此前倪光南的說法,華為公司的估值能達到1.5萬億美金,這比蘋果公司還高,比近日的沙特阿美差了不少!

華為為何不上市?

今年,華為與美國打上了技術戰,如果說華為是上市公司,那麼可以肯定的是今年華為股價必將一瀉千里,公司就崩潰了。我們是私有公司,下降幾百億美元對我們沒有太大影響,我們的理想還是要實現的。任正非正是基於這樣的考量才說出此前那番話,不得不說任正非的眼光還是非常長遠的!

凝聚公司戰力!

正如餘承東此前所說,華為不上市,就沒必要給資本市場交待!那麼華為就可以把每年賺到的錢投入到新的研發中去,這就能保持華為的核心競爭力!

其實餘承東這話說的沒有毛病,因為不少上市公司為了讓自己的業績好看,在財務報表上造假那是非常見的,正所謂古有皇帝奏章,今日公司財報!

結論:上市也好,不上市也罷!對於華為這樣的公司,我覺得還是要點讚的,畢竟華為是咱們中國的科技公司,而且華為的5G技術是在推動全球科技的進步,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春公子


首先我怕我的回答大家不認同,於是看了一下其他回答之後我忍不了,明明是黑的卻給寫成了白的。我們先了解一下企業上市有什麼好處吧。大家可以從視頻中看出公司上市好處大於弊端,但是為什麼華為不選擇上市?很簡單,我覺得大家都被任正非忽悠了。首先作為華為三年員工來講,華為奉行狼文化,就是所謂的狼道精神,而狼道精神就是“教育”別的狼以狼王為首,天大地大狼王最大。但是這種精神實際上是與人道主義背馳而行的。每個人的資質天賦不同,所以造就了不一樣的人生,有的人天生是優才生不用學就會,但是有些人需要努力以及時間的沉積,但是華為不會給你這個時間,因為他們奉行狼道,優勝略汰。卻對外講述自己對員工多麼多麼好,公司內部多麼的融洽。其實都是騙人的,251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那麼說了這麼多我想很多人應該明白,任正非其實就是狼王,而上市之後管制太多,所以他選擇不上市,這樣公司對外宣稱是由員工控股,但是實際掌舵人還是任正非。唉,人性如此灰暗,不要被別人影響了自己正確的認知,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7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89300077465ccf1bfaf\

太平洋數碼


如果華為上市,值多少錢?

很多人都知道,華為收入高,產品技術世界領先,在世界500強中已經排名第61位,也是500強裡唯一一家沒有上市的公司。


華為不上市,不是因為上不了市,而是因為任總很早之前就定調:華為不上市。如果華為未來有一天上市,到底值多少錢呢?我們按照華為業務板塊來估算一下。



1)運營商業務BG:估值4000億

華為第一大業務板塊:運營商BG,也是華為最早起家的業務,服務了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已經是全球第一大通信設備商,並且在5G技術和標準、IOT、AI等領域世界領先。


運營商業務可以對標全球第二大通信設備商:愛立信。愛立信2018年營收為1561億,當前市值約為2113億,華為運營商業務2018年營業收入為2940億,收入大約是愛立信的1.9倍!市值預估約4000億!



2)企業業務BG:估值2840億

華為第二大業務板塊:企業業務BG,主要面向政府、金融、交通、電力等非運營商企業。實際上。在2000年初就已經開始做,後由於美國市場原因剝離出來成為了現在的華三H3C。


華為現在的企業業務起步2011年,可以對標思科。思科2018年營業收入3510億,當前市值13413億,華為企業業務2018年營收744億,可推算市值約2840億!



3)消費者業務BG:市值4700億

華為第三大業務板塊:消費者業務BG,是華為現在增長最快的業務!主要面向C端消費者,包括:智能手機、智能穿戴、智慧屏、智能音箱等終端產品。


華為消費者業務可以對標三星電子。三星電子2018年營業收入為15293億,當前市值20940億,華為消費者業務2018年營收3489億,推算市值約4777億!



4)華為雲業務BG:市值1500億!

華為第四大業務板塊:華為雲,對標阿里雲。阿里雲2018年營收213億,估值約5000億,2018年華為雲營收64億,可以推算市值約1500億!


按照以上華為4大業務營收指標,粗略估算華為如果上市,市值將超過1.3萬億!實際上,這還沒有包含華為的內部英雄:華為海思。考慮到華為在5G、芯片等技術領域的優勢,以及市場對華為的期待,華為市值要可能要超過2萬億!



倪光南:華為估值世界第一,達13000億美金!

就在不久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介紹全球信息和通信領域企業市值排名時,就曾公開評估華為的市值是13000億美元,世界第一。


倪光南表示,全世界通訊技術領域裡有誰呢?第一是華為,華為沒上市,13000億美元估值有人說多有人說少,數字並不是最重要的,位置很重要。


倪光南認為華為第一名是當之無愧的。可以有很多理由,比如說華為整個業務的範圍,比如說華為的創新能力,這一點很重要,華為的研發人員隊伍有8萬人,比後面美國大一倍,所以華為第一名應該是服氣的。



任正非:華為選擇不上市,是為理想奮鬥

任正非很早之前就定調:華為50年內不上市!資本市場都是貪婪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上市成就了華為的成功!


任正非:因為我們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為理想和目標而奮鬥。守住“上甘嶺”是很難的,還有好多犧牲。如果上市,“股東們”看著股市那兒可賺幾十億元、幾百億元,逼我們橫向發展,我們就攻不進‘無人區’了。


對於近期美國的實體清單,任正非:如果今天我們是上市公司,還能活下來嗎?可能我們的股價波動、一瀉千里,公司就崩潰了。我們是私有公司,下降幾百億美元對我們沒有太大影響,我們的理想還是要實現的。



所以,我們作為私有公司,遠比作為上市公司要好。上市公司主要注重短期利益,要看當期的財務報表,不敢長遠投資,我們不同,我們可以對未來十年、二十年都投資。所以未來我們會越來越領先,而不僅僅是今天5G領先的這一點,這就是私有公司的好處!


正是因為不上市,才可以幾十年如一日向一個方向衝鋒,做到世界第一!才可以不受外界干擾,做長遠戰略決策!才可以每年上千億的研發投入!才有現在的華為海思,才有現在世界領先的5G技術、麒麟芯片、鴻蒙系統、鯤鵬生態、高斯數據庫等。

這是任總的大格局!大智慧!


物流觀察室


我個人很同意,任正非不讓華為上市 的看法:

1、因為華為現在經常要面臨 美國政府的制裁和壓制,如果不上市,民營企業怎麼樣跟美國搞,問題也不大,最多就不能到美國市場上去銷售產品了,而如果一旦上市 ,就有可能被 機構 做空,這時華為股價很可能一落千丈,市 值 就會受到影響。

2、上市公司對財務要求嚴格,而且做任何事情都要暴露在聚光燈下,信息披露要及時,為此有些企業不希望別人知道企業內部的事情,就暫時擱置了上市的計劃。


3、華為的股票都被 任正非用於激勵員工給分掉了,資料顯示,公司工會持股98.82%,而任正非出資比例 只有1.18%,顯然,華為上市 這些員工的股票要重新分配,就面臨著一個巨大挑戰。

4、如果華為真的上市成功,很多華為的功臣可以拿著華為的原始股票,到資本市場上去兌現,拿了錢後就可以小富即安了,再也不願意加班加點,辛苦工作了,從此華為的科研能力就此衰退,這對於華為的科技創新是一大挑戰。

5、華為不上市 ,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投資或分紅,但是一旦華為上市了,投資者就要盯著你的業績,一切向錢看。而現在華為不上市 ,就可以在科技技術上投資更多的錢,用於開發新的技術和產品。所以,為了讓華為的科研技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華為只能選擇不上市 。


不執著財經


華為一旦上市,做空的力量會非常巨大。

幾十年來放出去的無數的內部股票會瞬間賣出套現,而一旦可以套現,那些持有鉅額股票的人很多都會自立門戶,華為也不再能控制的了他們。對於後面的員工也不再有股票的激勵手段。

另外,華為的戰略和決策也會被大股東和資本左右,不再獨立和受任正非的控制。


懶得起名懶得起名


我看,應當把“活不下來”這個觀點換成“華為不會為了錢去上市”。

“活不下來”很可能是被理解成或解讀成的一個觀點。全世界明明有那麼多上市公司活下來了,有蘋果、微軟、格力、茅臺、軟銀、阿里等等,還曾有10%上市公司掌握了89%利潤的報道,在美國尤為明顯,所以,任正非不會拋出這個觀點。

“華為不會為了錢去上市”倒是任正非親口道出的一個觀點,屬於總體觀點,那麼,華為是為了什麼才不上市的?

1 為了理想

早在2014年,任正非就說上市公司的股東既貪婪又短視,華為是一傢俬營企業,一直致力於實現長期目標。是啊,資本的本性就是貪婪的,而且眼光不遠。

任正非此後仍然這麼說,反反覆覆,“華為不會為了錢去上市,……上市就要受干擾,不可以專心致志地鎖定華為的戰略目標了”,“上市賺幾百個億不難,但就會忽視我們的戰略目標方向。賺錢是容易的,難的是實現戰略目標,所以我們的廣告說‘不在非戰略機會點上消耗戰略競爭力量’”。任正非是軍人出身,以具有戰略眼光著稱。

是的,社會已經形成了共識,華為是為了長遠的目標和理想而奮鬥的。

 2 為了自主

實現長遠目標和理想的關鍵要素之一是自主可控,企業對自家的事說了算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任正非就是這麼說的,也是反反覆覆,“這在不上市情況下做得到,上市要聽股東的,就難以做到。我們是理想主義者”,若華為上市了,“股東”或許會認準賺錢更多的方向,迫使華為“橫向”發展。

自主權在手,也就會像任正非所說的那樣,“在困難時期也不會削減科研經費”。

還是早在2014年6月16日,任正非在首次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一再強調,華為不片面追求企業規模,華為的發展不缺資金,因此不會進入資本市場,絕對不上市,“如果大量資本進入華為,就會多元化,就會摧毀華為20多年來還沒有全理順的管理”。

3 為了凝聚

任正非不止一次說過,上市了,可能員工拋了股票就走掉了,“華為上市會造富一大批公司員工,這可能會讓我們越來越怠惰,失去奮鬥者的本質色彩”。是啊,有可能引發凝聚力渙散、毀掉團隊競爭力。

如果股價波動、一瀉千里呢?公司倒不至於崩潰,但員工走掉的一定少不了。

那麼,華為是怕員工富起來嗎?肯定不是的。員工也是華為公司的所有者,華為授予了公司股權,員工持股超過98%,過去造出的富翁還少嗎?獨特的股權結構,反倒一定會讓員工著眼長遠,不會急於套現,這已經得到了充分證明、有力證實,而且是在長期的時間裡。

華為只不過是沒有向公眾出售股票,也沒有上市。

4 為了強大

既強又大才是實在的,標誌著目標著地、理想落地,任正非是個接地氣的掌門人。

任正非在不少場合說過華為不缺錢,所以不上市,是真的不缺錢嗎?比蘋果公司“窮”多了,一定是想著多掙錢,但問題是,如任正非所說,很少有上市公司能變得又大又強。的確,相當於沙礫尋金。

也只有將公司做大做強,才會不缺錢,先“窮”後富、富得流油,也才能讓掙大錢變成一件長久的事,而華為的今天恰好證實了這一點,32年不上市對華為強大起來沒有產生壞影響,反而成全了,如任正非所說,華為能超越同業競爭對手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上市。

據報道,任正非前不久說不上市,就可能稱霸世界。稱霸世界,就是格外的強大。


肇俊武


這個太偏頗了。而且從目前來說,與事實不一定就相符。

華為如果在中國上市,不存在活不下來的問題。

任正非大意是,華為不上市,就可以按照公司內部的需求,自行分紅。如果上市之後,會增加很多投資者的目光,整日盯著華為的業績,這會讓華為浪費很多的時間,並且還要和投資者周旋。華為是靠著科技研發而生的,一旦上市,商業味道越來越濃,也會丟掉科技研發的重任,沒有了創新的能力,華為自然也就難以存活。

但你看看A股上的那些企業,哪一家企業受到投資者的刁難!都是企業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麼幹就怎麼幹。

簡單地說,A股市是企業的天下,不是投資者的天下。重投資輕回報是A股的特色。所以,如果華為在A股上市,還是想怎麼幹就怎麼幹,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然後規範性。

其實華為本身財務已經非常規範,這方面不存在人任何問題。因為華為的審計報告都是KPMG做的,好吧,就是畢馬威。也就是從目前來說,華為的財務比A股上市的3000多家企業,都要更透明,的當然是對內透明。它不是一家靠假賬生活的高科技企業。所以,財務這一方面,華為也不存在問題。

也就是,在外部影響方面,華為其實不存在任何問題。那麼問題就聚焦在最後一個問題,就是華為的奮鬥精神。

華為之所以能夠吸引全球大量的科技人才,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待遇問題。通過全員持股計劃,將公司的利潤讓利給員工而不是股東,更加便於激勵員工的幹勁。雖然社會上針對華為的加班文化存在一些誤解,至少華為待遇要高於絕大部分的公司。任正非老爺子,作為企業的創始人,只有1%出頭的股權。

如果上市,任正非擔憂員工將股票套現了,然後大家拿著一大堆財富,享受生活去了。

其實這與是一個偽命題。任正非雖然股份很少,但也是億萬富豪,卻依舊深夜打的;雷軍現在身價都幾百億了,依舊艱苦奮鬥。

該奮鬥的人還是會奮鬥,想享受的人,還是會享受。

只要制度建設的好,那麼企業依舊發展良好。

所以,不是上市會讓華為活不下來,如果在A股上市,華為會獲得更好,因為投資者太喜歡華為了。

應該是華為不想讓自己的奮鬥成果,讓外來資本分享。這個可能更接近事實。


波士財經


任正非說如果華為上市,就可能活不下來,這是完全正確的事。為什麼?

第一,如果華為成為上市公司,就要遵循資本市場的統一監管規則,無論是中國的資本市場,還是美國的資本市場,信息披露義務,以及財務報表披露義務,都是罪基本的準則。

如果在國內上市,就無法持續投入研發,按照華為天量的研發投入,和國內領先的員工薪資待遇,那麼,華為的報表必然“難看”——管理費用高,員工股權激勵費用高,研發投入高(研發投入必然分為產品研發和基礎科學領域研發,而後者是無法按照具體產品項目來列表的)。那麼,按照我國的監管環境,必然要頻繁上監管層的“問詢函”和黑名單。

第二,上市之後,基本上難以逃脫“利益短視化”,因為資產可以市值化,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自己身價多少錢的上面,請問,如果你是一個億萬富翁,你還會每天加班嗎?還會出差嗎?

上市的最大好處,就是減持套現,可以減持套現,誰還會努力和堅持?答案是肯定的。

而華為之所以成功,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全員持股”和“股份不能流動”,既解決了融資問題,也解決了身價問題,還鎖定了股份的流動性,一舉避免了所有的利弊只剩“好處”。

第三,如果華為上市,在這一輪國內外的風波中,必然要被掌控資本市場定價權的國際金融寡頭看空,砸盤,國內持股者集體恐慌,一致賣出——類似中興通訊幾個一字板的現象要多於中興通訊。這種焦慮會圍繞著華為的公關和董秘部門,而董秘必然要求救於公司技術和業務部門,也就必然影響華為內外的運作質量。

而如果在國外比如美國上市,類似納斯達克提出的“中概股”退市,就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會更快進入實施階段,帶來華為資本市場影響和退市的交易成本——比如被動私有化退市,假設市值是萬億的話,資金就會成為壓倒華為的一根稻草。

第四,當華為上市以後,面對今年這種的內外環境,國人就很難以現在的視野和心態入看待華為尤其是任正非面對媒體的談笑風生和豪情萬丈。而反而會以“賈躍亭”的視角去看待其言論。這是必然的,因為人都是利益視角看待問題。

因此,特別是站在今年這個特殊的環境裡,如果華為是一個上市公司,就沒辦法同時應付如此複雜的內外環境——對比不是上市公司,其只需要應付媒體和輿論而不會有資本市場給予的壓力——從賈躍亭的視角來看,資本市場往往是“錦上添花”絕不會“雪中送炭”。


屠龍刀fei0598


雖然對上市保有成見,但是任正非的情商也應該不會說“上市就可能活不下來吧”,這句話傷害太多人,傷害太多決策了吧,那不是要否定我們的資本市場戰略了?

任正非是說過“華為如果不上市,就可能成功,稱霸世界”從邏輯學角度,這句話的否定形式不是成立的。咱們別將這種容易引發思維混亂的話給擴散開哦。

那麼再從這句話繼續延伸下去,我們分析一下,如果華為上市,他跟現在會有什麼樣不同的影響?

1.決策機制要發生重大變化,會有很多機密會提早洩露。只要是公眾公司,所有的決策機制都必須提交審議,同時外部獨立董事還得發表自己的意見。在這種情況下,華為可能有很多針對未來的安排,就需要在公眾提前曝光。這肯定是任正非絕對不能允許的。

2.很多內部管理要合規化,這種變化也是任正非不能接受的。我們知道華為是狼性文化,包括他的加班制度,出差制度,派遣制度,這都是有著自己獨特規定的。如果上市之後,那麼這些制度必須要合規合法,那麼對華為的應用成本壓力,以及保持狼性文化的企業文化建設會有著重大影響。

3.很多技術探索和技術投入,是針對未來10年20年以後的技術變化,如果上市,可能不一定能按期推進。上市是要為股東謀取短期收益和長期資本價值的,這兩者有時候一致有時候會衝突。但是為了平衡上市之後華為的股價走勢,那麼在技術的投入探索方面,在分年度的資金安排方面,在投入產出效益評估方面都會受到重大影響。任正非肯定不想受到這麼多牽制的影響。

4.當然最大最大的影響還是股權結構的問題。大家都知道華為的股權結構不是表面上這麼清楚,其實非常非常複雜,而且有著全民持股計劃。這個持股計劃還不是標準的授予實際股份,還有點像過去的身價股和分紅股的概念。如果上市,那麼這些全部都要變成實股。

一方面能否將這過去的股權安排清理出來,估計也要打一個問號?或者願意將過去的股權安排清理出來,這也要打一個問號?
另一方面如果上市之後都變成實股(就是隨時可以賣),任正非很擔心將喪失對於狼性文化的管理。會不會出現一大批千萬富翁億萬富翁之後,華為變成了一個平庸的公司,華為很多人不再是奮鬥者,而變成了碌碌無為的工作人。

綜合的上面幾點,讓任正非不斷的在內部和外部灌輸,華為不上市。今年華為發了幾期私募債,已經是極大的進步了。資本市場向華為永遠開放,看華為在何時才會真正擁抱。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跟隨德先生得到最簡單的答案和最實用的解決之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


勻楓財技大兜底


任正非的判斷完全正確,給百分的評價!

只要企業一上市,就相當於親手把企業贈送給綁架分子(股東)!

以後,你要把利潤的百分之八十用來給科研人員發獎金,投入科研,那是在股東大會上絕對通不過的!

你要把利潤全部用來搞全員職工共同富裕一一一分紅,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你要把利潤用來給全體員工修建一套房,那更是不可能的!

什麼“野蠻人”,“做空者”,“強行收購強盜”,“勸退休者”,“割韭菜人”,“解禁減持”,讓中小投資者血流成河!

更有厲害的,把這支股票炒作成妖股一一一賺到幾十個億以後,再象暴風科技那樣打到十八層地獄以後,把你收購了!

結論:活不下來,那是必然的!中國股市要按照華為公司的運作模式來徹底改革!是全中國🇨🇳股民和決策者清醒的時候了!!!一一一股市的遊戲規則應該脫胎換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