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北京:1786眼監測井實時監測京城地下水

記者近日從北京市地下水監測站網系統建設工程竣工驗收會上獲悉,歷時3年,總投資8080萬元的北京市地下水監測站網系統建設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工程質量和技術指標滿足規範要求,

標誌著監測精度國內水平最高、國際先進水平、覆蓋全市域範圍的立體分層地下水監測“一張網”正式建成投入運行。

據悉,該工程新建地下水監測井230眼,泉水監測點10處,在整合原有監測井的基礎上,形成了包含1786眼監測井的北京市地下水監測站網系統,實現了地下水監測網的整合提升。該工程的建設投運,是北京市地下水全方位、系統化監測的新開端。

該工程具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1. 監測範圍整體化,監測網覆蓋全市域範圍,全面監控地下水水情;

  2. 監測層位立體化,對含水層開展立體分層監測,真實描繪地下水空間變化情況;

  3. 監測類型系統化,針對山區基岩水、平原第四系水以及平原隱伏岩溶水等不同地下水類型及重要地區和典型地段進行系統化監測。

據介紹,北京是國際上為數不多的以地下水作為主要供水水源的特大型城市。南水北調進京後,地下水目前仍佔總供水量的40%左右。根據《北京市地下水保護和汙染防控行動方案》提出的 “加快完成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建設,整合地下水監測網絡,強化水源地及補給區地下水監測,形成覆蓋全市及周邊地區的淺層水、深層水和基岩水立體化監測體系”要求,在原有平原區監測網的基礎上,建設覆蓋全市的地下水監測“一張網”工作被提上日程。

2017年9月,以北京市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北京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為建設單位的“北京市地下水監測站網系統建設工程”獲得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批覆。2018年3月,該工程第一眼監測井在北京市通州區開工,2019年10月完成全部監測井和泉水監測點的施工。該工程以監測系統建設為目標,既考慮到與現有監測網的兼容配套,又顧及平面和垂向上的擴充加密,整合了原有地下水環境監測網監測井1182眼,其他監測井364眼,與本次新建監測井2

30眼和10個泉水監測點,一同構成了1786眼監測井的監測站網系統。

工程踐行“綠色施工”理念,採用一孔多層鑽探成井工藝,節約資金,減少佔地,水土保持和綠地恢復均符合要求,整齊統一的井口保護和標識裝置,便於管理和維護,鑽探前地下管線調查探測工作確保施工安全。所有新建監測井均安裝了多參數自動化地下水監測儀,實現時時監測與自動化數據傳輸。

工程的實施對掌握全市地下水水情,保護地下水資源和防治地下水汙染,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和科學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工程建成後,在實施好年度監測運行工作的同時,將進一步提升監測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立健全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共享機制,實現監測數據的有效集成、互聯共享。通過監測網絡系統的集成整合,建立涵蓋各類生態要素的功能齊全、技術先進、統一高效、支撐有力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為建立北京乃至京津冀地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監測預警平臺奠定基礎。

審核:程秀娟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