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那些短视频创业的人,现在活得还好吗?


那些短视频创业的人,现在活得还好吗?

这其实是一个高门槛的生意。



白天,张晴在互联网公司担任高管;晚上,她在微信群里卖货。

这个微信群是半年前她无意间搭建的。当时,她刚生完宝宝,对育儿相关的知识非常敏感,也希望能跟更多的宝妈进行交流。没想到搭建以后,自己竟然成了一个带货的KOL。现在,她开始计划在抖音上做一个育儿领域的垂直类账号。

王攀,一位业余时间喜欢玩王者荣耀的视频剪辑师。去年初,因为观测到身边不少朋友都在玩抖音,抱着好奇的心理,他也开始把自己的游戏视频发布到快手平台上。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就收获了20万粉丝,迈出了内容变现的第一步。

近几年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崛起,包括对于使得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看到了这里面的商业机会。但短视频创业,真的能赚钱么?《锐问》采访了相关从业者,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一个答案。

一、粉丝是有了,变现却很难

李雅京就职于北京一家MCN机构,该机构的主要业务就是孵化一些短视频IP。

最开始,他们尝试的内容方向是搞笑类型的剧情短片,比如,一个拥有超能力的女生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奇葩经历…… 诸如此类。因为拍摄和编导能力很强,内容效果也很显著,在抖音平台上,不到一个月时间,视频就达到了一万播放、一千多人点赞的水平。

一般来说,拍一条剧情视频需要2小时以上的时间,此外,创意策划、演员、服装化妆等,也都在成本范畴。据悬疑剧情抖音号博主“迷路小路”负责人透露,他们团队主要由一个操盘手、三个文案,三个摄影及后期构成,两个月内,花费的总成本在20万元左右。

剧情号的核心在于创意。以李雅京团队为例——由于后期没有找到更好的创意点,很快,它们的数据增长就出现了瓶颈。

但问题在于,有时候即便有了数据,也不一定就能活得很好。“迷路小路”两个月内积累40多万粉丝,最终却因变现无门,不得不解散团队。

在接受《锐问》采访时,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剧情类短视频虽受众广,符合抖音的泛娱乐调性,但因粉丝不够垂直,对广告主的吸引力并不高。

“头部的还好,腰部的基本卖不出价”,一位资深从业者告诉《锐问》。尤其是在2019年的当下,广告行业普遍降低投放预算,更注重流量转化,腰部及以下账号,变现压力骤增。

一位坐拥五百万粉丝的新闻类抖音博主,以前的广告价格在6-7万元/条,今年直接变成了3.5万元/条。

品牌预算下滑,抖音广告从业者甚至不得不推出曝光和效果付费的组合投放,以吸引广告主青睐。“这都是被逼的,有些品牌方甚至只投效果广告”,重庆一位抖音广告销售人员对《锐问》埋怨说。

据其透露,抖音品牌广告的曝光价格现在是7分钱/个,效果广告则是采取预充值再扣费的方式:从曝光到点击再到表单提交,是一个闭环,其中曝光是0.1-0.2元,点击则是0.8-1.5元。对比百度平台,是三分之一的投入。此外,品牌方还通过系统回访,证实是虚假线索,需要退还相关预算。

一位资深电商从业者观察后认为,在短视频领域创业成功的人,一般都是之前有电商和营销相关经验的从业者。“短视频创业的门槛,其实比电商平台的创业门槛高很多”,他说,“既要会拍、又要会分析;要你有审美,还要能带货。”

简单来说,虽然短视频已经诞生数年之久,但绝大多数创业者,仍然只是“小学生”。

二、带货号的春天

山东一家企业,生产并售卖一款名为“抖音云控”的系统。通过采集电商类带货视频,并通过对这些视频的评论区进行“关键词”、“性别”等精准筛选,它们掌握了很多有购买意愿的抖音用户信息,为一些短视频博主,提供了更为精准的用户群。

精准,是短视频博主变现之路上的一个关键因素。据了解,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有一批小号,尽管粉丝不多,但由于人设定位精准,卖货能力很强,月入甚至能达六位数。

“短视频带货”已经成为从业者的聚焦点。“甲方在品牌方面的投放预算可能会越来越少,销售方面的预算可能会越来越多,”抖音头部MCN机构洋葱集团联合创始人聂阳德在接受《锐问》采访时认为,品牌方目前对于转化的需求更高,所以短视频创业者也需要更多在这一方面下功夫。

但如何能让短视频带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

“我自己是电商和媒体出身,所以我们团队有一定的内容基因、电商基因或者营销基因,但是纯内容团队在电商化的融合和摸索方面还是面临不小的压力。“聂阳德说道。

淘宝618的数据显示,仅拥有三百万粉丝的“正善牛肉哥”位居抖音卖货王第一名,不仅超过绝大部分纯内容团队,也超过了拥有2376万粉丝的李佳琦。从618淘宝全网带货情况来看,前五名的卖货王中,有三家的粉丝数量,都在300万左右。

“正善牛肉哥”的主要运营者,是一个以卖牛排和葡萄酒为主的KOL,在淘宝618期间,他卖出了100万瓶葡萄酒,10万箱啤酒,以及20万片牛排。其内容简单粗暴,但现在却已成为其他带货号的学习对象,尤其是那句“把价格打下来”的口头禅,业已成为行业标配。

那些短视频创业的人,现在活得还好吗?

(正善牛肉哥,图片来自和讯网)

“正善牛肉哥”背后的MCN机构是正善食品,其CEO李荣鑫曾向媒体指出,与内容起家的KOL不同的是,比起追逐人,正善粉丝追求的,更多是高性价比。

聂阳德认为,从带货的角度来看,粉丝量与带货量并不形成正比,账号本身的定位、粉丝的质量、面向市场的规模、商务能力的强弱、产品与内容的匹配度等问题,都是影响带货能力的重要因素。

如今行业佼佼者,大部分是自己当网红,成本很低,但实际上,具备网红天赋的人少之又少。上文提及的资深电商从业者,称其投资了上百万元,才掌握了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

三、企业代运营,一个新机会?

官方抖音号,俗称蓝V,正成为很多企业的标配。

某种程度上,短视频作为一个风口,确实可以满足企业多样化输出品牌的需求;但对企业而言,单独招一个团队去做这件事情,性价比却不是很高。

以抖音官方发布的企业蓝V10月榜单为例,手机行业蓝V中,小米以225万粉丝位居第一,这样的粉丝量级,在短视频平台,只属于腰部以下。

对企业方而言,操刀这样的项目,投入成本高、孵化周期长、变现潜力也难以预测。交给代运营机构则省时省力,"只要规划好KPI,丢出去按时完成,结束再付款就可以了。”

——专注企业代运营的短视频资深从业者梁光,此前尝试孵化网红项目,但成功的很少,后转型做抖音企业号代运营,很快就实现了盈利。

根据今年7月抖音官方发布的《抖音企业蓝V白皮书 2019 版》,抖音企业蓝V账号相比去年 6 月,账号数量增长幅度达到44. 6倍,投稿量增长幅度达到211倍。

目前,这些代运营机构的主要盈利模式还是2B(企业端);但梁光认为,后续如果能将这些企业号做大,也不乏从C端获取流量变现、并与企业分成的可能。

不过,从实际效果来看,企业端并没有获得他们预想中的效果。

因为很多代运营机构都是同时服务多家企业,如梁光所说,“如果你是真心给企业做创意,怎么可能同时服务那么多企业客户?走流水线,才能收割这一波。”

对比以前的公众号代运营市场,品牌方一般会对阅读量、粉丝增长及活动效果等,做出明确的kpi。目前蓝V代运营产业,也没有这么精细。

一位从字节跳动离职的汽车编导,今年加入了一家短视频公司,其部门的主要业务就是企业抖音号代运营。他们短视频单条广告的价格,主要分为5000元、8000元和12000元这三个档次。“我们不接带货的,只保证曝光。就是无底线的提高播放量呗。”他说。

从品牌建设来看,乙方只承诺播放,其实就是想赚快钱,因为播放可以通过投放dou+(抖音视频推广工具)或者创作贴合抖音而非贴合品牌的内容来达成。有时候,即便甲方实现了曝光,但曝光的内企业品牌无关,实际上也是无效投入。

“投入成本最后都被甲方利益、甲方员工利益、乙方利益、乙方员工利益,以及市场的博弈,消耗掉了。”一位行业人士如此评论道。

在聂阳德看来,一般蓝V账号的运营,难度实际上要比IP化或者人格化账号高得多,其内容生产、成长空间的天花板,却要更低一些。所以,洋葱集团一直将重心放在知名品牌的IP化上,并没有进入蓝V市场的打算。


四、结语

近几年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崛起,包括对于创作者的高额补贴,使得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关注到了这一领域,并投身其中。

这是《锐问》想要操作这一选题的初衷。某种程度上,它甚至也反映了一些行业变迁。比如在这当中的不少人,原先可能来自直播,自媒体,以及这两年一直被外界唱衰的影视行业。

一面是逃离,一面是涌入。但短视频行业真的如他们所愿,是一门好生意吗?经《锐问》调查研究以后发现,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无论是数据的增长,还是最终的商业变现,都是一条极其漫长的路程。除非你已经拥有了足够匹配的资源。简单来说,这就是一门看起来门槛很低,但实际操作门槛很高的生意。


注:题图来自《创业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