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說一句“我錯了”,原來那麼難!

我老婆屬於打死也不認錯的人(好在她會改錯),所以只要我們發生爭執,認錯說軟話的都是我,因為在我心裡,讓她難過就是我的錯。

說一句“我錯了”,原來那麼難!

因為我最近要出差,岳母來我家幫忙帶娃。老婆與自己親媽的溝通方式也是口無遮攔,經常弄得岳母很生氣,不過畢竟是親生女兒,一般過後就沒事了。我在想,如果換做是兒媳婦那樣跟她說話,恐怕以岳母的脾氣早大戰三百回合了。

其實她們之間也沒什麼矛盾,就是一些諸如:菜鹽放多了、米飯蒸的太軟、孩子不能總捂著、不要一哭就抱之類的事。今天,因為孩子換尿布溼岳母捂得太嚴實(寶寶最近有溼疹)她們就發生爭執。

說一句“我錯了”,原來那麼難!

也不知道老婆說了什麼話,氣的岳母一個人坐在大廳刷手機,連我去打圓場也不理我,而後來老婆的另一個無心行為,讓岳母更加生氣。

我晚上要出差去外地,正常情況下應該是岳母跟老婆睡一起,這樣方便照顧孩子。可老婆怕岳母白天太勞累,想讓她一個人住側臥好好休息(平常我在家,岳母就一個人住小房間),我一聽岳母進房間關門的聲音就覺得不對。

說一句“我錯了”,原來那麼難!

於是趕快跑去告訴老婆:你要讓媽晚上跟你住一起,起初她還不明白什麼意思。我就跟她解釋:你雖然好心讓媽一個人住房間晚上好好休息,但是在這個時候傳遞給她的意思卻完全不同,因為她會覺得你不需要她,一個人也可以把孩子照顧好。這樣會讓她覺得她做的一切都沒有價值。

我讓老婆去跟岳母認錯,就說自己錯了。剛開始老婆一直笑著拒絕,說自己講不出口(岳母從小肯定沒教過女兒如何認錯,如今自己就吃女兒的虧)。後來當我變得強硬,試圖強行拖著她去認錯時,令我沒想到的一幕發生了,老婆竟然跟孩子一樣坐在地上哭了,我這時才知道認錯對於她而言有多難。

說一句“我錯了”,原來那麼難!

以前看過一個國外的視頻:爸爸跟女兒在超市買東西。小女兒無緣無故的把姐姐手中的商品打翻在地,姐姐向爸爸投訴了小女兒。爸爸要求小女兒向姐姐道歉,可是小女兒就是不願意道歉,各種打滾撒潑。

說一句“我錯了”,原來那麼難!

但是這位爸爸很有耐心,態度堅決。最後,在爸爸不斷要求和鼓勵下,小女兒才終於鼓起勇氣對姐姐說了sorry,其實,當她說完sorry的那一刻,她發現自己也很放鬆。

可就在這時,一名打電話的女性,慌慌張張路過時撞到了小女兒。小女兒就看著爸爸,她希望能夠得到對方的道歉。

說一句“我錯了”,原來那麼難!

於是爸爸就上前跟那名女性溝通,但是那名女性也是拒絕。她覺得自己憑什麼要跟一個小孩兒道歉呢?況且自己又不是故意的。

爸爸看著女兒失落的眼神,不知道如何是好。但爸爸知道,如果他不能夠令這名女性道歉,他今天對女兒的教育將是失敗的。

說一句“我錯了”,原來那麼難!

於是他找到了超市的管理人員,超市管理人員叫來了警察,在這名女性準備結賬離開的時候警察攔住了她,要求她向小女孩道歉,否則她就會被警察帶走。

說一句“我錯了”,原來那麼難!

最後,在小女孩的鼓勵下,這名女性也鼓起勇氣對小女孩真誠的說了sorry。

認錯為什麼這麼難?我們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一下人不願認錯的心理機制:

說一句“我錯了”,原來那麼難!

一、認錯代表自我否定,而自我否定是很痛苦的事。特別是當時我否定後沒有得到正面的回饋,比如:知錯認錯改錯是美德。

二、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讓孩子從小養成了不認錯的習慣,因為犯錯要遭受到懲罰,所以他們容易養成通過撒謊或死不認錯的方式來掩飾自己的錯誤的習慣。

說一句“我錯了”,原來那麼難!

所以,從家庭教育方面看,孩子認錯後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在認錯方面的行為走向。

父母應該充分認識自己的態度對孩子未來成長的影響。

認錯改錯的人,最受歡迎。

不認錯不該錯的人,基本沒朋友。

認錯不該錯的人,可以立竿見影的改善與對方的緊張關係,但因為缺乏行為的支撐,久而久之,也會讓人遠離。

說一句“我錯了”,原來那麼難!

不認錯改錯的人,會失去很多機會,因為態度的原因,很多人不會給他們改錯的時間和機會,所以他們的朋友圈一般會比較狹窄。

最後,讓我們一起提高覺悟,教育孩子成為一個認錯改錯、受人歡迎的人吧。

歡迎關注 讓我們一起通過學習,做優秀父母,收穫優秀孩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