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中央送出政策“大禮包”力挺民營企業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22日全文發佈。對民營企業的發展送出政策大禮包。


中央送出政策“大禮包”力挺民營企業

中新社發 張國榮 攝

官方緣何力挺民營企業?


原因一:民營企業很重要


中國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所長銀溫泉表示,《意見》明確提出“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我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再次充分肯定了民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銀溫泉強調,目前,民營經濟稅收貢獻超過50%,國內生產總值佔比超過60%、技術創新和新產品佔比超過70%、城鎮就業佔比超過80%、對新增就業貢獻率超過90%。無論在經濟建設領域、社會建設領域,還是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民營經濟都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依託力量,是我黨執政的重要物質基礎。


原因二:民企遇到了困難


全國政協常委,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創始院長李稻葵指出,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經濟正在努力從高速發展轉型到高質量發展,增長速度不可避免地有所下行,民營企業感受到的壓力比國有企業更為明顯。其中部分原因來自於民營經濟的行業佈局特點:


李稻葵指出,民營企業主要佈局在一些競爭性的下游行業,而國有企業一般佈局在上游行業,上游企業去產能調整的速度相對較快,而下游行業的產能處於嚴重過剩,因此在去產能過程中民營經濟承受著更大的壓力。


更重要原因的是,在長期以來的高速發展過程中,民營企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包括市場環境、政策環境和法律環境,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同時,民營企業自身的運營機制,包括公司治理、股權結構、內部決策機制等等也有明顯的缺陷。而這些缺陷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都被掩蓋了。


原因三:民企是“自己人”


李稻葵強調,當前中國經濟能否從高速發展轉型到高質量發展,成功的標誌之一就是民營經濟的成功轉型。2018年11月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如可以用三個字來高度概括,那就是“自己人”。


李稻葵指出,總書記反覆強調民營企業是自己人,民營企業家是自己人,中國政府沒有理由不幫助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沒有理由不幫助民營經濟邁過轉型升級這個坎。


官方如何力挺民營企業?


此次官方送出的大禮包在多個方面送出紅利,無論從市場準入還是從政策環境,都推出了民營企業家翹首期盼的政策。


關鍵詞一:放寬准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文魁表示,在現實當中,民營企業受到歧視、市場競爭不公平的情形,還是長期存在,有時還相當嚴重,民營企業自己稱之為”鋼鐵門”、“玻璃門”、“旋轉門”,等等。


李稻葵也強調,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這方面工作的重點是要進一步放開民營企業市場準入,鼓勵民營企業以各種方式進入到之前的限制領域,包括油氣勘探、開發、煉化和銷售,也包括建設原油、天然氣、成品油儲運和管道輸送等基礎設施。《意見》還提到要支持民營企業以參股形式開展基礎電信運營業務。


李稻葵強調,在電力、電信、鐵路、石油、天然氣等重點行業和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這對於有條件的民營企業而言,毫無疑問是重大利好。


時代集團公司總裁王小蘭也強調,《意見》把准入與規則說清楚了。


王小蘭指出,這些年民營企業也曾在一些領域靠“官商勾結”的方式被准入到了壟斷領域,“稀裡糊塗”地進去,又被“稀裡糊塗”地清場,原因就在於不是有規則地准入。之所以鼓勵民企進入壟斷領域,並不是要讓你去分一杯壟斷利潤,而是要通過競爭的方式推進壟斷領域市場化改革,建立更加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


比如建鐵路,既是市場需求,又是政府公共服務的要求,所以無論誰做,都應當滿足公共服務與市場需求的目標,在統一的目標約束下,各類主體都可以進行充分地競爭。


她認為,各類主體包括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共同參與競爭,可以“博弈”出一套市場規則。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放開民營市場準入,是建立市場規則的最好做法。當然對民營企業來講,一定要認識到,准入的目的就是建立市場規則,一切違背這個目的的准入,都不可能持久。


關鍵詞二:確保公平


李稻葵表示,過去一個時期以來,民營企業是市場監管的重點,相關部門往往認為民營企業最容易違規,《意見》要求,要對民營經濟和其他的經濟體一視同仁,要保證監管的統一性、公平性。另外《意見》還特別提出,要打破在招投標等方面對民營企業的隱性壁壘,也就是說要允許民營企業與其他的所有制主體一起參與招投標競爭。


而公平正是民營企業家所需要的內容。騰訊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馬化騰說,民營企業最大的心願,就是有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和包容的政策環境。實踐中,我們最擔心的是“所有制歧視”,最需要的是“自己人”的認同。


泰康保險董事長兼CEO陳東昇也明確指出,真正的企業家精神不是溫室中的幼苗,不依賴刻意的呵護。只要賦予公正、規範、透明的市場環境和法治環境,企業家自會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創新力。真正尊重和相信民營經濟,就是要用制度保障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真正放下包袱,樹立信心,安心發展。


關鍵詞三:依法治企


北京葉氏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葉青注意到,《意見》指出既要健全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財產,又要推動民營企業依法經營、依法治企、依法維權。


葉青強調,通過依法懲治侵犯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提高司法審判和執行效率,嚴格區分法人財產和個人財產、涉案個人財產和家庭成員財產,持續糾正冤假錯案等等,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同時,明確依法治企才是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永遠的避風港,唯有依法治企合法經營,企業才能長遠發展,唯有誠實守信遵紀守法,企業才能健康成長。


葉青表示,有了這樣的大力支持和深切關懷,我們民營企業沒有理由發展不好。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同樣離不開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自身的努力。


關鍵詞四:減輕負擔


除了提供公平的環境,此次政策大禮包還聚焦為企業減負。此次《意見》推出了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完善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支持力度等多個舉措。


李稻葵指出,上述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舉措。《意見》在政策環境方面還專門提出要建立為優質的民營企業增信的新機制,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設立中小民營企業風險補償基金,這就為很多地方政府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打開了通道。


對於《意見》提出的要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賬款的長效機制,李稻葵分析說,民營企業在實際經營中最容易被大企業,尤其是國企和政府拖欠賬款,這一現象在一些建築工程領域更為普遍。這是長期以來形成的,造成民營企業運營困難的重要環境因素,往往是“抓一抓好一點,稍一鬆又抬頭”。


李稻葵指出,這次《意見》專門提出要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賬款的長效機制。特別值得期待的是相關部門會出臺更加具體的措施,這方面可以借鑑德國的經驗,那就是對於拖欠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賬款的現象“零容忍”,一旦發現將加倍懲處。


減負也是民營企業家高度關注的內容。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指出,《意見》強調,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支持發展以中小民營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民營銀行、社區銀行。


他透露,經初步測算,今年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將為新希望集團各產業降低成本約3億元人民幣,“我們將這些資金投入產品研發和企業發展等方面,為集團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民營企業家信心提振 聚焦高質量發展


“我們兄弟幾個從1979年開始創業,當時卻被戴上“走資本主義路線”的帽子”。


此次出臺的《意見》勾起了劉永好的回憶。他表示,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國家對農業加工產業的大力支持,我們全面轉向飼料行業。到了90年代初期,當時社會上又出現了“姓資姓社”的爭論,對我們的信心受到了很大影響,但還是堅持了下來。


劉永好表示,1993年,他作為非公有制經濟界的全國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八屆一次會議上作了《私營企業有希望》的發言,這是民營企業家第一次在人民大會堂作大會發言。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向縱深推進,新希望不斷髮展壯大。


他強調,新希望能走到今天,源於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源於國家40多年來對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鼓勵、引導和支持,源於全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所帶來的巨大市場機會。這次國家發佈的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鮮明提出“四個堅持”,推動民營企業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健康發展,進一步讓民營企業吃下了定心丸,穩定了發展預期,增強了發展信心。


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陳東昇表示,在吃下定心丸後,民營企業將從三個方面聚焦高質量發展。


其一創新是永恆的主題。技術的創新、服務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都會帶來新的機會。中國民營企業經過40餘年的發展和積累,已經從“模仿創新”走向自主創新階段。


其二,民營企業也要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通過科學的治理結構為企業永續發展提供製度、組織和人才的保證。哈佛商學院曾經有一個數據,說世界範圍內超過2/3的企業都是家族企業,根據全國工商聯的統計,我國民營企業中這一比重超90%。民營企業想要做大做強、基業長青,就要從私營企業向現代企業轉型,從家族企業轉向股份制企業。


其三,民營企業要力爭成為各行各業的頭部企業。大產業有頭部企業,小產業有頭部企業,細分行業以及細分行業的細分市場也有頭部企業。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只有頭部企業才會逆勢上揚,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就被邊緣化被淘汰。


他強調,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關鍵就是要走創新驅動、效率驅動的道路,力爭成為各個產業和行業的頭部企業。

來自:國是直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