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剛開始做水產這行,12月水產養殖越冬環節有什麼管理知識可以分享下嗎?

國際石材展在線


對於剛入行的水產養殖的人來說,冬季飼養又是一個不小的問題。這個問題有點模糊,養殖的動物不明確。所以,這裡假設是養蝦,因為最近拜訪一些水產養殖場,多是由原來養豬轉過來的。一般這些人都會選擇經濟價值比較高的養殖品種,如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桂魚、加州鱸魚等。

另外,我們把養殖地點假設在廣東、廣西、海南。因為,國內其它地區的南美白對蝦養殖冬季基本上停止。江蘇等地的小溫棚養殖還可以持續一段時間,其它就是一些“工廠化養殖”的場了。因此,本文還是集中於大棚、或小溫棚南美白對蝦養殖的討論上。

1、溶解氧:冬季水溫低,即使是採用塑料大棚,在不供暖的情況下,水溫也不會很高。理論上講,這種水溫下,一般溶解氧應該較高。由溶解氧變化曲線可以看出,當水溫維持在25℃時,養殖水體溶解氧理論上可以達到8mg/L以上。

養殖水體中溶解氧隨溫度升高而下降

大家都知道,溶解氧是保證對蝦正常生長和健康生長的必需物質,同時對調節水環境中眾多物質的氧化分解起著主導作用,也是改良水質和底質的必需物質。

一般來說,對蝦養殖過程中,底層水溶解氧不應低於4mg/L,最好保持在6mg/L以上。水中溶解氧不足,可使對蝦運動能力下降、食慾減退、餌料係數增大、體質下降、疾病增多。同時,溶解氧不足會促進池水中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的產生,並加大其毒性,嚴重時可造成對蝦大量死亡。

以上講的都是在自然狀態下,養殖水體中應該有的溶解氧。但採用冬季大棚技術,解決了“保溫”問題,也將棚內養殖水體與外部自然環境的“交流”程度降低了。這種阻斷的結果,導致棚內空氣中氧含量不足,因此,也容易引起養殖水體中的溶解氧不足。

所以,要保證養殖水體中有足夠的溶解氧,必須保持24小時不間斷曝氣,增加水體中溶解氧含量。可以在天氣晴好的時候,上午10:30以後打開部分棚膜,保持良好通風,下午3:30以前,蓋好棚膜。這樣,既可以與自然界進行有效的空氣交流,又可以及時保證棚溫度損失最小。

天氣晴好時,中午進行通風換氣

2、水質與底質:冬季水產養殖,藻類培植是一大難題。我們知道,藻類是利用養殖水體中有機質分解物,在陽光的作用下,進行光合作用,從而為養殖水體提供大量的溶解氧。

但是,冬季大棚一般透光率較低,特別是有些養殖場為了“省錢”,購買的棚膜透光率較差,這就大大地影響了藻類的光合作用。光照不足,加上水溫變化,導致藻類生長弱,甚至難以培藻。這對調節水質和底質、提供充足的氧氣將造成不利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靠化學改底、微生物製劑穩水來保證水質與底質的穩定。實際上,水質與底質的“變壞”,最終也體現在養殖水體“缺氧”。通過下圖,各位可知養殖水體中,最大的耗氧源不是養殖的對蝦,而是底質發酵、分解消耗。

底質有機物分解等是最大的耗氧源

因此,冬季水產養殖更應該早期預防底質變壞。當水溫足夠低時,底部微生物活動弱、對蝦活動弱,等等因素造成底部“未變壞”。

一旦連續晴好天氣,棚內溫度快速上升,養殖水體中生物活動量增加,微生物、藻類、對蝦等活動量都會隨溫度升高而增強。於是,水體內溶解氧消耗增加,底部發酵、分解活動增強。

當養殖水體中溶解氧不足時,特別是池塘底部最容易形成“缺氧”狀態,厭氧發酵的過程,往往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的產生量及毒性都會增大,極易造成對蝦中毒、缺氧、偷死。

當冷空氣過後,要特別引起注意,先化學改底,提高池底氧化還原電位,再補高效的有益菌,快速分解有機質及殘留物。注意,冬季少用芽孢類“高耗氧”的微生物。保持增氧機的功率在0.7千瓦/時以上,而且最好是底部增氧。

3、提高消化率:由於冬季養殖水溫低,對蝦體內消化酶的活性也隨之降低。於是,需要輔助提高其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能力。

提高飼料消化利用率的途徑,一是飼料生產工藝上解決,這是由飼料廠決定的,當你選擇了某一品牌的飼料,其消化利用率也就是個“定值”了。二是通過現場操作解決。其一是飼餵方式,少量多餐,可以減少飼料浪費,提高飼料採食率。這是在提高“進食量”上下功夫,並沒有解決“消化吸收率”問題。其二是添加生物製劑,體外消化加體內微生物輔助。這樣,既可以減輕對蝦肝胰腺的負擔,也可以有效提高營養物質消化吸收率。

近年來,我們在蝦苗、成蝦養殖方面,大量採用了微生物製劑拌料技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重點在於先選擇好高效的微生物製劑,然後正確地使用。不要認為選擇了好的產品,就一定得到好的結果。如果不正確地使用,包括養殖過程中的許多技術,不正確的操作,都不會達到預期效果。

營養儲備不足,導致冬季養殖對蝦的蛻殼週期延長,一般都要20多天。這會帶來一些問題,一是營養儲備不足,蛻殼不遂,造成偷死;二是蛻殼週期延長,一部分蝦體表沾染“汙染物”的機會增加,經常會形成“鐵蝦”,蝦殼表明粘上很多沙粒、泥粒、有機質殘餘物等,造成對蝦無法正常蛻殼。

所以,要注意電解質的補充,一般通過拌料、潑灑的方式。

冬季水產養殖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注意,本文算是拋磚引玉吧,簡單討論這麼幾個問題。

以上個人觀點,敬請指正。這裡是農牧生態循環實踐者,感謝關注。歡迎留言、討論、交流。


農牧生態循環實踐者


1、底質管理:冬季池塘水體分層明顯,底層水溫比池塘上層水溫通常要高2~3℃。魚類為了避免凍傷會長期棲息在池塘底部,但池塘底部是汙染最嚴重的地方,長時間底部發酵會產生酸性物質、硫化氫等有害物質,當達到魚類不適的臨界點時,越冬魚類將被迫上浮躲避危害,這時溫水性魚類(如草魚、黃顙魚、生魚、桂花魚等)極易凍傷滋生水黴病、赤皮病等。

為了防止池塘底部問題給越冬魚類帶來的危害,越冬期間定期使用以下改底方案非常重要:每月使用一次“通威底改”(3畝/包)。

2、水質管理:低溫期池塘水體中藻類的新陳代替週期一般為25天左右。冬季水溫太低會導致池塘中物質和能量循環大幅降低,池塘底泥中的氮、磷、鉀等藻類營養物質很難釋放出來,老的藻類死亡後,新的藻類因為缺乏營養物質很難生長替代。有益藻類稀少的池塘會導致水體發黑、發暗、發黃,大量生長角甲藻、小金毛藻等有毒藻類,池塘水體保溫效果也很差。

越冬之前,水溫15℃,使用通威“黃金肽”(每畝水面使用1公斤)+通威“培藻素”/藻菌多肽(每畝水面使用1公斤),培養良好的藻相。





江河湖海人稱黃藥師


12月天氣一天比一天冷,12月很多水產養殖的朋友都已把水產品捕撈上市,魚塘清理乾淨等待明年開春重新養殖,大顯身手。但也有很多養殖朋友像我一樣陪伴著養殖對象越冬的,那麼水產養殖越冬需要怎樣管理呢?下面分享一下我個人的見解吧。

首先要做好保暖工作。冬天天氣變化無常,寒冷天氣佔握了主流,不但陸上生物怕冷,水裡的生物也怕冷。所以我們就要儘可能的為他做好保暖。主要有第一、蓋冬棚。蓋冬棚的好處是基本上不會受到寒潮影響生長,能讓養殖週期縮短,提前上市,但投入大成本增加。第二、加高水位。儘可能的讓你的魚塘水位加到最深,前提是你養殖的品種,要耐得住一定的低溫。

第二要做好防蟲改底工作。每年的八月份到第二年的四月份都是蟲害高發期,特別是南方地區,氣溫又不是特別冷,無法將害蟲冷死。所以要定期抓魚去用顯微鏡檢查,確認有無害蟲滋生,好做出正確的防治。之後就是定期改底,主要使用氧化改底或者分解改底產品。很多人認為,冬天飼料喂得少或者都不喂,就不用改底,那是不科學的。其實冬天塘底也會產生一定的有機物,如果不定期改底,就更容易引發蟲害滋生。

你上是本人對冬天魚塘管理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農夫阿華


冬季是水產養殖關鍵。魚苗、魚種越冬後才能加強餵養,商品魚越冬後就要趕著春節的消費節點進行出售。


冬季水溫低,魚類活動、攝食減少,為避免冬季進行漁事,越冬需要提前準備。

一是入冬前加強餵養。魚類進入冬季基本就停食了,其身體消耗的能量就來自秋季儲備。秋季水溫、氣溫適宜,要加強投餵,提前使魚肥育起來。當然,加強餵養並不是過量投餵。可以投餵精飼料,也可以少量多次投餵。

二是調控好水質。冬季魚塘基本屬於修養狀態。如果水質差,冬季調水或頻繁換水會影響魚類,造成應激。所以,水質需在入冬前調好。可以通過換水、使用底改劑、微生態製劑等調節水質,使水質清新爽活。


三是做好禦寒準備。進入冬季,將水位升至最高,這樣有利於保持池塘底層水體溫度穩定。可以用稻草等搭建防風棚。

四是做好疾病預防。秋季時加入藥餌進行投餵,比如維生素、大蒜素、三黃粉等。另外,要對水體進行消毒和殺蟲。

進入冬季要避免捕撈等漁事操作,防止感染水黴或其他疾病。


春種夏耕秋收冬藏


剛開始做水產這行,12月水產養殖越冬環節有什麼管理知識可以分享下嗎?

對於水產養殖者來說到了冬季之後一般都是相對輕閒的季節,因為水溫低一般都喂的很少甚至是不用喂。但這並不代表不用去管理,那麼在12月份中對於越冬塘如何來管理好呢?對於這一問題踏火來說下個人的心得。


  1. 首先要做的就是入冬前的殺菌和殺蟲,在水溫還沒完全降下來之前要將越冬的魚塘用藥殺菌、殺蟲,這樣的目的是減少病原入冬,通常是在水溫還沒有低於15度時用藥,因為這時水溫相對高一點用藥的效果會更好。


  2. 當用完藥物過3天后則要選擇晴天用藥來改底,很多朋友以為冬天水溫低不用改底,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因為這時不用藥改底,那水中的有機質會越來越多,到第二年水溫一高,水中的氨氮這些很易突然升高,這對於魚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因此在入冬之前一定要用藥改底。
  3. 管好水,在入冬天要將塘裡的水位慢慢加到最高處,特別是冬季很冷的地方更要加水,因為水位深了之後,塘底部的水溫才會高,這樣才利於魚越冬。同時在冬季只要水面還沒有結冰,則要定時選擇在晴天溫度高的時候將塘裡的水換一些,這時換水的量不用太多,最好是隻換底層的水。其目的就是讓水流動一下,將塘底的一些髒物排走,這樣才不至於以後水質變差,水溫在10度以下時一般一月這樣操作2-3次就可以了。
  4. 合理投餵,不要以為冬天水溫低魚就不吃了,在冬天只要水溫合適魚照樣會吃食,一般只要水溫在10度左右,在晴天的中午都可以給魚喂少量的精料,這樣才不會讓魚在冬季掉過多的膘,保持好的體質過冬。


以上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僅供參考用,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