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券商業另類“降準”落地 有望節省300億流動資金

北京商報訊(記者孟凡霞 馬嫡)備付金計收規定放寬,券商業再迎利好。12月20日,中國結算髮布了修訂後的《結算備付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便是調整了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收取比例,由20%降至18%。此舉也被業內稱為是為券商業變相“降準”,分析人士指出,這項調整可為券業節省近300億流動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一定程度提升券商的槓桿率與盈利能力。

據瞭解,該《辦法》是11年來首次修訂,意在推進結算備付金收取制度優化工作。與2008年版本相比,本次修訂最關鍵的看點在於調整債券以外的其他證券品種的最低備付金計收比例,將“債券以外的其他證券品種按20%計收”修改為“按18%計收”。這就意味著,股票、基金、ETF、LOF、權證等品種結算備付金下調2%,相關機構可自由運用的資金會更多。另外,本次修訂其他調整還包括完善最低結算備付金差異化收取條款、補充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市場相關結算備付金收取相關規定等。

中國結算相關負責人表示,結算備付金計收比例下調主要考慮到:一是計收比例下調工作,需要確保市場結算風險可控。經過測算,目前下調幅度符合《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原則(PFMI)》及中國結算公司相關風險管理要求;二是採用循序漸進方式,下一步,中國結算將在優化DVP(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的一種結算方式,稱為“券款對付”)。結算制度安排,提升結算系統風險應對能力,保證結算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優化包括計收比例設定在內的結算備付金收取制度。

何為結算備付金?據悉,結算備付金是作為結算參與人存放於其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開立的資金交收賬戶中,用於完成證券交易及非交易結算的資金,在保障資金交收順利完成和防範結算風險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從事證券交易場所上市或掛牌的證券、證券投資 基金及其它證券類金融產品交易結算業務的結算參與人應遵守本《辦法》。

券商投行從業人士何南野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中國結算在此階段做出這項調整,核心是降低全市場交易結算的成本,提升交易結算的效率,推動我國股票市場活躍度的提升。近期A股市場開始呈現出良好的變化,各項改革改革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中國結算的備付金比例下調,是整體改革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我國A股市場短期發展和長期發展都是有利的。

北京商報記者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三季度末,按上市券商母公司口徑計算,目前43家公司合計結算備付金規模達到2867億元。其中,有10家券商結算規模超過100億元,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廣發證券結算備付金規模在200億元以上,分別為306.89億元、291.67億元和211.1億元。另據業內人士測算,加上未上市券商、部分基金公司的結算備付金,總體受新政利好的結算備付金將不少於3000億規模。

事實上,證券公司擴大傳統業務優勢、開展創新業務、提升抵禦風險能力等都需要雄厚的資本規模作為基礎。何南野指出,對於券商而言,降低了備付金的比例帶來直接影響是為券商節約了近300億元的流動資金,提升了券商從事股票交易結算的積極性同時也提升了券商擴大股票交易結算規模的能力,當前更少的資金可以撬動更大的交易規模,此外,還減少了資本金的消耗,空餘出來的資金可用於其他業務拓展,增大收入和利潤來源。

中銀國際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王維逸還表示,本次備付金計收的放寬顯示出證券市場發展日漸成熟,結算風險管理水平提高。此次下調將大幅提高券商及其他參與人的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資金成本,一定程度提升券商的槓桿率與盈利能力。

事實上,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改革提速,市場交投回暖,加上科創板推出、再融資規則鬆綁、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等政策利好不斷釋放,Wind數據顯示,Wind券商指數年初至今已漲幅超過40%。興業證券金融行業分析師許盈盈表示,截至12月20日收盤,券商板塊整體PB(平均市淨率)為1.59倍,對應行業年化ROE(淨資產收益率) 6-7%,仍處於合理估值1.5-1.9倍的偏下水平。考慮券商政策面以及基本面繼續向好因素,投資者可增持券商板塊,尤其是頭部券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