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公募基金,出現一個歷史罕見大事


公募基金,出現一個歷史罕見大事

截止到上週五的12月13日收盤,在公募基金當中有6只主動的權益類基金年內的收益超過了100%,最牛的賺錢最多的要屬廣發雙擎混合基金了,年內收益達到了121%,其中在這6只基金當中,廣發基金公司就佔到了3只,基本上都是基金經理劉格菘一人全部包攬,對於公募基金,這個事情在歷史上非常罕見,應該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現象。

我記得在上週的時候,翻倍的基金不到5只,轉眼之間就到了6只的水平,馬上距離年底還有12個交易日,說不定還有新的奇蹟誕生呢。

出現這種現象,人們一定在想,為什麼廣發基金那麼牛,而且翻倍基金收益中廣發就有3只,並全都集中在基金經理劉格菘一個人的身上?

我覺得這個是A股市場的一個新的現象,是A股市場結構失衡或者分化導致的情形,你去仔細看看廣發基金三隻翻倍基金,從中可以獲得這樣的收穫,持股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科技股,而且都屬於行業裡面不同的細分領域的龍頭,在今年對科技熱潮的大背景下,個股的收益早就翻倍了,基金淨值跟著大幅度上漲自然在情理之中。

應該說廣發基金的操作模式給市場設立了一個很好的賺錢榜樣,對基金來說這種操作屬於典型的行業集中型的持股,只要整個行業判斷對了,淨值就能持續上漲,而跟風險防禦類的基金大有不同,有些基金經理為了迴避市場風險,往往在不同的領域分散持股,表面看起來在為風險考慮,實際上一些被邊緣化了的行業,基本在持股過程中不僅不能起到很高的分散風險的作用,由於股價下跌還會拖累淨值,所以你會看到今年收益不好的,幾乎都是保守型的基金操作模式。

這些基金經理的操作模式估計在未來會被顛覆,畢竟未來的選股邏輯主要還是結構性為主,行業龍頭或者核心資產的突出化為主,什麼意思呢,主要還是應該呈現在那些能夠反映行業龍頭的品種,這些會在資金的追捧下不斷上漲,而非龍頭的或者一些行業的估值雖然比較低,但是得不到市場的認同,雖然防禦了風險,但賺不到錢。

總結,通過翻倍基金這個罕見事情,給我們操作帶來的最大啟示,第一選擇基金一定要看當前在市場上表現的行業是哪些,行業的彈性到底如何,這是一個大的方向,然後根據行業零頭羊的特色去選擇權益類基金,看哪些基金比較能明顯的凸出行業的特徵,最後看因為行業的選擇正確淨值是都有排名優勢,如果符合上面的要求,那麼你選擇的基金和股票也一定會牛氣沖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