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帥氣」黑龍江這個中國最北小站,一年吸引30萬“找冷客”

黑龍江第一門戶網站 本地值得信賴的公眾號

東北網

一段路的點滴變化,

隨歷史車輪一起滾滾向前:

中國最北端的客運站

熱水也奢侈

東經122.51度,北緯52.99度,祖國雄雞版圖的雞冠處,黑龍江省漠河火車站,中國最北端的客運火車站。

「帅气」黑龙江这个中国最北小站,一年吸引30万“找冷客”

從前的漠河火車站

55歲的於曉聲是遼寧人,因父母支援大興安嶺建設,10歲時來到漠河。當時他們從吉林白城出發,坐了一天一夜臨時客車到了大興安嶺樟嶺火車站,又坐了六個小時公路段的軌道車到達西林吉站,也就是現在的漠河站。當時這座家門口的火車站剛剛建站兩年,以貨運為主。

於曉聲:“現在咱漠河站主要以客運為主,以前是運煤運木材。之前沒有玻璃門,木頭門,釘的纖維板,以前小平房,外觀小趴趴,行李房、售票室、候車室都在一起,都在那個小房子裡面。”

「帅气」黑龙江这个中国最北小站,一年吸引30万“找冷客”

七八十年代拉著木材的列車

「帅气」黑龙江这个中国最北小站,一年吸引30万“找冷客”

漠河站最初的前身西林吉站還是小平房

於曉聲1984年從部隊復員分到了車站,從調車員到客運員,一干就是35年,家門口的漠河站成了最熟悉的地方。

於曉聲:“你看這水現在達到100度,之前咱這是水開了,放那兒一會兒就達不到那麼大度數了……”

「帅气」黑龙江这个中国最北小站,一年吸引30万“找冷客”

漠河站附近居民區的水房,

之前車站也這麼打水。

客運值班員於曉聲的一天,從接一杯熱水開始。“多喝熱水”在以前的漠河站可是件奢侈的事。2015年以前,漠河站不通自來水,如何在潑水成冰的冬天從站舍外的井裡平穩把水挑回來,是每個客運值班員的必修課。

於曉聲:“那個時候,咱鐵路有井房子,從井那兒挑過來,咱們有電水壺,燒開後放到保溫桶裡面供應旅客。人少的時候,水不能保證總那麼熱,人多了水不夠用。”

室內外溫差六七十度

這裡上廁所曾需要“刨尿冰”

2015年前,漠河站還沒有站內廁所。冬天室外零下三四十度,於曉聲要去站旁一百多米遠的旱廁刨冰。

於曉聲:“咱們冬天屋裡是零上30多度,屋外是零下40多度 ,它溫差特大,一出去相差六七十度。上去刨廁所去,整個鉗子,尿冰,結的尿冰用鉗子往下攛,方便完就凍上了,凍上就得刨。”

「帅气」黑龙江这个中国最北小站,一年吸引30万“找冷客”

居民區的旱廁和車站以前的廁所類似

刨尿冰,這個南方人“聞所未聞”,北方人“少有耳聞”的事情,在2015年漠河站新候車室建成前,是入冬後於曉聲們的日常工作。

於曉聲:“沒有洗手地方,根本就是一個磚,磚的外邊砌個廁所,一個旱廁。14年之前還那樣,咱們15年搬到新候車室,條件才是一步一步好轉。這是自來水,這是小便池,小便池都感應的了,都隔板了,空氣清新劑,咱們有植被有花,牆上掛的畫。”

於曉聲的工作首先是清理站內衛生。

記者:“咱們還有專門的工具啊?”

於曉聲:“對,專門的工具。我們這一天流程,清掃完草坪,收拾完衛生,有時候是收拾線路衛生。擦凳子凳面的,收拾擦玻璃的,門玻璃,一天走的人摁的手印啥的……”

「帅气」黑龙江这个中国最北小站,一年吸引30万“找冷客”

客運員清晨需要清理站內垃圾

35年客流量翻17倍

從前的漠河站是小平房,木頭門窗、水泥地,木頭老化,車站站舍四處漏風。2015年10月24日,漠河站新站房投入使用,新站舍換成了塑鋼窗和玻璃門,外觀造型別具匠心,候車室有三四個籃球場大。但於曉聲還是沒想到,客流量增長迅速,空間還是不夠。

「帅气」黑龙江这个中国最北小站,一年吸引30万“找冷客”

如今的漠河站

「帅气」黑龙江这个中国最北小站,一年吸引30万“找冷客”

有三個籃球場那麼大的候車室

於曉聲:“那時候候車室也小,現在是旅遊量增加了,現在的最高峰咱們候車室要容納2000多人,位置是310座,六七倍了。主要是六月到九月旅遊高峰。這馬上就十月末到這兒看雪了,正常咱們這九月末基本就下雪了。”

「帅气」黑龙江这个中国最北小站,一年吸引30万“找冷客”

貨運車進站

「帅气」黑龙江这个中国最北小站,一年吸引30万“找冷客”

貨車車頭和車廂拼接

過去,大興安嶺的煤炭和木材從祖國雞冠處沿著鐵軌一路向南。現在,南方的遊客一路向北,到漠河來體驗“找冷”。1983年,漠河站平均每天只有53名乘客,全年客流量是19345人。2018年,全年客流量344324人,是1983年的17倍多。

也是在去年,只有兩萬多城區人口的漠河由縣轉市,旅遊讓這座小城有了更多的活力。

於曉聲:“今天一天接發車就開始了。”

廣播:“各位旅客你們好,快速7041次列車……”

「帅气」黑龙江这个中国最北小站,一年吸引30万“找冷客”

七八十年代人們乘火車

只有低站臺

「帅气」黑龙江这个中国最北小站,一年吸引30万“找冷客”

如今高站臺配合渡板

上下車十分方便

列車停靠站後,車廂門和站臺在同一高度對接,伴隨著一聲聲渡板打開的聲音,行李箱的輪子和地板親密接觸,四方來的遊客們又走向四方。

於曉聲:“站臺以前就是低站臺,旅客上下車特不方便,尤其歲數大的,得走那個車梯,現在都變成高站臺了,車一停以後直接站臺和車門是平的,打上渡板,走平道似的。”

工作人員:“還是屋裡暖和。”

「帅气」黑龙江这个中国最北小站,一年吸引30万“找冷客”

漠河站的站臺

「帅气」黑龙江这个中国最北小站,一年吸引30万“找冷客”

準備出發的客運列車

9月初的漠河,早上的氣溫已經是個位數。接完這趟車,於曉聲回到暖和的大廳裡,等待下一趟列車到來。

於曉聲:“咱車站建的好了,工作環境也好,現在我們就是以站為家,一年的時間在車站呆半年,工作環境好了幹活啥也舒心了……”

家門前的火車站,站已經成了家,變化都在眼裡。

漠河站售票員兼廣播員佟巖:“現在哪有再拿大包小包扛著的,非常少了。過去拎半袋土豆,現在需要嗎?不需要了,你就隨身攜帶點旅遊物品。”

家門前的火車站翻修一新以前每天只有幾趟車,現在有十幾趟。

齊齊哈爾供電段退休職工王振玉:“過去就那兩趟車,你就得等。客車的聲音就比較發悶,貨車就骨碌骨碌骨碌,指定能有區別。人流量那時候少,以後咱這地方要開發旅遊,這個旅遊事業要是發展的好,那人不是更多嘛。”

「帅气」黑龙江这个中国最北小站,一年吸引30万“找冷客”

以小見大,

我們的家鄉,我們的祖國,

發生了多大的變化!

來源:中央廣電總檯中國之聲、新聞夜航

統籌:王剛、高長利

監製:陳寶林

/祝福

/喜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