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解密盧溝橋事變諸多謎團

1937年7月7日,日軍進攻盧溝橋,盧溝橋事變爆發。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

  盧溝橋事變後的中國,處於民族最危亡的關頭:各大城市相繼在會戰中失守,首都南京也最終陷落。政權隨時宣告覆滅。此時國民黨內部也是一片主和的聲音,日軍也認為中日戰爭即將結束,擬建新的親日政府。但是,盧溝橋事變留給人們許多謎團。

  盧溝橋的日本鬼子是從哪裡來的?

  說起盧溝橋事變,人們往往會對一個問題不大明白——日本軍隊不是待在東北嗎?1937年盧溝橋事變的時候,華北並沒有淪陷,宛平盧溝橋一帶怎麼會有日本鬼子呢?他們是從哪裡來的?

  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辛丑條約》說起。

  1900年,山東、河北一帶的愛國民眾為了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挽救民族危機,掀起了聲勢浩大的義和團運動。但這場反帝愛國運動在英、法、日、俄、德、美、意、奧“八國聯軍”的殘酷鎮壓下失敗了。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慈禧太后挾光緒皇帝倉皇西逃。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與諸列強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屈辱的《辛丑條約》。列強通過該條約,不僅向清政府勒索4.5億兩白銀,還附加了許多苛刻條件,其中一條就是外國軍隊可以駐紮於北京和從北京到山海關沿線的12個戰略要地。實際上,早在《辛丑條約》簽訂前的4個月,日本政府就以“護僑”、“護路”為名,宣佈成立“清國駐屯軍”,任命大島久直中將為第一任司令官,司令部設於天津海光寺,兵營分別設於海光寺和北京東交民巷,兵力部署於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島、山海關等地。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及其周圍的戰略要地,本來應該是我們最核心的守備區域,但這裡卻駐紮著日本和其他列強的龐大武裝,這在今天來說是不可想象的,而在當年卻是確鑿無疑的事實。這支龐大的武裝,猶如一隻登堂入室的惡狠,對中國人民不僅是一種威脅,更是一種創深痛巨的民族恥辱。

  1912年,日本將“清國駐屯軍”改名為“中國駐屯軍”。因該軍駐紮華北,通常被人們稱為“華北駐屯軍”,因其司令部設於天津,又被稱之為“天津駐屯軍”。

  在侵華的日本軍隊當中,最有名的當屬關東軍了。但與“中國駐屯軍”相比,關東軍只是個“小字輩”而已。它成立於1919年,比“中國駐屯軍”整整晚了18年。1937年製造盧溝橋事變的,正是駐豐臺的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第一聯隊第三大隊。到那時,日本的“中國駐屯軍”駐紮北平已有36個年頭了。

  挑起事端的日軍後來為何不正常死亡?

  1937年7月7日,幾個狂熱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在上級的授意下,在北平盧溝橋挑起事端,打響了全面侵華戰爭的第一槍。那麼,這幾個日軍得到了什麼下場呢?

  田代皖一郎心臟病暴斃 田代皖一郎是日本佐賀縣人,時為中將軍銜。1937年7月7日夜,駐豐臺日軍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的嚴辭拒絕。8日凌晨,田代下達進攻命令,日軍猛攻盧溝橋及宛平縣城。中國駐軍奮起還擊,並於8日夜奪回了龍王廟及鐵路橋,打擊了日軍的氣焰。7月11日晨,日軍統帥部作出向華北派兵的重大決定,並且撤掉了田代中國駐屯軍司令官的職務。田代聞訊後,羞憤交加,於15日突發心臟病暴亡。

  牟田口廉也羞怒自殺 牟田口廉也大佐,時任侵華日軍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第一聯隊聯隊長。8日凌晨4時,牟田口廉也威脅中方談判代表,要進宛平城搜查失蹤士兵,被我代表王冷齋嚴辭拒絕。4時23分,牟田口廉也下令在現沙崗村大棗園沙丘陣地的炮兵向宛平城開炮,牟田口廉也在盧溝橋打響了第一炮,親手點燃了戰火。為此,天皇裕仁親授其金鷹三級勳章,晉升為少將;1941年11月6日又晉升為中將,編入南方軍,參加太平洋作戰。1944年3月8日,日軍發動“烏號作戰”,牟田口廉也率第十五軍3個師團及特種團計15萬餘人馬,在緬印地區,被中美、英印聯軍和中國遠征軍打得落花流水,損兵折將十幾萬。經過幾個月的雨季大潰敗,牟田口廉也的十五軍已所剩無幾。日軍大本營異常惱怒,將緬甸方面軍司令官和參謀長全部撤換,牟田口廉也也被解除軍職,羞怒之下自殺。

  森田徹被碾為肉餅 森田徹中佐,1936年調任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第一聯隊副聯隊長。盧溝橋事變時,森田徹在現揚指揮日軍“演習”,是日方戰地談判代表。據中方戰地談判代表回憶,這個矮傢伙是個態度極為蠻橫的法西斯軍人,極討厭。由於積極參加盧溝橋事變和進攻宛平作戰有功,獲金鷹三級勳章。1938年3月1日晉升大佐,調任關東軍第七國境守備隊隊長。1939年5月11日,關東軍挑起諾門坎戰役,與蘇蒙軍激戰,關東軍損失慘重。8月2日,森田徹大佐調任23師團步兵71聯隊任聯隊長,接替戰死的代聯隊長東京治中佐。由於朱可夫率領的蘇蒙軍是由飛機、大炮、坦克和騎兵組成的立體作戰,日軍聯隊長以下官佐大部分戰死。森田徹驅使部下靠近坦克投擲燃燒瓶、手榴彈,但蘇制坦克使用柴油機,又高又大且裝甲厚,日軍對它奈何不得。戰到22日,大隊長以下軍官全部戰死。到26日上午,森田徹大佐下令燒燬聯隊軍旗和密電碼本,頭纏白布條,率殘部跳出戰壕,揮舞戰刀衝向蘇軍坦克群,集體“玉碎”,森田徹剛衝出幾步,即被坦克重機槍射倒,被蘇軍坦克碾為肉餅,落得個粉身碎骨的下場。

  一木清直死於美軍坦克 一木清直少佐,是事變中第一個開槍的日軍。同年10月8日越級晉升大佐,獲天皇授予的金鷹三級勳章,擢升為關東軍第七師團步兵第十四旅團第二十八聯隊長,調中國東北作戰。1942年4月底,第七師團以步兵第二十八聯隊為基幹,組編成旭字一木支隊,一木清直擔任支隊長,率精兵3870人,於5月5日乘船南下,去參加攻打中途島作戰。6月6日,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慘敗。8月7日,一木奉命支援瓜達爾卡納爾島,18日晚,一木支隊在瓜島登陸,發起爭奪島上亨德森機場戰鬥,損失極為慘重,一木清直也多處受傷。於是他命令通信隊向其上級發出“一木支隊全軍玉碎”的電報,滿身是傷的一木,躺在瓜島潮溼的叢林裡,眼睜睜望著美軍坦克張開血盆大口軋來,這個軍國主義狂徒眨眼間便粉身碎骨。

  為什麼是盧溝橋?

  盧溝橋事變前,日軍在中國的勢力已經擴張到了平津一線。這時駐守平津的中國軍隊是29軍。1935年日本成功地通過一系列策動把國民黨中央軍逼出華北,簽訂了《何梅協定》等。中央軍撤出後的權力真空被宋哲元的29軍填補,29軍是西北軍系列,當時有37、38、132、143四個步兵師,第九騎兵師和一個特務旅,加上保安部隊總兵力約10萬人,成為華北能與日本抗衡的主要力量,曾和日軍在1933年長城抗戰中有過交鋒。

  1937年前,日軍已經從北、東北、西北三個方向對平津形成合圍之勢。

  1937年,“中國駐屯軍”司令部轄河邊正三為旅團長的第四旅團,約6000人,分駐北平、天津、通縣、山海關等地。日軍策動華北五省自治失敗後,在通縣扶持殷汝耕成立一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基本上把冀東22縣劃入勢力範圍。

  而這時候的日本軍隊要再進一步發展擴大侵略的話,也必須要佔領平津。這是華北最重要的兩個都市,南下有幾條鐵路,從北平到綏遠,津浦鐵路、平漢鐵路,不佔領怎麼辦呢?

  進一步的戰爭要有一個藉口,要挑起事端,導火線,於是有了盧溝橋事變。他也可以不選擇盧溝橋,而選擇別的地方,比如豐臺,他總要選擇一個地方挑起戰鬥,然後擴大。

  事實上,日軍這一系列的侵略行徑幾乎都是一個模式:先到中國軍隊控制範圍的深處取得一個“點”的駐兵權,這個“點”一般都在鐵路線上,然後自己製造事端反誣中國軍隊,再通過政治和軍事訛詐,獲得對大面積領土的侵佔。

  

中國軍隊為何以多敗少?

  對中日戰爭,當時國共兩黨基本上認識一致,是持久戰。

  1937年8月國防會議上,國民政府確定了持久消耗戰的方針,用比較長的時間消耗敵人,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整體戰局上是持久的防禦戰,具體的戰役上又要實行速決戰。1938年5月,毛澤東總結10個月來的戰鬥,寫了《論持久戰》。

  根據何應欽的數據,抗戰初期日本現役兵力38萬人,海軍艦艇約190萬噸,飛機2700架。而中國現役兵力170萬,海軍6萬人,飛機314架。八路軍還有三個師(115師、120師、129師)。

  數量上中國軍隊比日軍多,但是數量多不見得就是強。中國軍隊派別林立,矛盾重重。這還在其次,尤為重要的是士兵素質普遍較低,缺乏有效訓練,戰鬥力不強。可以說,日軍的裝備遠遠超過中國軍隊。

  可是隨著戰爭的發展,日本的缺點暴露出來,就是戰線拉長了,兵力不足,就分散了,日軍無法處處把守了。所以只能依靠偽軍,很多地方是象徵性的。日本自己也知道,他的力量無法對中國進行持久作戰。所以想“三個月內滅亡中國”,但這個想法失敗了。

轉自:共產黨員網



(瞭解更多反邪教知識,傳播社會正能量,請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太白劍”、微博“寶雞反邪教”、網站秦嶺雪“http://qinlingxue.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