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來一碗雲南昭通燃面配上包穀酒

雲南省東北部的昭通市,古稱“烏蒙”,來自人名,後成為地名,有大烏蒙城、小烏蒙城、烏蒙山等。元設烏撒烏蒙路。明代屬四川。清雍正年間改土歸流時,雲貴總督鄂爾泰上疏稱:“四川有可制之權而無可制之勢,雲南有可制之勢而無可制之權。”並說:“烏者黑也,蒙者不通也;烏則昭之,蒙則通之”、“昭明宣通”。建議將烏蒙改為昭通,並劃歸雲南。雍正皇帝准奏,於1731年將其劃歸雲南,並改名為昭通。


來一碗雲南昭通燃面配上包穀酒


昭通這塊古樸神奇的土地,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以蜀郡太守李冰開鑿焚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為了進一步經略雲南,派李冰開鑿的焚道延伸至建寧(今曲靖),史稱“五尺道”。


中原文化的南漸,今昭通地處“五尺道”樞紐,得風氣之先,是雲南最早、最充分接受中原文化影響的地區。


來一碗雲南昭通燃面配上包穀酒


昭通位於雲、貴、川三省交界之處,素有“鎖鑰南滇,咽喉西蜀”之稱。昭通久而久之成為了三省人民往來頻繁之地,人口的流動使川菜、黔菜、滇菜三個菜系在此融合,形成了兼有三味的昭通菜。


大關花粑粑

大關花粑粑用苦蕎粉在土製砂鍋中烙製成絲狀煎餅,純手工製作,加上油辣椒、蔥末、蒜水即可食用,味美可口,風味獨特,是當地男女老幼皆愛的地方小吃。


來一碗雲南昭通燃面配上包穀酒


昭通天麻汽鍋雞


工藝:汽鍋

主料:烏骨雞 500克

輔料:天麻 12克

調料:大蔥 10克 姜 5克 花椒 1克 黃酒 5克 鹽 2克 各適量

製作工藝

1. 將烏雞宰殺,清洗乾淨,剁成塊。

2. 烏雞塊在開水中氽透,放入氣鍋內。

3. 天麻放在氣鍋內,加蔥段、薑片、花椒、料酒、鹽,上籠蒸爛即可。


來一碗雲南昭通燃面配上包穀酒


烤串串

昭通人講的烤串串,實際就是烤牛肉串。把優質牛肉切成薄片,穿在竹籤上,放入特製的佐料水中浸一下,讓味道滲透肉片中,抹上清油,在炭火上烤,在放入佐料水中,再烤,如此反覆兩次,肉串就烤好了,撒上芝麻、辣子面,香噴噴的串串就可以入口了。


如果喜歡,還可以買上一個燒洋芋,一口肉串,一口洋芋,別有一番風味。天氣熱的時候,再喝上點冰啤酒,就更爽了。


來一碗雲南昭通燃面配上包穀酒


昭通燒洋芋

昭通盛產洋芋,昭通人也喜歡吃洋芋。作為一種街頭小吃,昭通的燒洋芋歷史悠久,街頭巷尾,常常有人,一口鐵鍋,放上材炭(白炭),炭上放著十幾個大小不等的洋芋,燒好後,用玉米芯或者木片颳得黃生生的,用刀片一切兩半,抹上昭通醬或者撒上辣子面。


咬一口,香噴噴,既管飽,又解饞。走過燒洋芋的攤子,看見輕煙嫋嫋中又黃又面的洋芋,總忍不住要停下來。


來一碗雲南昭通燃面配上包穀酒


麻糖

麻糖在大關民間已有百餘年曆史。尤以壽山鄉甘海村大關堖生產的麻糖最有名氣,清脆香甜、回味悠長。


麻糖以精選糯米、芝麻、白糖為主要原料,並拌以桂花、金錢桔餅等成份精製而成,無任何化學汙染,無任何添加劑,是一種純天然綠色食品。成品麻糖講究香、甜、薄、脆,其形似玉梳白似壁,薄如蟬翼甜如蜜的特點。


來一碗雲南昭通燃面配上包穀酒


水富燃面

水富人早晨有吃麵條的習慣,水富麵條的花色很豐富,有牛肉、肥腸、三鮮、排骨、口磨、雜醬等一二十個品種。其中最為出名的是燃面,水富燃面來源於宜賓燃面。水富與宜賓一衣帶水,巴蜀文化對水富影響很深。


水富燃面選用本地優質水面條為主料,以黃芽菜、小磨麻油、鮮板化油、八角、山奈、芝麻、花生、核桃、金條辣椒、上等花椒、味精以及香蔥、豌豆尖或菠菜葉等輔料,將面煮熟,撈起甩幹,去除鹼味,再按傳統工藝加油佐料即成。


來一碗雲南昭通燃面配上包穀酒


包穀堖酒

包穀堖鄉包穀酒是巧家酒品中有名的老字號,到包穀堖鄉的客人,一下車到路邊食店均可飲上幾口,就是鄰縣的魯甸、會澤都能品嚐到包穀酒,到縣城,專營包穀酒的店主高高懸掛三角旗,“包穀堖鄉包穀酒”的字樣格外顯眼。


包穀堖酒源於清中期,包穀堖鄉燕麥溝村小酒坊社,初為一外籍私人釀製,自制自飲,原料取自於當地盛產的小黃包穀,取山泉配製而成,其釀製過程較單一,後因這裡酒坊釀製的酒口味醇香,久飲不醉而名聲四揚,該地也因酒而得名。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