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土坷垃”裡育出“金疙瘩”!濟南培育地理標誌商標助力鄉村振興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9日訊 群山環抱,花海湧動。每年五月,濟南平陰縣玫瑰鎮的萬畝玫瑰競相綻放,處處瀰漫著的花香沁人心脾。平陰因“藥食同源”的玫瑰聲名遠播,玫瑰產業也已成為當地一把靚城、強企、富民的“金鑰匙”。

玫瑰產業高速發展的背後,商標品牌戰略是最給力的“助推器”之一。2009年,“平陰玫瑰”成功註冊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憑藉這樣一張“特色名片”,平陰玫瑰銷售足跡開始走出濟南、遍佈全國。

地理標誌商標,是標示某商品來源於某地區,並且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其他特徵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決定的標誌。目前,濟南擁有地理標誌商標41件。記者瞭解到,濟南市市場監管局從戰略高度出發,在培育地標和孵化方面,著力做好扶持和指導工作,不斷提升地標品牌價值,讓其真正成為地域特色產品的“護身符”和興農富農的“金招牌”。

讓“土特產”動起來從“單一種植”到“全產業鏈”

“這是地理標誌產品,品質有保障。”來自玫瑰製品企業的張振,為來企參觀者沏上一杯玫瑰花茶,滿眼滿杯的,都是自信。田間地頭的種植戶同樣自信滿滿,“因名氣大增,玫瑰越賣越遠,不再發愁銷路”。

平陰玫瑰產業的崛起,是濟南市市場監管局踐行“立足一個資源、圍繞一個商標、帶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農民”發展思路的範本和縮影。為了促進地標產品形成核心競爭力,市場監管部門對全縣玫瑰生產、加工、銷售市場主體進行摸底,並建立信息檔案。“第一手資料”為精準服務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同時,深入產業園、企業等走訪調研,指導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實現各環節數字化、網格化管理,著力解決商標申報、品牌創建、電商產品保護等方面的難題。並依託院校、企業平臺,圍繞產業技術創新鏈,共同突破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實現全產業轉型升級。

平陰玫瑰的黃金產業鏈不斷延伸:種植、深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條建成,規模以上加工企業40餘家,開發系列產品130餘個,玫瑰品牌價值達25億元,年產值近50億元……“小玫瑰”做出“大產業”。

讓“知名度”靚起來從“黯淡沒落”到“重綻光芒”

在濟南,藉助商標品牌戰略打造美譽的做法,平陰玫瑰並非孤例。2010年,龍山小米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證,但曾因投入高、產量低、市場競爭惡劣導致農民不願種植,產能連年遞減。

據介紹,濟南市市場監管局藉助企業化運作、專業化開發、規模化運營,形成“協會+地理標誌商標+農戶”、“合作社+地理標誌商標+農戶”等多種發展模式,建立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制定統一種植標準、創新種植模式、狠抓市場運營等方式,讓“好米”變“名米”。

在此基礎上,創新探索多舉措“巧用”地標,將轉型的龍山小米品牌再升級——深挖龍山小米歷史背景,明確地標產品定位,發揮地標品牌優勢,為章丘區大城後村小米種植基地產出的龍山小米賦名“大城厚”,走差異化競爭路線,讓“名米”賣出“好價”。

目前,龍山小米種植面積已近3000畝,從“賣不上價”到“每斤20餘元”,“大城厚”更是廣受好評,小米糕、小米餅乾等衍生品供不應求……“一粒米”帶動“一片天”。

讓“特精優”強起來從“深閨不識”到“享譽全國”

龍山小米、章丘鐵鍋、平陰玫瑰……在閉幕的2019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交易博覽會上,驚豔亮相的它們讓海內外賓客看到了濟南地標的魅力。如何讓更多“土特產”走出“深閨”?濟南市市場監管局做出了諸多有益探索——

科學推動示範運行。針對區縣、鄉鎮情況,指導建立商標品牌指導站,強化地標示範意識,引導企業打造自主品牌。

強化協會企業運作。引導協會建立健全協會章程,鼓勵合作抱團經營。聯合品牌諮詢機構,挖掘地標產品的產品價值、文化價值,逐步打造知名品牌。

發揮地標帶動作用。逐漸形成“一鎮一業”發展格局,農業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不斷推進。

嚴厲打擊侵權行為。加強對已列入地標保護的產品監管,對新申請使用專用標誌的企業進行規範性審查,以品牌控質量,實現品牌溢價……

鄉村振興,知識產權正以更多方式讓經濟發展之路更加廣闊。據悉,在濟南,濟南市市場監管局將與協會、企業一道呵護、培育地標商標品牌,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發揮“地標”在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中的引領作用,讓“地標”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圖景愈發光鮮生動。

閃電新聞記者 王樹偉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