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吳三桂演義(十七)冊封平西王駐紮雲南,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

吳三桂演義(十七)冊封平西王駐紮雲南,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


吳三桂演義(十七)冊封平西王駐紮雲南,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多爾袞命令吳三桂率軍作為前鋒繼續窮追李自成。

吳三桂演義(十七)冊封平西王駐紮雲南,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

李自成退回北京後,攜帶大量金銀珠寶逃向老家陝西,打算重整旗鼓再與清軍一決高下。多爾袞進北京偵知農民軍的去向後,又立刻命令吳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明降將隨同滿洲八旗軍全力追擊。

吳三桂演義(十七)冊封平西王駐紮雲南,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

吳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本身都是明朝舊臣,在內地征戰多年,熟悉地理。在他們的協助下,清兵先後佔領了山西、映西、河南等地。

吳三桂演義(十七)冊封平西王駐紮雲南,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

李自成在順治二年轉道九宮山時被在山中勘察地形的團練武裝殺害。至此,清朝完成了對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圍剿。(小編按:關於李自成及大順軍的結局詳情,本號近期將連載,明末大順朝史。請加關注留意。)

吳三桂演義(十七)冊封平西王駐紮雲南,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

順治三年,清朝派肅親王豪格與吳三桂統率滿漢大軍經過數月的苦戰,圍剿戰敗了另一隻農民起義軍張獻忠部隊。(小編按:關於張獻忠。本號已經發表連載:明末大西朝興衰,請加關注,進號查閱。)

吳三桂演義(十七)冊封平西王駐紮雲南,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

順治十六年,正是清軍與南明和各支農民起義軍餘部進行征戰最艱苦的年頭。清廷下令冊封,平西王吳三桂駐紮雲南,定南王孔有德駐紮廣西;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駐紮廣東。

吳三桂演義(十七)冊封平西王駐紮雲南,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

吳三桂於順治十六年奉命鎮守雲南。五華山上的亭臺樓閣成為了平西王的府闕。五華山是昆明的制高點。東有祖遍山拱輯,北有圓通山比肩,有詩言道:五華之山山上頭,俯視東海入浮漚。豈無四萬八千丈,亦有五城十二樓。

吳三桂演義(十七)冊封平西王駐紮雲南,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

這五城十二樓,原是明朝世守雲南的黔國公沐氏的居所。南明最後一任皇帝永曆帝曾得沐氏第十二代傳人冰天波的幫助試圖以此為據點完成反清復明的大業。他在雲南抗清多年,最後被吳三桂的大軍逼出國境,逃亡緬甸。

吳三桂演義(十七)冊封平西王駐紮雲南,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

順治十八年,吳三桂威脅緬甸政權交出已逃亡國外的永曆帝朱由榔和沐天波,並在康熙元年四月ニ十五日,在篦子山親自用弓弦將其絞殺。

吳三桂演義(十七)冊封平西王駐紮雲南,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

封吳三桂為平西王,讓他鎮守雲南是洪承疇在雲南督師後向皇帝建議的。洪承疇曾是明朝第一文韜武略之人。松錦大戰中,他被擒叛變,從此成為大清朝第一謀士,孝莊皇太后最為倚重的臣子之ー。

吳三桂演義(十七)冊封平西王駐紮雲南,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

吳三桂與他是世交,對於洪承疇,他自稱“晩生”,一向是執弟子禮的。他曾向洪承疇密求自固之策,得到的回答是“不可使滇一日無事也。”

吳三桂演義(十七)冊封平西王駐紮雲南,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

吳三桂始終未能入京,進入政治權カ中心。在中原,他聲名狼藉沒有立足之地。為了取得朝廷的信任,他將嫡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並派了極富心機的親信胡心水隨侍左右。

吳三桂演義(十七)冊封平西王駐紮雲南,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

不久,吳應熊娶了公主,成為了額駙。胡心水則在京城揮金如土,結交收買朝臣,朝中大小事都有人向他密報。吳三桂雖然遠居雲南,卻對京城內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

吳三桂演義(十七)冊封平西王駐紮雲南,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

在南明叛亂尚未除時,曾有御史上疏彈効他擅自用權,有礙國體,要朝廷對其防微杜漸。吳三桂知道後,抓住不放,不依不饒要求朝廷給予答覆。那時永曆帝還未獲擒,雲南土司又經常挑起暴亂,朝廷不敢得罪他,此事最後不了了之。

吳三桂演義(十七)冊封平西王駐紮雲南,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

平定桂王永曆帝的叛亂後,朝廷對他的諸多提防開始一一顯現。甚至有人還質問吳應熊為何平亂過了這麼久平西王還不上交大將軍印?吳應熊趕緊給他送信。

吳三桂演義(十七)冊封平西王駐紮雲南,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

吳三桂不得已將大印上交,朝廷自然順水推舟。吳三桂因此鬱鬱不樂,在王府中喝了好幾天的悶酒。

吳三桂演義(十七)冊封平西王駐紮雲南,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

就在此時,他聽說雲南的水西土司安坤,要與原南明的黔陽王皮熊聯合舉兵抗清。想到洪承疇那句“不可使滇一日無事”,吳三桂立即上書朝廷。果然,朝廷馬上為他籌餉調兵,全力支持他征討水西。

吳三桂演義(十七)冊封平西王駐紮雲南,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

這一仗他如慢火熬粥般一直打到了康熙四年。最終安坤、皮熊被擒後自殺;土司們積聚幾百年的金銀財寶全數落入吳三桂的囊中。

吳三桂演義(十七)冊封平西王駐紮雲南,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

他還收編了一支精銳的土兵隊伍。這些牙齒被薰染的鳥黑的“苗奴”手執標槍,百發百中;攀登崎嶇山路如履平地,成為了吳三桂手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敢死隊。

吳三桂演義(十七)冊封平西王駐紮雲南,長子吳應熊送入京城

就在此時,洪承疇死了,朝中再無暗中保護他的人了;兩年後,胡心水也死了,他又失去了耳目。最為關鍵的是,此時清廷的掌權人已變成康熙皇帝。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