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魏軍將士究竟有多恨姜維?為何在姜維死後,還對他剖腹取膽?

後主劉禪宣佈向曹魏投降之後,蜀漢實際上還有一支武裝力量——姜維部。姜維雖然早年以魏國降將的身份歸漢,但觀其一生,可知他的確是一位漢室忠臣。面對國破主降的局面,姜維必然不甘心,設計,意欲奪回漢室江山。於是,他先是假意投降鍾會,一步步勸鍾會陷害鄧艾,誅殺魏軍將領,最後慫恿鍾會在書中自立為王,姜維欲利用鍾會之手削弱在蜀魏軍的實力,等到時機合適,他再出手做掉鍾會,重新擁立後主。

魏軍將士究竟有多恨姜維?為何在姜維死後,還對他剖腹取膽?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鍾會在採納了姜維的建議後,日益驕縱,賞罰無度,激起了魏軍將領的不滿。於是,兵變發生了。兵變中,鍾會帶著自己的皇帝夢,命歸黃泉;作為所謂“鍾會腐化”的始作俑者,鍾會的很多“暴行”都是在姜維的建議下產生,姜維自然也難以脫身,這位蜀漢最後一位忠臣的大將軍,懷著他未酬的壯志,飲恨而終。

《三國志》中,對姜維的結局,僅一句話描述:

魏將士憤怒,殺會及維,維妻子皆伏誅。

憤怒的魏軍,實在是難以忍受鍾會的壓榨,奮起反抗,誅殺了鍾會和姜維,亂軍之中,姜維的夫人和兒子都沒有能夠倖免,皆為所害。除此之外,對姜維之死,沒有過多的描述。然而,作為文學作品的《三國演義》,其對姜維之死進行了在創作:

拔劍上殿,往來衝 突,不幸心疼轉加。維仰天大叫曰:“吾計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時年五十九 歲。宮中死者數百人。衛瓘曰:“眾軍各歸營所,以待王命。”魏兵爭欲報仇,共剖維腹, 其膽大如雞卵。


魏軍將士究竟有多恨姜維?為何在姜維死後,還對他剖腹取膽?

姜維在鍾會死後,本身準備突圍出去,但突然心痛加重,自知難以活命,於是乎,自刎而死。姜維死後,魏軍為了報仇,將姜維的腹部剖開,發現他的膽有雞蛋那麼大。這顯然是以小說的筆法,來稱讚姜維的“膽魄”,在古代,“膽大”常常被與“勇氣”聯繫起來,說姜維膽大,是在誇姜維的勇氣可嘉。如果真的按照現實世界的科學常識來理解的話,姜維可能患有膽結石或者膽囊息肉,這也說得通,姜維的膽囊出問題後,疼痛放射到了左胸口,於是無力殺敵——但這顯然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

寫“取膽”這一情節,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表現魏軍此時的憤怒。那麼,魏軍為何如此憤怒?

魏軍將士究竟有多恨姜維?為何在姜維死後,還對他剖腹取膽?


根據《三國演義》的說法,姜維在加以歸順鍾會之後,採取了一些列措施:唆使鍾會誣陷鄧艾;誘使鍾會在蜀中自立為王;虐待軍事。鄧艾本是此次征討蜀中的大將,軍隊中自然有不少的親信,如今鍾會在姜維的挑撥下,誣陷鄧艾不軌,並且上報司馬昭,將鄧艾抓起來,押送回曹魏治罪,這自然是得罪了鄧艾的心腹;另外,鍾會聽信姜維的所謂建議,對下屬進行嚴苛的管理,魏軍將士稍有不慎,便可能性命垂危,《三國演義》中如是描述:

眾皆恐 懼,只得相從。畫字已畢,會乃困諸將於宮中,嚴兵禁守。維曰:“我見諸將不服,請坑 之。”會曰:“吾已令宮中掘一坑,置大棒數千;如不從者,打死坑之。”

可見鍾會對部下的恐嚇,魏國官兵,人人自危。

因此,在《三國演義》中,魏軍對姜維的恨意,甚至超過了鍾會。因此,姜維死後,已經殺紅眼的魏軍將士,也沒有放過他,剖開了他的腹腔,取出膽囊,以發洩對姜維的憤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