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金庸為何讓歐陽鋒洪七公同歸於盡?這二人不死,後面的情節沒法寫

《射鵰》五絕之一的北丐洪七公,一生除惡濟困、行俠仗義,他雖然生性詼諧好吃,但關鍵時候出手從不含糊,武功剛猛無儔,神威凜凜。華山絕頂上裘千仞一番話擠兌住了眾人,唯有他持棒而出,說道

老叫化一生殺過二百三十一人,這二百三十一人個個都是惡徒,若非貪官汙吏、土豪惡霸,就是大好巨惡、負義薄倖之輩。老叫化貪飲貪食,可是生平從來沒殺過一個好人。裘千仞,你是第二百三十二人!

金庸為何讓歐陽鋒洪七公同歸於盡?這二人不死,後面的情節沒法寫

這番話說出來,讓人讀之胸中一股浩然正氣。很多武俠小說只有武,而無俠,或者即便有,也只是為了“俠”而俠。金庸卻用這樣一段話,把這個“俠”字詮釋得淋漓盡致。

而書中洪七公的死對頭,大反派歐陽鋒,在《射鵰》中做盡壞事之後,最終以瘋癲作為結局。但在《神鵰》中,歐陽鋒卻成了主角楊過的義父,雖然過去的壞事不能一筆勾銷,但歐陽鋒對楊過卻是實實在在的好。這番善意,也讓讀者一下子忘了歐陽鋒在《射鵰》中的種種作為,一時間也覺得他不是那麼壞了。

而最終《神鵰》中對於這兩位高手的結局,卻是在華山絕頂上兩人相遇之後,一番惡鬥,最終雙雙力竭而亡,讓人蹉嘆不已。

金庸為何讓歐陽鋒洪七公同歸於盡?這二人不死,後面的情節沒法寫

作為金迷,我時時在想,金庸寫洪七公和歐陽鋒在華山絕頂力鬥而亡,兩人的恩怨一筆勾銷,到底有何用意呢?只是為了找藉口傳授楊過打狗棒法的話,其實也有很多劇情可以寫。而且楊過在學到打狗棒法之後,除了後來用來減緩了一下金輪的攻勢以外,好像並無大用。

他學到了全套打狗棒法,此後卻好像全然沒有學過一樣,既不用,也沒把它融合進“黯然銷魂掌”裡面。所以這段劇情,如果說是為了讓楊過學打狗棒,似乎全沒必要。

事實上,後來再讀《神鵰俠侶》的時候,另一個問題讓我聯想到了洪七公和歐陽鋒華山絕頂力竭而亡的原因。這個問題就是:十層龍象般若功的金輪法王,到底跟郭靖的降龍十八掌相比如何?

金庸為何讓歐陽鋒洪七公同歸於盡?這二人不死,後面的情節沒法寫

書中十層龍象般若功的金輪曾跟一燈大師有過一場較量。一燈的一陽指罡氣,和金輪的十龍十象之力,拼了個旗鼓相當。那麼,這裡問題就逐漸豁然開朗了。一燈的一陽指,其實是一門以點穴為主的功夫。他的指力雖然強,但是輔以招數,才是一陽指的真諦。

然而一燈卻放棄自身優勢不用,偏要以指力和金輪的拳力硬拼。這就好比王重陽一身神功,非要和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硬拼一樣。王重陽奪得天下第一,必然也不可能和洪七公拼掌力,那樣的話一通消耗之後,即便勝了也沒有餘力再戰了。

金庸為何讓歐陽鋒洪七公同歸於盡?這二人不死,後面的情節沒法寫

所以讓一燈用指力和金輪法王硬拼是不合理的,這樣的硬拼,只是為了襯托金輪的實力接近五絕,隨後金輪再輸給楊過,又把楊過襯托到更高的地步。

所以,金庸沒有選擇讓剛猛型的高手和金輪的十龍十象對拼,而是選擇了並非剛猛型的一燈、老頑童周伯通,以及最後出場的黃藥師。這三個人實力都不弱,但是都不是剛猛型高手,也就是說不是外家高手。藉著不擅長硬剛的一燈和金輪硬剛,來凸顯金輪的實力。

金庸為何讓歐陽鋒洪七公同歸於盡?這二人不死,後面的情節沒法寫

因此,金庸只能找藉口讓他筆下三大剛猛型高手避開這一戰。對於郭靖的藉口容易找,因為他忙於襄陽城軍務,所以去不了。而對於洪七公和歐陽鋒,金老索性讓他們二人在華山絕頂來個恩怨了結,也就不用再讓他們對上金輪法王。否則,降龍十八掌、蛤蟆功之下,又哪裡有十層龍象般若功什麼事?所以,洪七公和歐陽鋒這二人不死,這段情節沒法寫。

不僅如此,直到最後襄陽城大戰中,金庸也讓郭靖作為主將必須鎮守陣眼,不得擅離,最後只能是楊過和金輪在高臺上過招。說到底,金庸也知道自己把郭靖寫得太強,如果讓他上去,金輪必然打不過,那就沒楊過什麼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