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戛納排隊三小時都看不上的神片,名副其實嗎?

* 深 焦 口 碑 榜 *

List of Films

本期統籌 | Irene

2020年第一一期口碑榜。2019年的結束意味著21世紀第一個二十年也畫上了尾聲,無論是在看著這篇推送的各位還是大家下載的各種app都在這兩天忙著做著年度總結。過去這一年,甚至過去這二十年,大家有哪些記憶深刻的觀影體驗呢?大家的觀影報告又是怎樣的呢?

從12月31日持續到1月12日的歐盟電影展深圳站已於12月19日開票。在北京,“向南的曖昧”主題策展會從1月12日持續到1月19日,屆時會有章明導演的作品作為特別展映,在北京的朋友們可以去看看了。另外,距離影評大賽報名截止日期僅剩下不到十天,大家可要抓緊啦!

院線方面,《葉問4:完結篇》、《誤殺》、《半個喜劇》、《只有芸知道》、《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均還在映。1月3日,大家將有機會到影院重溫《美麗人生》。1月10日,入圍多個金球獎項的《別告訴她》將會上映。不遠的春節檔則有《唐人街探案3》、《中國女排》、《姜子牙》等片供各位選擇。不僅如此,《婚姻故事》已確定引進內地,大家可以期待一下了。資源方面,上週口碑榜為各位總結了今年三大電影節已有觀影渠道的電影,大家可以根據這個榜單查漏補缺。除那些影片之外,《極速車王》、《原鑽》、《我失去了身體》、《馬丁·伊登》均已煮熟,各位可以看起來了。

戛納排隊三小時都看不上的神片,名副其實嗎?

《燈塔》劇照


本期口碑榜上榜新片為《燈塔》《燃燒女子的肖像》。《燈塔》入圍了今年戛納的導演雙週單元並最終獲得該單元的費比西獎,這部今年戛納電影節最受人矚目的新片受到了全世界媒體吹捧,以至於在戛納放映場場爆滿,很多影評人排了三個小時隊也沒能在第一時間一睹神片的芳容。《燈塔》出自美國導演羅伯特·艾格斯之手,他的前作《女巫》是近年來美國恐怖片話題之作,在這部新片中,極具風格的影像和表演,一流的氣氛營造,無數元文本的使用,投射出關於異化的權利、男性的爭奪和毀滅,夢魘與恐懼。

本週口碑榜另一部電影是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獲最佳編劇的《燃燒女子的肖像》。影片將女性之間的曖昧和情慾描摹到了極致,自然光和燭光結合的攝影以及構圖讓電影具有油畫的質感,富有古典之美。

戛納排隊三小時都看不上的神片,名副其實嗎?

《燃燒女子的肖像》劇照


榜單方面,《他們已不再變老》仍排在第一的位置,《星際探索》超越《金銀島》排到了第二,上週上榜的《巴克勞》和《盧斯》分別獲得了第九和第十一名。瀕臨下榜的電影為《若能與你共乘海浪之上》和《少年的你》,喜歡它們的朋友不要忘了給它們投票。

在2020年,祝各位依舊能與好電影相伴,深焦DeepFocus將一如既往在全世界和你一起看電影。

本期榜單

戛納排隊三小時都看不上的神片,名副其實嗎?


#本期新片

燃燒女子的肖像

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

導演: 瑟琳·席安瑪

編劇: 瑟琳·席安瑪

主演: 諾米·梅蘭特 / 阿黛拉·哈內爾 / 瓦萊麗亞·戈利諾 / 阿曼德·博蘭格 / Luàna Bajrami

類型: 劇情 / 愛情 / 同性 / 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語言: 法語 / 意大利語

上映日期: 2019-05-19(戛納電影節) / 2019-09-18(法國)

片長: 120分鐘

觀看狀態:已有中字資源

戛納排隊三小時都看不上的神片,名副其實嗎?


北美媒體Metacritics: 74/100

法國媒體Allócine:4.0 /5

IMDb: 8.3 /10

豆瓣:8.7 /10

深焦評分 77/100

文森特九六,手術室裡的影迷,麻醉學在讀碩士,時刻考慮棄醫從影

80/100

一切都是現代的,席安瑪是畫面外的第四位女性,負責火和幻,鏡頭裡外的粘稠如同電影與繪畫間的告白,燃燒的女人肖像,熱情的電光閃爍,最後一鏡的維瓦爾第收得拖沓,也是情之所至。

吳澤源,寫不好小說的影評人

80/100

攝影美術表演都很好,整體卻好得有些匠氣。但兩種愛情觀念的衝擊還是很迷人。

宋遠程,京都大學電影學碩士在讀,電影愛好者

78/100

隱去了男性凝視之後,慾望在畫家與模特之間自由地流動。

圓首的秘書,深焦DeepFocus主編

77/100

很敬佩席安瑪在片中幾乎排除了所有男性形象的勇氣,從劇組佩戴50/50標誌進入電影宮的那一刻,電影本身就變成了一個女性宣言。不過話說回來,一部如此油光水滑的精緻影像,一封導演寫給自己戀人的情書,是否真的能給女性影像增添厚度,是否真正敘寫了女性的生存狀況?還是說整部電影其實只是用光影雕刻出了兩個花瓶?讓人持懷疑態度。

肥內,《秋刀魚之味》鑽研者

75/100

秉持席安瑪“清晰”的劇作,影片沒有什麼模糊之處,但也因此不太鼓勵觀眾二刷。起碼,我在二刷時已經失去一刷的雀躍感。不過,閃現的白衣女子,既是一種閃前,也是一種弗裡茨·朗式的妖魅(見《河濱之屋》),恰到好處地將編導重新詮釋的奧爾菲與尤莉狄刻的故事彙集到一起,明喻這段註定短暫的戀情與永恆的回憶。無論如何,影片確實製造出幾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場面,尤其是呈現標題的那段吟唱晚會。不過,想到這部片竟能達到如此純的女性電影狀況(倒不是說女性自覺;這部分確實也不少),還是非常值得鼓勵的。

Peter Cat, 製片人、深焦創始人和前主編

73/100

我並不覺得一個不存在男性目光的電影就會是一部女性電影,同理一個沒有男人的世界也談不上是女性主義的。這部電影的某種封閉和狹隘,不僅限制了其中情感進一步發酵,也把某種觀看(觀點)侷限在了表層。而它本擁有如此精確的視覺設計。阿黛爾現代質感肢體和已顯老態的面容,也使影片魅力大為褪色。當然上一句話,不知道是否已是一種令人生厭的男性目光?

燈塔

The Lighthouse

導演: 羅伯特·艾格斯

編劇: 馬克斯·艾格斯 / 羅伯特·艾格斯

主演: 威廉·達福 / 羅伯特·帕丁森 / 瓦萊麗婭·卡拉曼

類型: 驚悚 / 恐怖

製片國家/地區: 加拿大 / 美國 / 巴西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9-05-19(戛納電影節) / 2019-09-07(多倫多電影節) / 2019-11-01(美國)

片長: 109分鐘

觀看狀態:已有中字資源

戛納排隊三小時都看不上的神片,名副其實嗎?


北美媒體Metacritic: 83/100

法國媒體Allócine:3.5 /5

IMDb: 8.0/10

豆瓣:7.5/10

深焦評分83/100

文森特九六,手術室裡的影迷,麻醉學在讀碩士,時刻考慮棄醫從影

95/100

喜歡程度遠勝《女巫》,艾格斯開創了一套嶄新且封閉的“地域民俗”類型體系,如洛夫克拉夫特的神話文學建築,影像藝術由此出發將接納更多來自新英格蘭乃至世界角落的怪奇傳說和人類學野史,最重要的是,電影不再是全球性語言,返歸溝通障礙的交流壁壘所產生的自然屬性的神秘可怖,是最為原始的形而上的超然顫慄,驚悚懾魄的傳遞播散,都是言說不能的動物本能感知,塔頂聖艾爾摩之火光中的神魔發出的訊號,誘惑著躍躍欲試的後來創作者,風雨血水沖刷過的礁石上,刻下了四個名字:斯坦利·庫布里克、卡爾·西奧多·德萊葉、安德烈·祖拉斯基、英格瑪·伯格曼。

劉二千,在讀博士,香港電影研究者

87/100

極為刺激卻充滿困惑的觀影體驗。Eggers幾近徹底抽空時空,將一處海陸交纏、混沌不分的化外之地轉化為初民的世界舞臺,而身體是這舞臺上的唯一主角。性慾、暴力、法和神之恐怖意象的蒙太奇交疊伴隨著縈繞不散的環境聲,使Dafoe與Pattinson之間的主奴鬥爭遊戲始終保留著走向徹底毀滅的迷人懸念;刻意復古的文學化臺詞更加重了角色的展演性,這展演性使本就傾向於疾轉的人物關係愈加難測。Pattinson最後究竟看到了什麼?Dafoe是在捍衛父法權威還是某種凡夫俗子無法承受的真理強光?這真理是無麼?無從得知。面對一部可能須要大量精神分析和西方思想史(尤其是基督教)知識才能破解的影片,以上說的大概全是錯的。

宋遠程,京都大學電影學碩士在讀,電影愛好者

87/100

復古的表演、文本與影像風格,即便拋去層層隱喻也會為濃郁的歷史氣息深深著迷。艾格斯和他的《新英格蘭民間志怪錄》系列可以說是下個十年最令人期待的創作之一。

徐若風,學習藝術史,杭州影迷

80/100

開場六分鐘的無臺詞,配合鏡頭語言叫人以為要全程仿默片了,起的範可謂極高,也真是沒想到之後有那麼多聒噪的臺詞要喊。姑且是一部概念極佳的電影:劇作上用了經典的“暴風雪山莊”套路,精神控制+神秘主義為佐料;視聽和表演上都表現出強勢的慕古情結,大衛林奇、庫布里克也偶爾來附身,而且全程都hold住了。但總感覺它在行進過程中,每次在分叉路口前的選擇,都“非我杯茶”,越來越滑向一部“舞臺劇電影”,以及那類“為了拍電影而拍電影”的電影,和《女巫》比還是差上一些。不過兩個男演員實在是太強了,威廉·達福完全不像活在這個世紀的演員,神乎其技的復古,說這是來自於60年前的表演都不過分;帕丁森則在《好時光》《太空生活》後把瘋癲發揚到極致,令人看著心有慼慼,但在“古意”上比起達福還是有所欠缺。

Peter Cat,製片人、深焦DeepFocus創始人和前主編

78/100

更喜歡《女巫》一些。但艾格斯這系列《新英格蘭民間志怪錄》已漸入佳境。《燈塔》也可以更好定位艾格斯總體創作企圖,重新糾正很多人對《女巫》錯誤定位。說到底驚悚、恐怖只不過是他講民間傳奇的視聽元素,遠遠不曾構成一種特定類型。

吳澤源,寫不好小說的影評人

70/100

不及《女巫》,不過能在好萊塢商業體系裡拍這麼一部完全異質於當下時代的電影,令人佩服

#上期新片

巴克勞

Bacurau

導演: 儒利亞諾·多赫內利斯 / 小克萊伯·門多薩

編劇: 小克萊伯·門多薩 / 儒利亞諾·多赫內利斯

主演: 芭芭拉·科倫 / 托馬斯·阿基諾 / 西弗羅·佩雷拉 / 塔爾德爾·利馬

類型: 劇情 / 驚悚

製片國家/地區: 巴西 / 法國

語言: 葡萄牙語 / 英語

上映日期: 2019-05-15(戛納電影節) / 2019-08-29(巴西)

片長: 131分鐘

觀看狀態:已有中字資源

戛納排隊三小時都看不上的神片,名副其實嗎?


北美媒體Metacritics: 74/100

法國媒體Allócine:3.8 /5

IMDb: 8.0 /10

豆瓣:7.0 /10

深焦評分 83.6/100

Ada的B計劃,一個堅決響應“新電影”,反對“老電影”的影迷

93/100

具體到特定情境的構建方式自然不盡相同,(《巴克勞》基於的是是《水瓶座》、《舍間聲響》更為視覺主導的局部邏輯),但它再次說明,只要掌握音樂、充當牽引力的虛無符號,以及提供類型載體及幽默感的愚蠢故事,許多導演都能以自己的方法再造《霓虹惡魔》:將影片信念寄託於奇趣抽象的“神蹟”。

文森特九六,手術室裡的影迷,麻醉學在讀碩士,時刻考慮棄醫從影

90/100

年度十佳!依然還是以門多薩的作者意志為轉移,“社區”概念等同於現代性的“族群”並向未來演變,浩瀚人類學歷史的運動單位仍舊原始和兇猛,並同與鋼筋水凝土為伍的叛徒一直戰鬥著,孕育出讓入侵者望而卻步的傳說和鬼故事。“巴克勞”高度抽象,脫離城市,查無此地,如一個危險警告信號,橫在預謀人為干預世界人類圖景的推土機前。門多薩的抗爭不再含蓄,血肉橫飛中是洞悉古今的信念與憐憫,本片隱喻的裁決,既是政治本體的,也是電影本命的。

劉二千,在讀博士,香港電影研究者

80/100

就像巴克勞是水瓶座的升級版,《巴克勞》從各方面看都是對《水瓶座》的升級。9102年了還能在一部非年代劇中看到僱傭兵、堡壘、“朋友來了有美酒/豺狼來了有獵槍”,拉美真是世界革命大舞臺,也許應該是我要反思“9102年了”式的認知圖景。影片所呈現的戰爭動員機制其實形左實右,男女老少武德強健,更落實在對地方共同體感覺的不斷強調和重塑上,同時朝歷史記憶方向延展。一點兒也不科幻和隱喻。

徐若風,學習藝術史,杭州影迷

80/100

一部你完全不知道它會如何走向的奇特電影,也是充滿力量與切實表達的電影,如今的確是罕見的,需要珍惜。開頭的宇宙衛星觀測與回村,即迅速進入到充滿嘲諷氣息的當代魔幻現實主義調性。“近未來版馬孔多”巴克勞,在前半程經歷一種輕喜劇式的民族誌書寫,在後半程則被逆轉為殺戮與禦敵的“戰場”;既是歷史在經歷反哺後的重塑,又是對這份文化記憶的捍衛。可惜的是入侵者最後戰場戲不夠暴裂且入侵者頭目的邏輯不清,最終聯絡到政客身上也有點太順拐了,些許洩氣,沒有把之前的“激動感”發揮到徹底狀態。

淞可,電影研究僧,偏愛“東南亞”,業餘寫字,拍片,做影展。生活中浪漫,電影中孤獨。

75/100

一向現代、洋氣、關注城市與中產的門多薩這回回到了原始,一個近未來的故事,從民族性中透視現代。民族的是一個叫巴克勞的村莊的命運與反抗,現代的是殺戮遊戲,鮮血和人頭。飛碟狀的航拍器並沒有為現代性增色,反而有種糾結於概念中的感覺。村莊和孩子的戲份都很好看,霓虹光下的原始居民對抗現代槍械,構築另一種南美神話。但歸根這種片是一種費力不討好的類型,除非節奏和內容再做些調整,但那樣就又失去它的格調了。

盧斯

Luce

導演: 朱利葉斯·約拿

編劇: 朱利葉斯·約拿 / J·C·李

主演: 娜奧米·沃茨 / 奧克塔維亞·斯賓瑟 / 蒂姆·羅斯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9-01-27(聖丹斯電影節) / 2019-08-02(美國)

片長: 109分鐘

觀看狀態:已有中字資源

戛納排隊三小時都看不上的神片,名副其實嗎?


北美媒體Metacritic: 72/100

法國媒體Allócine:- /5

IMDb: 6.8/10

豆瓣:7.7/10

深焦評分 55/100

肥內,《秋刀魚之味》鑽研者

85/100

雖說最大功勞要給劇本(可能來自原劇的基本設定),將各種明喻隱喻極高明融合進一個基本上是將觀者吸入一種共謀機制,這才是真正的“沉浸式”觀影。然而,影片節奏不疾不徐,卻又抓緊劇作的嚴密性,導演過往處理懸疑的功力相得益彰。綜觀今年看過的美國片來說,這部無疑是最精妙、高明,而導演竟還那麼年輕;事實上,綜觀我自己看過的所有影片來說,這部片在處理黑人(或說種族)議題上,是走得最遠的。

Tom,電影學在讀研究生,歌舞片影迷

70/100

種族問題的新視角,仍屬於後種族歧視的範疇,有趣的是與美國校園、成人社會、家庭撫養等各種癥結相融。第一個鏡頭是巧妙的,無“身”源的物體運動,丟出一個麥格芬。事件引發的波折串聯起來,自行揭示內裡的癥結所在。然而卻有滑向戲劇結構所帶來的危險,讓我們迷惑到底是戲劇化的症候還是真正的症候。

Ada的B計劃,一個堅決響應“新電影”,反對“老電影”的影迷

10/100

不斷讓人物在看似成立的抉擇中作出最糟糕選擇,“影展類型化”之惡洋溢在每個人物的臉上。

#瀕臨下榜

少年的你

Gemini Man(2019)

導演: 曾國祥

編劇: 林詠琛 / 李媛 / 許伊萌

主演: 周冬雨 / 易烊千璽 / 尹昉 / 黃覺 / 吳越 / 更多...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9-10-25(中國大陸)

片長: 135分鐘

觀看狀態:已在院線上映

戛納排隊三小時都看不上的神片,名副其實嗎?


北美媒體Metacritics: --/100

法國媒體Allócine:--/5

IMDb: 7.4 /10

豆瓣:8.5 /10

深焦評分84 /100

淞可,電影研究僧,偏愛“東南亞”,業餘寫字,拍片,做影展。生活中浪漫,電影中孤獨。

90/100

電影的前半部分十分會製造情緒營造氛圍,靠細節,聲音,大特寫。結合高考的背景把籠罩在校園上的陰影放大,這種視聽是不常見的甚至一看就知道是來自港臺導演之手,銀幕裡還有幾分香港味道。對於《少年的你》的誇讚不應吝嗇,雖然我們知道電影還是有著劇作上的傳統套路及人物關係,但它的力量是最真實和有力的,這種力體現在導演對人物的關照,這種刺痛勁銀幕上已經很久不見了,銀幕裡的世界和真實世界不是對等的,但可以看到導演懂得世界的樣子也懂得銀幕世界裡該有的樣子,因此才會呈現。大陸本也該會有這種勁的作品的,但獨立影像的那支並沒有很好成長起來,同題材想到之前柏林論壇的《笨鳥》,最可笑的也是大家誇影片的方式都是上映不易,太可悲了,再這麼誇下去真的這種電影就看不到了。

徐若風,學習藝術史,杭州影迷

90/100

斥滿全片的特寫,這是一次瘋狂賭博,曾國祥賭贏了——這兩張臉、他們的眼睛。周冬雨和易烊千璽都供出了極度鋒利、刻骨銘心、痛徹心扉的表演,裡面包含極度複雜的情感和社會困局探討。

吳澤源,寫不好小說的影評人

85/100

整體情節確實近似東野圭吾小說,但一處立意把影片和東野系推理小說區分開來:如果《白夜行》的兩位主角聯合起來,是為了報復這個他們認為欠了他們太多的世界,那麼陳念和小北聯合起來,則是為了對抗大人世界的所有狗屁(打官腔、毒雞湯、無窮無盡的白色謊言),並保留自己作為少年所擁有的珍貴特質——真誠、忘我、一諾千金。大部分青春片編導早就把這些忘了,但曾國祥、周冬雨和易烊千璽還記得。或許小北對大人的輕蔑回應,也可以被解讀為《少年的你》對所有狗血垃圾青春片的喊話:別tm演戲了,累不累啊。

仇晟,嬰兒作家,年輕導演,老影迷

85/100

無根的青春和無因的像素,不斷刷新的傷口如碎裂的屏幕,人的紅綠本像溢出青灰的監控。雨水,血水,淚水,看不清,聽不見,錄音波形,屏幕雜訊,都是生命的波動,翻滾絞痛著不平息,被掃描,歸檔,封在卷宗當中。惟有記憶保留,在陳念個人獨語中變了時態,回想成真。最後半小時是另一場《魯貝之燈》,孤單的像素終於在看守所的玻璃上疊影,互相包含,吸納。

文森特九六,手術室裡的影迷,麻醉學在讀碩士,時刻考慮棄醫從影

85/100

空間中死去,聲音中窒息,被不斷破壞與凝視的軀體和臉龐,肉身同魂靈的殘酷分離,一場德萊葉式受難記影像。並非侷限於對“霸凌”的控訴,無形之力握住創作者的手,將高考、司法、階級甩在了一旁,觀眾的焦點被操縱和侷限,電影本身亦經歷了一場漫長的折磨。片末的對視疊影迎來命運可能的緩釋與回頭,但青春一直兇狠,生活一直惡毒,那個語法詞彙課上的例句描繪的樂園,我們該如何幻想和憧憬?大概只有些許年少生命的瞬間於地獄裡真正仰視觸碰到那片天地,在淚中,在雨中,在痛中,在笑中,在相逢中,在告別中,艱難著重生。

Ada的B計劃,一個堅決響應“新電影”,反對“老電影”的影迷

71/100

核心衝突的刻畫幾乎如欺凌本身般惡意,令人驚喜的是,小愛通過審查制度昇華為大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