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全面深化改革 2019年鄒平市交出7張“答卷”

大眾網·海報新聞鄒平12月30日訊(記者 王亞明)“改革即改革和創新,就鄒平來說,就是通過改革的手段去解決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鄒平市委常委、辦公室主任竇志軍這樣解讀鄒平的改革工作。他認為,改革是倒逼出來的,高質量發展倒逼出來的。改革即有中變優,更有說服力,更能體現高質量發展。創新則是無中生有,對於鄒平便是做出新的,其他地方沒有實踐過的工作。

今年以來,鄒平市堅持以全面深化改革統領工作全局,用改革的思路、創新的辦法破解發展瓶頸、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各領域工作全面突破、亮點紛呈。在世界高端鋁業基地核心區的打造上,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上,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探索上,在小區物業管理的模式上……鄒平市結合自身實際,用改革思維統領全局,交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鄒平答卷”。

全面深化改革 2019年邹平市交出7张“答卷”

鄒平貨運鐵路專用線項目的建設對於加快山東省“公改鐵”步伐,進一步調整交通運輸結構,具有十分長遠和重要的意義

答卷一:用改革的思維繫統打造世界高端鋁業基地核心區

在全產業鏈打造上,利用“雙招雙引”從產業鏈兩端雙向發力,推動鋁業高質量發展

立足產業基礎,向下遊延鏈、補鏈。利用原長星集團閒置土地“騰籠換鳥”建設的魏橋鋁深加工產業園,兩年多來入駐項目19個,鋁深加工能力突破80萬噸;全市今年從瑞典、臺灣、香港、上海等地引進鋁深加工項目14個,總投資57.5億元。

引進終端項目,帶動上游鏈條完善。通過引入廣州和德結構件、蘇州奧傑整車項目,打造國內最大的全流程汽車輕量化基地,將帶動一系列產業項目入駐。中德汽車輕量化部件產業園將引入德國輕量化產業,實現中國市場與德國技術、中國速度與德國質量的完美結合。

同時,加快推動工業固廢向再生資源轉變、能源結構向綠色低碳轉變。與中國建材集團等合作建設脫硫石膏、綠色建材、加氣砌塊等項目,推動工業固廢向再生資源轉變;魏橋創業啟動光伏發電項目,傳洋集團、廣富集團謀劃實施了一批後鋼鐵時代綠色增長點。

全要素保障,破解土地、資金等瓶頸

在破解土地瓶頸方面,通過土地增減掛鉤、殭屍企業盤活、“五未”土地清理騰出土地,建設特色園區、標準地、標準廠房,讓產業集中進園區,園區實施標準地供地,項目在標準廠房落戶,實現項目籤合同就能開工、拎包即可入住、帶設備即可生產。

在破解資金瓶頸方面,主要抓了“三個一批”:一是基金支持一批。與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合作,先後設立鄒金產業重組基金、重點企業發展基金、鄒平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為企業提供了流動性支持,近期還將設立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基金。二是混改合作一批。抓住混合所有制改革機遇,與央企、國企開展合作,三星集團與中國信達開展股權合作、中鋁集團多次對接,還將做好水利、城建、旅遊等領域國有資產整合盤活。三是平臺服務一批。在中國鋁谷打造供應鏈金融板塊,合作機構達到50餘家。

全方位服務,構築優良發展軟環境

生產性服務配套,構築服務產業發展的全方位“生態圈”。加快打造“中國鋁谷”科技轉化、工業設計、大宗商品交易、產融服務4大板塊。全省唯一的大宗鋁商品交易平臺,已累計實現交易額810億元,近期將吸引研發、設計、貿易等百餘家企業和金融、審計、法律服務等機構入駐。

政務服務配套,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全面推行並聯審批、藍章容缺預審、全程幫辦代辦,33個部門204項行政許可實現一門辦理,重大工程項目實現20個工作日完成本級審批。

基礎設施配套,提升發展承載能力。鄒平貨運鐵路明年9月份投用,每年為企業降低成本30—50億元,並將有效解決揚塵、交通、社會治理問題。

人才環境配套,打造引才聚才良好環境。在高鐵片區建設城市綜合體和國際社區、學校,抓好魯中職業學院中德聯合辦學、市醫院新院國際門診配設,培育壯大樞紐經濟。

全面深化改革 2019年邹平市交出7张“答卷”

韓店鎮銘軒嘉苑社區工地前“讓百姓住上城裡人一樣的房子”一行大字格外醒目

答卷二:繪就鄉村振興的“鄒平畫卷”

2017年以來,鄒平市順應農村三權分置改革大勢,抓住土地流轉這個“切入點”,梯次推動增減掛鉤、合村並居、美麗鄉村建設、特色產業發展,撬動了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演繹了農村生產變革、生活宜居、生態蛻變“三部曲”,走出了獨具鄒平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2018年,鄒平土地流轉經驗做法在全省春季農業生產現場會上作為典型彙報,土地流轉做法被時任省委組織部部長楊東奇批示肯定。其中,把農村土地流轉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當頭炮”,改變了農業生產方式,帶動了群眾和村集體同步增收;把土地增減掛鉤作為撬動城鄉融合的槓桿,帶動了群眾“進城上樓”、土地優化配置;把美麗鄉村作為鄉村生態振興的主抓手,提升了老村新顏值;把特色產業作為富民強市主渠道,走出了產業振興新探索,例如:臺子鎮板材加工、好生街道鋁製傢俱、明集鎮環保設備。

鄒平用系統的思維和方法推進鄉村振興。藉助鄒平雄厚的產業的支撐,群眾對於高質量的生活有需求、有呼聲、有願望,而政府有行動。鄒平進行合村並居,讓農村人享受城裡人的生活。鄉村振興和群眾需求相結合,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就提升了。

全面深化改革 2019年邹平市交出7张“答卷”

鋁產業鏈上游產品

答卷三:機構改革後食品藥品監管的“鄒平方案”

機構改革後,縣級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範圍拓展,為破解原有監管方式難以全覆蓋的難題,鄒平市創新性建立“日常監管全覆蓋+雙隨機+分級分類”網格化監管模式。用“日常監管全覆蓋”給市場主體做“全身CT”,通過把基層站所打造成條件完備、監管有力的“綜合門診”,推動監管力量下沉、監管權力下放,並劃分了工作網格,將有限的力量握指成拳,實現對轄區經營業戶監管全覆蓋。

用“雙隨機”和“分級分類”做重點部位“局部CT”,通過打破鎮街區域界線,探索開展片區基層站所之間的“雙隨機”監管,並針對藥品流動、藥械生產經營領域探索推行分級分類管理,對經營集中區和高風險業戶等“病灶”進行“聯合問診”“對症下藥”,實現“大病小病分級診療”。2019年8月22日《中國質量報》刊登“鄒平市市場監管局開啟食藥監管‘CT掃描’新時代”的典型做法,並予以宣傳推介。

答卷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鄒平探索”

鄒平市以五星級評定和管理為紐帶,重點做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起來”、“用起來”、“活起來”三篇文章,全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鄒平路徑”,有效激發了鄉村文化振興內生動力。

2019年10月,鄒平市被確定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國試點市;鄒平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引領鄉村文化振興的經驗做法先後被新華社《高管信息》(2019年10月)、中宣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公眾微信號(2019年11月)刊發。

答卷五:社區矯正工作的“鄒平路徑”

目前,《社區矯正法》尚未頒佈實施,基層社區矯正工作普遍面臨執法主體資格不明確、執法部門銜接不順暢、執法裝備不齊全、人員力量不充足等問題。

為破解這一難題,鄒平市探索“四化”工作模式:管理網絡化、執法規範化、監管信息化、教育多樣化,逐步探索出一條具有鄒平特色的社區矯正監管工作新路徑。

2018年9月,法制日報社《法治參考》第18期宣傳推介了“鄒平打造‘四化’工作模式助推社區矯正創新發展”的典型經驗做法,受到廣泛關注;2019年4月,山東省司法廳將鄒平確定為全省26個“智慧矯正”試點縣(區)之一。

全面深化改革 2019年邹平市交出7张“答卷”

黃山街道月河社區推行“陽光透明酬金制”物業管理模式

答卷六:“陽光透明酬金制”——小區物業管理的“鄒平模式”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社區建設步伐提速,物業服務企業與業主矛盾糾紛問題屢屢出現,並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鄒平市以黃山街道為試點,結合實際探索了一套業主自治的“陽光透明酬金制”物業管理模式。

該模式由業主眾籌資金,由物業服務企業協助業主們公開團購各項物業服務。其最大特點是,小區物業維護資金所有權不再是物業服務企業而是全體業主,物業企業使用資金做好計劃和預算,接受業主監督,執行過程全透明,防止物業服務企業吃空額、偷工減料等不當得利行為發生,消除了業主與物業服務企業之間的隔閡、猜疑,防範了矛盾糾紛發生,實現了業主、業主大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街道四方之間的互相信任。

2017年,以矛盾突出的濟發現代城小區為試點,通過新聘物業服務企業,先後用業主共有資金硬化道路、更換路燈、補植綠化等工作,物業費收繳率從不足70%提高到了99%,小區面貌極大改觀,業主滿意度也大幅提升。目前黃山街道實行“陽光透明酬金制”物業管理模式的小區已經推廣至7個。

全面深化改革 2019年邹平市交出7张“答卷”

位於鋁谷大廈的中國鋁谷展覽館展示了鄒平鋁產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答卷七:標準化徵管——稅收監管體系建設的“鄒平實踐”

隨著“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基層稅收徵管體系與納稅人高效、便捷的服務需求還有很多不適應地方。鄒平市通過構建“標準化”運轉體系,充分發揮“一箇中心”(稅收監管中心)、“兩大系統”(“行業+模板”系統、“信用+風險”監管系統)作用,將“標準化”建設理念貫穿徵管要素整合、徵管流程再造、監管體系創新全過程,形成了集成稅收監管服務全鏈條的工作體系,有效解決機構改革後權利、職責、人員、崗位等徵管要素不明晰、不規範等問題,切實滿足了基層出現的新業務新場景新需求。11月5日,山東省稅務局現場觀摩了鄒平市稅收監管體系工作試點情況,並給予高度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