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在詩詞中體會記得住的鄉愁,回不去的故鄉

記得住的鄉愁,回不去的故鄉。

鄉愁是生活場景的兒時記憶及原始風貌。

在詩詞中體會記得住的鄉愁,回不去的故鄉

鄉愁或許就是我們小時候生活的那片方圓不大的區域,一個小村、小鎮、小城承載著人們太多感情,充滿兒時回憶的地方,永遠魂牽夢繞。那村前的大坑,摸過金蟬;那村頭的大樹,打過麻雀;那清澈的小河、撈過魚蝦;那廣袤的土地,烤過窯子;那淳樸的玩伴,歡笑未斷。遠離故土的我們如飄揚的蒲公英種子,一不小心跳到了遊子的行列,在眾多的陌生眼神中,我們成了故鄉的客人,再也找尋不到縈繞心頭的鄉愁。

在詩詞中體會記得住的鄉愁,回不去的故鄉

關於鄉愁、思鄉的經典古詩詞分享一下。

唐代詩人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在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時已八十六歲。此時距他離開家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人生易老,世事滄桑,他心頭有無限感慨,於是寫下了回鄉偶書詩二首。

回鄉偶書(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年少時離開家鄉,遲暮之年才回來。鄉音雖未改變,鬢角卻已斑白。

故鄉的兒童們看見我,卻都不認識我。兒童們笑著問我:客人是從哪來的?

回鄉偶書(其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離別家鄉很多年了,回家後才感覺到家鄉的人和室變化太大了。

只有門前那鏡湖的碧水,在春風吹拂下泛起的波紋和幾十年前一樣。

在詩詞中體會記得住的鄉愁,回不去的故鄉

村行

宋-王禹偁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村行》是北宋詩人王禹偁的七言律詩,即景抒情小詩中的代表作。這首詩以村行為線索,前六句繪景,以多彩之筆逼真地描繪了山野迷人的景色,後兩句抒情以含蓄的詩語真切地抒發了詩人被貶謫後濃厚的思鄉之情。

在詩詞中體會記得住的鄉愁,回不去的故鄉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戍樓上更鼓咚咚響,道路上行人無影蹤。邊城荒蕪秋風涼,只聽見孤雁哀鳴。今夜霜露格外白,仍是故鄉的親切,月亮也是故鄉的明亮。兄弟離散各一方,家已殘破,生死消息何處尋?書信久已不能抵,何況戰火還沒有停息。

詩由望月轉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在詩詞中體會記得住的鄉愁,回不去的故鄉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宋·司馬光《溫公續詩話》點評《春望》:“古人為詩,貴於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耐也。近世詩人,唯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山河在,明無餘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花鳥,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他皆類此,不可遍舉。”

在詩詞中體會記得住的鄉愁,回不去的故鄉

渡漢江

唐代-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點評:這是詩人久離家鄉而返歸途中所寫的抒情詩,意在寫思鄉情切,表現出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摯愛之情和遊子遠歸家鄉時激動、不安、畏怯的複雜心理。

在詩詞中體會記得住的鄉愁,回不去的故鄉

漁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

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

將軍白髮征夫淚。

點評:這首詞首先給人的感覺是悽清、悲涼、壯闊、深沉,還有些傷感。而就在這悲涼、傷感中,有悲壯的英雄氣在迴盪著。從《漁家傲》全詞來看,應當說,情調是悲壯的,感情是強烈的,它是一首古代邊防軍人之歌,以其英雄氣概扣動著歷代千萬讀者的心扉。

在詩詞中體會記得住的鄉愁,回不去的故鄉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宋代-蘇軾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

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

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不好,卻道:

此心安處是吾鄉。

點評:明潔流暢的語言,簡練而又傳神地刻畫了柔奴外表與內心相統一的美好品性,通過歌頌柔奴身處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貴品格,抒發了蘇軾在仕途不順時期隨遇而安、無往不快的曠達襟懷。

在詩詞中體會記得住的鄉愁,回不去的故鄉

長相思 · 山一程

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跋山涉水走過一程又一程,將士們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裡都點起了燈。

外面風聲不斷,雪花不住,擾得思鄉的將士們無法入睡,在我溫暖寧靜的故鄉,沒有這般寒風呼嘯、雪花亂舞的聒噪之聲。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雲南平定,出關東巡,祭告奉天祖陵。詞人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塞上風雪悽迷,苦寒的天氣引發了詞人對京師中家的思念,於是寫下了這首詞。近代·文學家王國維《人間詞話》點評:“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長河落日圓”,此種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於詞,唯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如夢令》之“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差近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