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县委编办念好“四字诀”强化机构编制挖潜创新

一是夯实制度基础,着力在“严”字上划红线。修订县委编委工作规则、县委编办工作细则,提高了机构编制工作规范化水平。建立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一卡五表”制度,没有机构编制部门签发的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卡和增加工作人员审批表,相关手续均不予办理,有效防止财政供养人员规模膨胀。建立工资计划月审核制度,及时准确掌握人员变动情况,构建起机构编制与人员管理、财政预算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二是坚持严控总量,着力在“控”字上下功夫。依托机构和人员编制信息化数据库,建立人员编制管理“红、黄、绿”三级预警机制,红色等级为人员满编或超编,不再安排编制使用;黄色等级为人员已超出编制员额95%,除政策性安置和急需人才外,一般不再安排编制使用;绿色等级为空编在5%以上,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申请使用编制,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用编进人。

三是坚持盘活存量,着力在“调”字上求突破。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对机关事业单位进行编制“瘦身”,精简压缩收回的编制,调剂用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行业。通过调整职责、撤销、整合等方式,集中清理整改“僵尸”事业单位,把撤销缩减的机构编制调剂补充到其他重点领域,优化全县编制资源配置。同时,加大机构编制评估和跟踪问效力度,不断提高机构编制执行水平。

四是坚持创新管理,着力在“试”字上出实招。利用收回的编制,建立教育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实行“进人带编、退人收编”的原则,在退补相当的前提下,为满编超编的中小学校补充专任教师;对县职业中专、纳入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公办幼儿园、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扩大单位用人自主权,充分满足用人单位事业发展的用编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