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夷陵大戰後孫權怎麼不趁勢消滅蜀國?東吳拿下蜀漢能打贏曹魏嗎?

夷陵之戰是三國曆史前期最大的轉折點,蜀漢步入到了寒冬期,而東吳和曹魏的國力依舊強盛。主要是劉備伐吳實在太過沖動,雖然整備了幾年,但似乎太急於求勝,每一步都在陸遜的算計當中,最後陸遜一把火將蜀軍燒的節節敗退,劉備大軍差點全軍覆沒。按理說,如果此時孫權決定乘勝追擊,直接進攻蜀漢腹地,那不是就能直接吞併蜀國了麼?為什麼孫權並沒有這樣做呢。其實孫權最忌憚的並不是劉備,而是曹魏,他就是擔心吳蜀相爭,曹魏在一旁伺機而動,所以孫權提前派人跟曹丕打了個招呼,說自己要是本劉備打起來,你不要出兵偷襲我,曹丕還答應了孫權。不過要是孫權準備滅了蜀漢,那曹丕肯定不會坐以待斃。

夷陵大戰後孫權怎麼不趁勢消滅蜀國?東吳拿下蜀漢能打贏曹魏嗎?

赤壁之戰結束以後,曹操就把主要矛頭對準了東吳,兩國此後經常發生摩擦。等曹操拿下涼州以後,也停止了對孫權的討伐之戰,想要養精蓄銳對東吳發起反攻。孫權和周瑜也明白,曹操遲早有一天會找自己算賬,畢竟赤壁之戰是曹操一生最屈辱的戰役,所以孫權和劉備一直保持盟友的關係。如果他們其中任意一方先被曹操擊倒,那另一方也活不長。

劉備再次期間也借勢發展壯大了起來,成為能夠和東吳、曹魏抗衡的第三大國。劉備在準備漢中之戰的時候,讓關羽把守荊州,因為孫權對荊州一直虎視眈眈。不過在諸葛亮眼裡,保護荊州的最佳人選是趙雲,因為關羽為人太傲慢,而且難以聽進勸告,因此擔心會丟了荊州。果然,關羽在得知劉備拿下漢中大獲全勝以後,也突然興奮了起來,擅自出兵攻打樊城想為劉備助興。

夷陵大戰後孫權怎麼不趁勢消滅蜀國?東吳拿下蜀漢能打贏曹魏嗎?

最後的結果大家應該也都非常清楚,孫權私下聯合曹操殺死了關羽。關羽一死劉備憤怒至極,誓死要為關羽報仇,所以發動了伐吳的計劃。戰敗的劉備在白帝城也沒能撐上幾天,就把整個蜀漢寄託給了諸葛亮,還跟諸葛亮說,你要是想當這個皇帝那我就把位置讓給你,此話一出徹底把忠心不二的諸葛亮給感動壞了。可能當時劉備心裡也明白,如果此時孫權進攻還需要諸葛亮主持大局,不然蜀國就會滅亡。

夷陵大戰後孫權怎麼不趁勢消滅蜀國?東吳拿下蜀漢能打贏曹魏嗎?

但孫權是一位懂分寸的人。如果他打算徹底消滅蜀漢,肯定是一件非常愚蠢的策略。因為曹魏不可能讓孫權得逞,如果孫權真的吞併了蜀漢,那曹魏的麻煩就打了。而且成都這個地方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拿下的,持久戰對東吳也非常不利。好在諸葛亮聰明,第一時間找到了孫權,要求恢復兩國的同盟關係,孫權覺得也有道理,他們兩國沒理由成為敵人。此後,三國進入到了一個罕見的和平時期,也被稱為是後三國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