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戀愛6年,相伴4年,他深愛髮妻,卻另有新歡,妻子:他憎恨著我

他是“中國學界的國寶”,是思想家梁啟超口中的“天才”;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與之相比曾評價道

“流輩論才未或先,著書何止牘三千”;文學大家錢鍾書在知其逝世後,也曾談及“清晨起讀報,失聲驚子死。天翻大地覆,波雲正譎詭”。

如此備受各大文人讚揚的偉人,至今卻鮮少有人瞭解他。有人不知其功——創作《中國史綱》 ;有人不曉其生平——作為本科生,就先後在各大知名學術刊物上發表作品;也有人未曾聽過他的感情二三事——兩情無一終。

此人即是當時清華“文學院四才子”之一的張蔭麟,是深得史學界稱讚的才子。

戀愛6年,相伴4年,他深愛髮妻,卻另有新歡,妻子:他憎恨著我

圖 | 張蔭麟

素痴不痴,才華橫溢

1905年11月,張蔭麟於廣東東莞的官宦人家中出生,號素痴。他自幼便聰穎過人,才高八斗,於1922年畢業於廣東省立二中後,次年便進入了清華學堂中等科三年級,年僅18歲。

在清華的那些年,張蔭麟曾與錢鍾書、吳晗、夏鼐並稱為“文學院四才子”。與其他學生不同,張蔭麟平日除了讀書之外,還經常活躍於各大知名刊物,先後在《學衡》、《清華學報》、《東方雜誌》、《燕京學報》、《文史雜誌》、《國聞週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和學術短文,總計達40多篇,史學界學者無一不稱讚他。

其中,張蔭麟在《學衡》雜誌發表的《老子生後孔子百餘年之說質疑》可是深得史學大師梁啟超的讚許。雖然他整篇文章都是在反駁梁啟超的觀點,可梁啟超卻欣喜地向好友稱讚他:“此天才也。”

戀愛6年,相伴4年,他深愛髮妻,卻另有新歡,妻子:他憎恨著我

圖 | 張蔭麟編輯的《思想與時代》雜誌

當時,梁啟超在看完張蔭麟發表的文章後,又收到了這位有才學生寄來的請教信。由於梁啟超在一次演講中內容講得不夠清晰,張蔭麟對其存有諸多疑問,所以便寫了一封信去詢問。於是,梁啟超為了見這天才一面,專門在自己的演講上詢問大家“張蔭麟是哪一位?”待張蔭麟本人站起來向他致意後,梁啟超才解答這個問題。

可以說,張蔭麟是梁啟超最為欣賞的學生,而梁啟超,也是張蔭麟最敬重的老師。然而,他卻很少去拜訪梁啟超。唯一一次也是在他入學的第四年,張蔭麟和好友賀麟第一次去拜見梁啟超。那時梁啟超還當面誇讚張蔭麟“有作學者的資格”。

自那以後,張蔭麟便再也沒見到梁啟超。

1929年1月29日,梁啟超病逝。13年後,張蔭麟同他一樣,因為腎臟病而逝世。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是一種特殊的緣分。

戀愛6年,相伴4年,他深愛髮妻,卻另有新歡,妻子:他憎恨著我

圖 | 老師梁啟超

懵懂的師生戀情

張蔭麟的清華校園生活可不止是發發論文,寫寫短文這麼簡單,他偶爾還會去兼職,當個家教老師。這老師當著當著,他就邂逅了自己的未來妻子。

1926年,家境貧寒的張蔭麟為了維持生計,在友人的幫助下找到了家教的兼職,即擔任倫家千金倫慧珠的國文老師。倫慧珠的父親倫明是東莞當地著名的藏書家,著名書商孫殿稱其為“破倫”。為何是“破倫”呢?這就得談到倫家藏書的秘訣:“以儉、以勤、以恆”。為了收藏好書,倫明不惜變賣家當。

但或許也正是因為倫明對書籍史有研究,才會想讓女兒拜張蔭麟這位史學天才為師吧。

然而,隨著倫慧珠與張蔭麟相處時間漸長,兩人慢慢對彼此產生了情愫。一開始,張蔭麟本是將倫慧珠當做妹妹的,可久而久之,他的心便跟著這“妹妹”跑了。至於倫慧珠,她起初也是很敬仰張蔭麟的,在瞭解到他是眾多學者口中的“天才”之後,更是對他佩服不已。可若是牽涉到兒女情長,倫慧珠反而開始躲避這位偶像了。

當張蔭麟看清自己對倫慧珠的心意後,他很快就展開了熱烈的追求,總是給她寫信。可惜,他的信總是石沉大海,無人回覆。倫慧珠總是將他的信放到一邊,有時甚至完全不去動,就這樣晾著那些信。

眼看自己的心意被無視,張蔭麟陷入了自我糾結的苦惱,要繼續追求,還是割捨?就在這時,他的好友容庚看不下去了,勸他趕緊了斷,不能再沉迷情愛,應該振作起來去為未來奮鬥。容庚這一番勸言也著實勸動了張蔭麟,情場失意,那便在學業上得意回來。

戀愛6年,相伴4年,他深愛髮妻,卻另有新歡,妻子:他憎恨著我

圖 | 張蔭麟好友容庚先生與夫人

於是,1929年,張蔭麟決定前往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習。臨走之前,他曾對容庚說:“去國前蒙兄揭露真相,醒弟迷夢,於弟於珠都是有益……”或許,此時此刻的張蔭麟,已經悄悄在心裡放棄了追求,但思念之情依舊存在。

正所謂“距離產生美”,當張蔭麟遠赴美國後,倫慧珠開始回信了。一句“一別數日,甚是想念……”讓遠在海外的張蔭麟摸不著頭腦,這到底是想他?還是單純地回覆?張蔭麟甚是不解。

可女孩心思再難猜,一句“甚是想念”多多少少也是道明瞭自己的心意。在得知張蔭麟出國後,倫慧珠開始坐不住了。身為深閨女子,她從未與異性交往過,既不懂如何回應他人的愛意,也不明白自己對張蔭麟是何情感。但一知曉張蔭麟的離去,她便止不住地難過、相思、心疼。終於,倫慧珠剋制不住自己的思念,給張蔭麟寄去了一封回信。

當愛意得到回應後,接下來就是明媒正娶了。

戀愛6年,相伴4年,他深愛髮妻,卻另有新歡,妻子:他憎恨著我

圖 | 張蔭麟(左一)

婚姻變質,冷戰生活

自倫慧珠回信後,張蔭麟便經常和她在信中互訴情意,幾百公里的愛,全靠書信維持。直到1934年,張蔭麟回國,這書信傳情之事才停止。

1935年,張蔭麟與倫慧珠在北平結婚,6年戀愛長跑結束。

結婚初期,兩人的生活過得極其甜蜜。張蔭麟可是特別寵倫慧珠的,彷彿要將她疼到骨子裡去。他既不忍心讓倫慧珠外出工作,又覺得讓她當個家庭主婦是件可惜之事。簡言之,他就是將倫慧珠捧在手上,怕摔;含在嘴裡,又怕化。

1937年,倫慧珠為張蔭麟育下一兒一女,從兩人生活跨到四口之家,生活幸福安定。然而,不久之後,由於抗戰的爆發,兩人不得不分離,張蔭麟需去西南聯大執教,而倫慧珠只能帶著兒女回東莞老家。

這一別離,兩人便再也回不去那甜蜜的時光裡。

離別的那些日子,張蔭麟和倫慧珠平日裡雖然還是像之前一樣書信往來,但時間在走,人心在變。一旦有人闖入兩人的生活裡,書信也維繫不了他們的感情。

當時,張蔭麟結交了容庚的女兒容琬,她是北大文學院的“三才女”之一,也是張蔭麟的仰慕者。

其實早在張蔭麟和倫慧珠結婚時,他便和容琬有過書信交流,只不過真正見面是在西南聯大教書時。

那個時候,兩人經常見面,不是分析社會形勢,就是探討學術,相見恨晚似的聊個不停。日子一久,張蔭麟難免將容琬和倫慧珠作對比,一個活潑天真,有男兒風範;一個深閨女子,內驗安靜。如此截然不同的性格,讓張蔭麟不由得對容琬產生了好奇與好感。

戀愛6年,相伴4年,他深愛髮妻,卻另有新歡,妻子:他憎恨著我

圖 | 容琬一家與父母合影(後期照)

據說,每當張蔭麟的同事提到容琬的名字,他的聲音都會發顫。好在,張蔭麟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是個有婦之夫,不得他亂來。因此,在他對容琬的感情沒變得不可收拾之前,他決定將倫慧珠接到身邊。換句話說,其實就是張蔭麟退縮了。

表面上,他覺得自己對容琬的愛意應該是因為自己一個人太寂寞了,所以才會產生不該有的感情。然而,並非是因為他太寂寞,而是他確實喜歡上了容琬。可這段感情怎麼可能被世人接受?就算張蔭麟可以不顧外界輿論,但也無法做到無視好友容庚的反對。

因此,張蔭麟開始勸說容琬回北平,與她的表兄結婚。對此,容琬肯定是不同意的,可她也奈何不了張蔭麟。畢竟,他已經將倫慧珠和兒女們接到了身邊。

可當倫慧珠趕到昆明時,張蔭麟並沒有因此停止對容琬的喜愛之情。相反,他更加思念容琬了。再加上,他和倫慧珠重逢後的生活,並不像之前那樣和諧。本應該是甜蜜的相處,反而變得痛苦不堪了。

因為社會動盪,生活條件越發艱難,身為千金小姐的倫慧珠並不能習慣這種生活。自從到昆明後,她便開始擔負起家中事務,這於她而言便是一次挑戰,也是夫婦二人爭吵的導火線。倫慧珠不擅長做家務,也不懂理財,平日忙於上班的張蔭麟一看她做不好這些事,便總是指責她。倫慧珠被張蔭麟斥責多了之後,就不樂意了。一次氣急敗壞,脾氣沒收入,她直接摔碗筷,和張蔭麟分桌吃飯。

自此,兩人開始冷戰生活。和倫慧珠相處的不悅,讓張蔭麟日漸煩躁,他對容琬的想念,也因此愈發強烈。

戀愛6年,相伴4年,他深愛髮妻,卻另有新歡,妻子:他憎恨著我

圖 | 張蔭麟一九四一攝於遵義

坦露愛意,為時已晚

於是,在忍無可忍之後,張蔭麟決意向倫慧珠坦白,並且提出離婚。一句“我愛上了別人”,讓倫慧珠不禁破口大罵,昔日那樣寵愛她的丈夫,如今卻變了心,這讓她如何接受得了?當就算她難以承受這事實,她也不會出言挽留。既然往昔愛意不再,那便各自安好。

1939年,成功離婚後,張蔭麟趕緊去找了容琬,向她傳達愛意。然而,這個時候的容琬,早已走出了之前那段戀情,重新有了歸宿。當張蔭麟表白心意後,容琬便告訴他:“我已有了未婚夫。”

戀愛6年,相伴4年,他深愛髮妻,卻另有新歡,妻子:他憎恨著我

圖 | 容琬夫婦與父親繼母合影

知曉這真相後,張蔭麟心痛不已,但卻無可奈何。當初逃避的人是他,現在後悔的人亦是他。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呢?一腔悔意無處可洩,張蔭麟的餘生只能一心教學,將兒女情長全埋於書本之中。

因為心情抑鬱,張蔭麟早先年間患上的慢性腎炎越發嚴重,他的身子一天比一天弱。或許是生病的緣故,他開始想念倫慧珠,經常在紙上寫上她的名字,再燒燬。偶爾還翻出以前的書信,一封一封地讀,再一封一封地放好。他那溼潤的雙眼,是道不盡的思念,也是說不清的後悔。

1942年,張蔭麟因腎病逝世,年僅37歲。而倫慧珠,在他逝世的三年後,便踏入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她曾在悼文中如此寫道:“我們把有限和寶貴的韶光辜負了,他憎恨著我,我仇視著他,以為還有個無限的未來給我們鬧氣呢,結果彼此抱憾終身!”

或許,於張蔭麟而言,他也是帶著遺憾離開人世的。沒有妻子相伴,沒有兒女在旁,昔日溫馨的家,就是被自己毀的。不管是倫慧珠的離開,還是容琬的退出,歸根結底,都是張蔭麟一手促成。然而,再怎麼後悔,也是為時過晚。

文 | 千拾

圖片參考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