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蘇錫常後面的路如何走?前有上海後有南京,如何提高其競爭力?

手機用戶6314962590


難。這是我對蘇錫常未來發展前景的判斷。

從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總體上講依然處於中國城市發展一流水準。但是隱憂也是非常明顯的。從城市GDP排名這樣一個最關鍵的指標性因素來看。蘇州從最高點時候的第5名下滑到了第7名,無錫從最高點時候的第10名下滑到了14名。蘇州由於相對於第8名成都有比較大的優勢,短期內還能保持這個排名,長期來看的情況也不樂觀。後面的幾個城市都是區域中心城市。除了成都以外武漢,杭州,南京,近些年的經濟成長都非常出色,憑藉著他們的政治優勢地位,後續的前景也非常好。別的不說,單就地鐵建設這一個領域來看,這些城市的規模都是極其驚人的。除了杭州因為起步較晚,目前在里程上稍遜於蘇州以外,其他城市都遠勝於蘇州。而杭州也將憑藉著亞運會的東風,在短時間內實現里程數的暴漲。這些城市的一個普遍特點就是基礎設施投資的規模極其巨大。蘇州受限於地級市身份,在這個領域得到的支持,雖然相對來說比普通地級市略好一些,但終究不能與這些城市相提並論。

無錫所在的區段城市很密集,相互之間的差距都不大,未來的下滑空間還比較大。這一區段內有大批的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寧波和鄭州與無錫現在的GDP落差是非常小的。鄭州目前的發展速度很快,憑藉著國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後續的基礎設施會進一步強化,無錫政治地位上的弱勢會使得其很難在保持領先。濟南雖然現在經濟總量與無錫還有一定的落差,但是在合併萊蕪之後,還會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尤其是之前因為地質原因長期推遲的地鐵建設已經開始全面啟動,副省級城市的政治優勢在這個時候會迅速發揮起來。西安的情況與濟南大體相似,這些城市在未來5年之內很有可能趕上並超過無錫。

常州的GDP排名雖然有一定的提升,但是並不意味著發展比較好,只是說中規中矩。由於這個區段內的城市密度更高,所以排名變化比較頻繁。提升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北方的不少城市經濟成長不佳。在這一區段內,原先領先常州的好幾個東北和華北地區的城市,比如瀋陽,唐山,哈爾濱等地現在落後了。10多年前和常州GDP大體相當的福建城市泉州現在的GDP總量已經和常州拉開了差距,甚至於超過了南通。可見常州主要是由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才得以實現了排名提升。真的要考慮城市的經濟成長水準其實也不見得比蘇州無錫更好一些。

關於未來的發展,我個人認為絕對水準還是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相對來說優勢會減弱。

首先,所謂的蘇錫常都市圈在事實上早就已經不存在了,抱團發展的可能性是0。所謂的蘇錫常都市圈,在都市圈內部是不存在核心的,真正的核心實際上是外部的上海。蘇南模式鄉鎮企業實際上是以上海溢出的資源發展起來的,所以都是圍繞上海配套的。隨著鄉鎮企業逐步轉型,蘇南模式實際上在三地分化發展已經有了很大的區別。三個地級市相互之間沒有上下級關係,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謂的核心。產業方面相互之間還有競爭協同,抱團發展的可能性自然也就很小了。

再加上上海都市圈已經將常州排除出去,這也就意味著三地之間的聯繫已經出現了政策層面上的分割。最近發佈的長三角綱要,雖然重提蘇錫常都市圈並且強調要和上海進行協作,但很明顯和常州的關係已經不大了。這份綱要有可能是在去年就已經寫成最後在今年審批通過的,當時還沒有考慮到上海都市圈的劃分問題。綜合考慮,常州頂多也就是上海都市圈的編外成員。在這種情況下還指望三地協同發展更加不可能。

其次,政治地位低限制了城市未來發展。改革開放初期,政府對經濟的管理比較粗放,所以倒給了像蘇錫常這樣政治級別較低的城市的發展空間。隨著政府對經濟管理的強化,政治地位對於經濟發展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並且開始很明顯的體現出來。區域中心城市的發展明顯快於一般省會城市,省會城市的發展明顯快於普通地級市。計劃單列市憑藉著其獨特政治地位,發展普遍較快,大連和寧波發展相對遜色一些。大連是因為受限於東北整個經濟大環境。寧波主要是由於受到上海和杭州兩大中心城市的抑制導致的。

政治地位不足對於三個普通地級市的發展很明顯構成了大量的負面障礙。蘇州的機場問題,三個城市的地鐵建設進度問題,科教文衛資源的引進和發展問題。都直接或者間接的限制了這三個城市未來的發展。長三角發展綱要當中,提到蘇州六次,無錫兩次,常州一次,合起來都不如南京,杭州以及合肥,勉強勝過寧波。單獨比較不如這4個城市中的任何一個。政治地位導致的政策關懷度差距由此明顯可見。沒有政策扶持,經濟當然也能發展,但和同區位地區有政策扶持的其他城市,自然就會形成落差。

最後,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現在江蘇省政府的資源投入方向已經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南通現在成為了省政府著力發展的對象。在資源投入方面的傾斜,勢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蘇錫常三個城市的未來發展。

至於如何提高競爭力?要從自身和外部兩個層面上來談。

從自身角度來看,蘇州臨近上海的優勢基本上已經挖掘殆盡,負面性開始出現,也就是上海對於蘇州高端製造業的抑制效應,已經開始呈現。在長三角發展綱要當中,明確提出要打造上海製造,這就意味著上海要和周邊地區進行高端製造業的競爭。由於蘇州是其中水準最高的主要競爭對手,自然就是蘇州。蘇州在和上海進行這一領域競爭的時候,既有優勢也有缺陷。蘇州的優勢在於產業基礎好,配套完善。蘇州的缺陷在於相關的科教資源匱乏,高端人才相對較少,金融服務能力相對薄弱。強化優勢,補齊短板,就可以有效應對。上海多年前曾經喊出過重新進軍制造業的口號,但是以失敗告終。所以這種競爭,蘇州還是有嬴面的。

無錫發展的最大問題是小範圍內地理中心優勢的喪失。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導致。一個方面是上面所說的蘇錫常都市圈的解體。另外一個方面是由於無錫天然的地理困局導致的。無錫市區南臨太湖,意味著不可能構建南下通道。而隨著蘇北鐵路的發展南下通道的形成將成為重要的經濟資源。通蘇嘉鐵路已經在進行建設,意味著蘇州將成為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而隨著五峰山大橋和常泰長江大橋的建成,常州也將在數年之後擁有南下通道。兩側南下通道將導致無錫相對邊緣化。無錫現在力爭泰錫宜,當然也是因為看到了這個問題。但是這條通道能否成型還不好說,並且在各方角力之下,幾乎是貼著邊界線走的。地理上的問題是很難改變的。就目前來看,無錫在交通方面最大的優勢就是碩放機場。現在單靠無錫自身的能力,是不能把這個機場做大做強的。所以這個時候確實要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進一步向蘇州方面釋放股份,如果可能的話,雙方各持股50%是最好的。雖然放棄了控制權,但是這對於機場的未來發展是最好的。以機場為基礎,可以大力發展一大批相關產業。也可以以此削弱地理中心優勢喪失所導致的交通方面的缺陷。

常州現在既不是上海都市圈的成員,市區也不是南京都市圈的成員。換句話說,既是兩個都市圈的邊緣外圍,同時又恰好是重疊處。如果說最大的壞處,那就是不能參與到都市圈經濟規劃。而最大的好處就是擁有了相對獨立的自主經濟規劃權。說到底,常州的目前的優勢也就在高端製造業。後續只要堅持發展這個行業,並且圍繞這個行業發展配套的服務業,至少不會太差。常州還要充分利用南下通道發展的契機,構建局部小樞紐的地理優勢。

至於外部層面。其實說到底只有一句話,那就是儘可能的提升政治地位。但就現實層面來看,無錫和常州恐怕是沒有機會的。蘇州還是有比較大的機會的,關鍵就在於究竟要不要爭取,如何爭取?這就涉及到很多的很現實的問題,比如地方層面上的權力分配,稅收分配,以及和周邊省級政府之間的關係。實事求是地說,難度也是比較大的。現在的問題很多都集中在政治地位方面,這個死結不打開,很多問題都沒有辦法解決。


用戶4325101516


蘇錫常後面的路怎麼走?前有上海,後有南京,如何提高競爭力?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作為60年代的蘇南人最有發言權。同屬蘇南吳語區的當地百姓,其一;他們的目標並沒太遠大,只看左右。周邊有的,我也要有。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有。這叫不落人後。第二;由心而發的能者為師!周邊的創業能人,普遍認可其發展恆心之強大。本地都能適應其推動經濟建設的能力和充分吸收發揮的能量並與其匹配。這叫龍頭企業效因。第三;持之以恆的從業傳統。從以糧為綱解決溫飽的口糧問題開始,都以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動者不得食的思想影響著近幾代人的勞動熱情。第四;依託教育提高科技進步,製造業永遠是蘇錫常的強項。現在不過是在奔向智造的途中。第五;電商和服務業,金融行業在當地不是主業一直沒有被看重和發掘。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帶動固定資產和不動產的投入。不斷的更新設備。從而改造與設備相配套的廠房。週而復始!等等!總之,能克服很多人為和政策應對的問題解決,蘇錫常地區是全球零部件配套最全的出產地。穩步前行才是硬道理。當然沒有各地省城或副省城市、計劃單列市等發展那麼全面。也並不會沒落!再則區域和人口也是制約GDP增長速度的主要因素!

綜合今後的路怎麼走,蘇錫常三市2000多萬老百姓會依舊對未來充滿希望,相信會越來越好!


最底層的觀察員


我是揚州的,衷心希望蘇錫常越來越好越來越牛,畢竟是咱江蘇的,真心看不慣某個地方近年賺了點錢就死不要臉的要跟蘇州比較了,真不知道哪來的底氣


阿賴耶識3575


講多講少都沒啥好爭的,事實就是南京的路還很長,集中了省內如此多優質資源,還能混成現今模樣的省會也是少見,按江蘇省的實力,省會最起碼2.5-3萬億的量,就目前這點可憐的數據確實太丟人了。最該自省的是省會,少打嘴炮多幹實事,噴人家之前先照照自己,活在歷史裡走不出只會被湮滅,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還是好孩子。






用戶7234555860334


有蘇錫常人的勤勞和智慧在,你的擔心是多餘的,就拿無錫來說,都知道紡織業在這一百多年來一直是無錫的支柱產業,可就在十年前無錫為了生態環境,關閉了市區所有的紡織廠企和最暴利的化工行業,還關閉了高效能低收益的企業,好多低端製造業關閉或搬遷去了蘇北,造成🐔的屁嚴重滑坡,很多打工者紛紛離開無錫,都覺得無錫衰敗了。經過十年的韜光養晦,從2016年起,無錫蟬聯了內地宜居城市排名第一,2016年讓美國人傻眼的世界第一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是無錫造,蛟龍號胞弟全國產部件的4500米深潛器也是無錫造,國慶節江蘇彩車上顯擺的這兩樣都是無錫造,再一次向世人證實,無錫的實力不容小視,2017年全國第十三個進入萬億,無錫的🐔的屁水份很低,大家都知道無錫的房價很低,人均更是萬億俱樂部裡深圳第一無錫第二,蘇州常州緊跟著也在企業轉型,後景一片光明……現在的無錫有我國最強的物聯網產業鏈,一旦5G普及😄😄😄


第七感萌主


蘇錫常早就超越北上廣深任何一座城市了,蘇錫常gdp37000多億……上海是32000多億!!蘇錫常人口2000萬,人均gdp16000萬,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蘇錫常加油💪,江蘇加油💪,中國🇨🇳加油💪


美好的總是讓人嚮往


前有上海,是事實,後有南京,請問南京比你蘇錫常落後嗎?歪理邪說


滿洲里套娃


以蘇.錫.常三市的龍頭蘇州為例,蘇州改革開放以來靠外來經濟的帶動,成了江蘇省內經濟的領頭羊,而多年來引以為傲的傳統本土鄉鎮企業,這幾年大都專制為民營企業,鄉鎮企業的發展遠遠落後於無錫地區,蘇州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在藉助上海南京周邊經濟圈的發展優勢地域條件下,一定要加強本地經濟發展,尤其是注重各市周邊的十多個全國百強縣的發展,加強自身優勢的產業發展尤為重要,做好本地的縣鄉經濟發展工作,夯實本土經濟以變革促發展,才能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那怕外來型經濟發生轉變,也能保持本地區較高的經濟發展增量。


施大林67


呵呵呵!快別提什麼蘇錫常了!現在為啥變蘇無常了啊?靠不起來的東西就別天天往一塊湊了!再湊下去就變成蘇州市無錫市蘇州市常州市了!看看蘇州旁邊的幾個市就知道了!快吸乾了,蘇州幸虧不是省會,不然估計就剩蘇市了!


不要上地域黑的當


被混鋼半鋼禍害 也禍害鋼播 典型問題太多太多 比如最近的新城事件 古浙西今蘇南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